(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 资中 64120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书面的表达能力?认为方法很多,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这一套语文教材,有着很强的系统性,特别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集知识性、生动性、趣味性于一体。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选取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篇目,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编排学习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时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以教材中选取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依次选取了《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孔乙己》八篇课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散文诗《风筝》饱含温馨、真挚而美好的亲情,语言生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时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里;《社戏》有人物性格的刻画,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作者对阿长的真诚的怀念。叙事中刻画人物,但主题较前几篇有所提升,尽管笔调温馨,笔触已伸向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藤野先生》表现作者对先生的真挚怀念,在赞扬先生的同时,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经历,不仅体现了个人爱国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深刻的社会背景;两篇小说《故乡》和《孔乙己》更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矛头直指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主题从原有的童年时的有趣、欢乐发展到为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散文诗和散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节有趣,符合学生阅读口吻,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把握语言的、人物的、情节的特点;小说的内容、人物、语言、情节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学生在阅读中懂得了发掘,学会了分析和思考,增强了理解、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利用学生读过的文章,熟悉的段落为例加以指导,才更易于学生接受,乐于学生接受。在阅读教学后指导学生仿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好时机,如在学完《藤野先生》后仿写一篇《我的老师》,学完《春》后仿写一篇《故乡的春》……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再从仿写到创作,力图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仿写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习作训练要紧密联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以教材为本,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写出有别于教材内容,具有自己个性和风格的文章五、拓展阅读,丰富学生语言材料。
二、观察思考,真情实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思考者。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做一个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
1.我们可以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深度思考,从关注社会、道德、人性、人生等方面旁征博引,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这里举学生一则小文为例:今天,在我出门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个乞丐,不知他(她)是被人打了还是怎么的,趴在地上,屁股露了出来。我先没有看出来他(她)是一个人,以为那是一堆别人丢弃的什么东西。当靠近他(她)时,我不禁吓了一跳,原来是一个人。我真的被吓坏了,尖叫了一声,便快速走开了,我把他(她)当作了一个死人。但当我放学回来时,看见他(她)身上不知是谁为他(她)盖了一大块油布。我不敢多看一眼,便匆匆回家了。但我心里始终不舒服,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感觉,也许是对他(她)的可怜,也许是对别人的埋怨……为什么不把他(她)治一治?为什么没有人收容他(她)?为什么没有社会机构负责?我开始埋怨大家都如此自私,这么没有同情心!也许是和我一样因为害怕,也许是因为懒得管,也许……从上述小文中我们看到,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记录了下来,并进行了思考,虽然思考不是多么地深刻,但也足见这位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真正感受。
2.创造性思维。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在写作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这会给我们的文字添彩不少。但也切忌胡思乱想甚至想入非非,鼓励想象的同时还要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阅读方方面面的书籍报刊,增长知识见闻,将自己的思维与科学合理的想象结合。
三、了解家乡,弘扬传统
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是提示学生作文组织材料最为常用的方法。而学生最熟悉的人、事、物在哪里?就在学生自己家乡的生活环境中。因此,了解家乡的传统生活文化,使之成为学生作文丰富素材来源的重要渠道,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家乡传统生活文化,就是要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阅读风土人情、发掘人文知识、清楚民俗风情、探究典故传说、知晓名人轶事、探寻历史遗迹等。通过大量阅读自己的家乡,明确家乡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强对家乡的真挚情感,从而把这些生动的素材融进自己的作文内容之中。这些原生态的,带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资源,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尤其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要把自己获取的知识完整、具体而生动形象地写出来,当然也离不开作文常用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如果机械地进行写作方法的传授,学生不仅难以接受,效果不明显,而且导致束缚学生思维,造成学生作文生搬硬套,即使写出的文章也是缺少灵性,缺乏生动的。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将自己听到的传说故事,看到的文物古迹记录下来。同时将现存的材料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记叙,如何描写,怎样议论,以实例进行下水作文。这样做的结果,把抽象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浅显化了,在顺其自然的示范中,学生学到了习作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要将自己熟悉的材料变为文字,他们有话可说了,写出的文章情节清楚,内容具体,语言自然不乏生动。
因此,阅读家乡传统生活文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而且通过写家乡的人和事,使他们感觉到作文易写,好写,增强写作的信心,最终达到乐写。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概括的习惯,为进一步拓宽写作思路,激发创作热情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常规内容。学生智慧的源泉是无尽的,只要善于开启,适当驾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后,还将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而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
论文作者:代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6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家乡论文; 能力论文; 生动论文; 学生作文论文; 的人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