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消费变化规律论文_李永波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消费变化规律论文_李永波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栖霞市供电公司 山东省栖霞市 265300)

摘要:电力消费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关系非常密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国家制定相应政策引导电力消费,进而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当前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供求和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非常紧密。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电力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只有确保电力能源的充分供给,才能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社会进步奠定基础,如果电力资源出现短缺,必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所以,研究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电力消费价格及工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我国经济发展;电力消费;变化规律

1经济增长与用电量的关系分析

1.1 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呈现同步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1980—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9.7%左右。同期,我国电力消费年均增长8.8%左右,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通过进一步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电力消费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后可以看出,一方面,用电量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具有相同的增长趋势,二者几乎同时出现增速提高或放缓;另一方面,用电量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几乎具有相同的周期,两者总体上在同一年份达到高峰和低谷。例如,19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当年经济增速和用电量均出现明显下滑;2002—2007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扩张期,经济增速和电力消费增速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到了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增速大幅回落,用电量增长也明显回落;在大规模刺激政策的作用下,2009—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回升,用电量增长加快;而自2012年进入经济增长新常态之后,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调,用电量增长呈现放缓态势。总之,电力行业的周期波动与宏观经济周期具有基本同步波动的特性,也印证了电力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相关关系。

1.2 电力消费弹性随经济周期波动起伏

然而,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期,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略有差异。通常情况下,在一个较长的阶段(5年以上)内,我们使用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来反映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指电力消费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通常用来说明用电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即经济增长1%需要用电量增长百分之几来支撑。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不同的,在经济上行期,电力消费增速一般快于GDP增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往往大于1;而在经济下行期,电力消费增速往往下滑更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往往小于1。

这主要是由于行业之间,尤其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用电强度不同,重工业通常单位产值消耗能源较多,而轻工业单位产值消耗能源较少。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以上,而在工业用电量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占比又在60%以上,因此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变化对整个用电量影响举足轻重。一般来讲,经济回升的时候,重工业增长加速,从而带动电力消费加速更快;经济回落的时候,重工业增长回落多,导致用电量增长回落更多,由此导致电力消费波动大于经济波动。

2 产业结构变化与用电量的关系分析

2.1 产业结构变化与用电量变化高度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为动力,资本密集型、高耗能型的工业原材料冶炼加工以及中初级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撑力量,并体现出较高的投资率。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稳定提高、第三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基本走出了一条波动上升后逐步稳定在较高比重结构的基本路径,其中重化工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2012年开始,我国由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变,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自此,我国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总体而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态势基本上符合主要发达国家经历的工业化进程。

产业结构变化对用电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服务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通常服务业对电力的消费低于工业,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用电量占第二产业的比例一般不到20%,在工业增长放缓而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单位GDP用电量趋于减少;二是由于高耗能行业对能源需求较多,而高技术行业对能源需求较低,随着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内部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高技术行业比重上升,必然带来工业用电量需求减少。从统计数据看,用电量的变化也深刻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变化。2000—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用电量占比缓慢下降,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保持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用电量占比波动上升。自2012年开始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之后,二产用电量占比开始逐步下降,三产用电量占比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2.2 高耗能行业用电随产业结构变化而调整

根据《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整体产业结构和用电量相关变化趋势一致,2012年以前,该六大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占电力消费总量的比重保持稳中略升态势,而自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化工业比重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传统的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占生产用电消费比例开始缓慢下降。

3居民生活水平与用电量的关系分析

3.1 能源消费的城乡差异逐渐缩小

能源消费由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所组成。对于城乡居民而言,生活性能源消费占据了很大一部分。198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用能量为332kgce,而同期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用能量仅为60kgce,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大约为农村居民的5.53倍。此后从1980年至今,大部分时间内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增长率都要高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增长率,使得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差距不断缩小。截至2015年,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用能量为377kgce,而同期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用能量达到了351kgce,城镇居民的人均能源消费量降为农村居民的1.07倍左右。由此说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生活用能量在逐步增加;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城乡居民的生活用能量水平存在趋同特征。

3.2 生活用电量将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增加

具体到电力而言,从1980—2015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电力消费中用于生活消费的比例不断提升,人均生活电力消费占人均电力消费的比重从1980年的3.59%上升至2015年的13.05%,表明居民生活水平和用电量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力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变化的效果,首先,应加强电力统计工作,确保电力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其二,应密切关注电力消费相关指标出现的变化,分析研判可能发生的苗头性、趋势性变化,建立电力预警指标体系;其三,应在预警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制定有差异的电力发展政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生态水平,保持宏观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160-171

[2]赵家瑶,胡军峰.电力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村电气化.2016,(4):18~19

论文作者:李永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消费变化规律论文_李永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