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暴雪是指在短时间或长时间内,伴随强降温和降雪的突发性天气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暴雪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剧,特别是大暴雪和特大暴雪天气出现,极易造成房屋坍塌,交通受阻,农业设施受损等,损坏园林树木的同时,还会将电力通讯线路压断,继而引发停水停电天气的现象。项城,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代管县级市,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中游,地处黄淮平原,地势西北偏高,东南倾斜。项城市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本市四季分明,且各具特色:春温多变,雨水充沛;夏热多雨,暴雨常现;秋凉晴和,降水适中;冬长寒短,雨雪并降,但有时也会出现强降雪天气,对当地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和日常出行均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15年11月22-23日项城市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提升人们对暴雪天气的深入认识和天气预报预测水平。
1、暴雪天气实况
2015年11月22日傍晚到23日夜间,项城市出现了一次持续性的雨雪天气,过程降雪量在14.9~26.5mm,积雪深度在4~14cm之间,强降水中心主要位于项城市东部地区。起初在22日傍晚项城市以雨雪天气为主,进入到23日白天后,降雪强度增加,全市开始出现大范围降雪,到了夜间后影响项城市的暴雪天气趋于结束。
2、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
在降水天气还没有开始之前,22日08时,500hPa高空处存在一宽广的横槽,呈现出东西走向,其中在30°N以北地区,横槽前的西北偏西气流对新疆北部和东部地区产生影响,有多个短波槽不断向东转移,阶梯槽形势较为明显。22日20时,500hPa处的中支槽出现在河套附近,槽前西南气流开始对河南省产生影响。700hPa南支槽的经向度不断增加,槽前的西南低空急流强度加强,急流轴上的风速高达18m/s,此时的项城市位于急流轴顶端处,低空西南暖湿气流为项城市暴雪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送。在850hPa低空处,来自东北地区的东北风进入到河南省,低空急流则控制整个江苏北部地区,这股东南低空急流将来自东海的水汽不断向项城市输送,为项城市暴雪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925hPa处,强盛的东北风超低空急流前沿进入到安徽中南部,而冷锋则进入到江南地区,说明河南省已经有冷垫形成,高空西南气流与地面东北风重叠,推动了项城市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
23日08时,500hPa处的河套西侧存在西风槽,河套东部的中纬度地区存在平直的环流,且南支槽在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发展加强。700hPa处,槽前西南低空急流强度增加,此时的风速高达22m/s,逐渐向北伸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850hPa处东南低空急流和东北低空急流维持少动,925hPa到地面仍旧存在东北风形成的冷垫。地面图中,地面冷锋不断向南移动,最后进入到华南地区,西南低空暖湿气流沿着冷垫不断向上爬升,使得项城市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24日20时,高空槽逐渐移出,此时西北气流开始影响项城市,暴雪天气基本结束。
3、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3.1动力条件
结合2015年11月23日02时暴雪期间的散度径向垂直剖面图,在暴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散度呈现出弱辐散--强辐合--强辐散的垂直结构。其中在925hPa以下主要表现为弱的辐散区,同近地面层的冷垫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925hPa到500hPa高度处主要表现为强的辐合区,而在700hPa处则存在辐合中心;从500hPa以上则以强辐散区为主,而在250hPa高空处存在辐散中心,这种高层强辐散、低层强辐合的配置形势,对于中低层暖湿空气的聚集上升提供了有利条件。暴雪中心同700hPa处的强辐合中心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由于项城市存在强辐合中心,这也是造成项城市降雪强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3.2水汽条件
暴雪天气的出现需要有充足的水汽供应。结合项城市23日02时强降雪天气时段的比湿数值,在暴雪区上空600hPa以下的比湿数值在3~4g/kg之间,而700hPa中低空处存在一条自南向北伸展的湿舌,比湿数值超过了4g/kg,这与西南暖湿气流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合700hPa处的水汽通量散度分布,水汽通量散度中心位于项城市东部,中心数值达到了-8×10-6g·hPa-1·cm-2·s-1,强降雪中心与水汽通量散度的强辐合中心较为一致,进一步增强了强降雪天气的强度。
4结论:
(1)强盛的东北风超低空急流前沿进入到安徽中南部,而冷锋则进入到江南地区,说明河南省已经有冷垫形成,高空西南气流与地面东北风重叠,推动了项城市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
(2)暴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散度呈现出弱辐散--强辐合--强辐散的垂直结构,这种高层强辐散、低层强辐合的配置形势,对于中低层暖湿空气的聚集上升提供了有利条件。
(3)暴雪区上空600hPa以下的比湿数值在3~4g/kg之间,而700hPa中低空处存在一条自南向北伸展的湿舌,比湿数值超过了4g/kg,这与西南暖湿气流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李芳,赵京峰,李春光.济宁地区一次致灾暴雪天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291-292.
[2]胡顺起,曹张弛,陈滔.山东省南部一次极端特大暴雪过程诊断分析[J].高原气象,2017,36(4):984-992.
论文作者:张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项城市论文; 暴雪论文; 天气论文; 辐合论文; 低空论文; 急流论文; 水汽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