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学教学中的人文关怀_生物技术论文

论生物学教学中的人文关怀_生物技术论文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人文论文,生物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物学是解读生命的科学,作为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课堂,理应充满对生命奥秘探索 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意蕴和情调。然而,如果静下心来审视我们的生物学教学,就会发 现大多数生物教学是没有生命的:学生学习了花的结构,面对鲜插的花朵却一片茫然; 学习了生态平衡,面对环境污染却无动于衷;学习了生物界的互利共生却想不到人类应 和平共处……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课堂充斥着大量纯知识式的教学,而忽略了人文知 识的讲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能力 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态观和审美观为目的的 教育。它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标,除了求真以外更注重求善、求美,发展学生对人类、 自然和未来普遍的关怀和慈爱之心。中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确立的重 要阶段,从基础教育起便逐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使学生得到潜移默 化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生物学科的人文资源,将人文教育贯穿生物教学的 始终,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加强生态道德观念教育

在以人为中心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随着人口急剧膨胀和社会工业化的加速,人类对 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大规模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严重的工业污染更是雪 上加霜,造成全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气候变暖、水体污染、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 减少、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众多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 的最严峻的环境危机,这种危机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桎梏。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开发、保护好生态环境,把一 个完好的地球留给后代,这正是人类应该有的生态道德责任和义务。

二、加强科学伦理教育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克隆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动植物的出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实施,基因工程药物的产生,器官的再生和移植都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这些现代生物技术在满足人类物质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科学伦理问题。 自从克隆羊“多莉”诞生以后,人们就开始担心这项技术会用于人类自己,担心在人类 中推行无性繁殖,担心“克隆人”的出现。如果把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不管是否成功 ,都将引发人类对科学道德、人类伦理的最大挑战。而科学伦理的兴起恰恰反映了社会 对技术的使用要进行社会控制的要求,以降低其被滥用的可能性。在生物教学中,教师 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内容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科学伦理观念。

三、加强爱的教育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的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使命。在生物教学大纲中 也包含了爱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要进行爱祖国、爱自然、爱科学等的教育。那怎样在生 物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呢?

1.通过认识生物资源及生物科技成果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

我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生物科技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水稻基因图谱的破译等,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教师引 导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应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爱民族、爱 祖国的教育。

2.注意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始终如一地教育学生怎样对待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怎样对 待虫鱼鸟兽。例如在讲授“青蛙的发育”时,让学生观察蝌蚪、成蛙的外部形态时,把 青蛙握在手中轻轻地抚摸,此时学生既不害怕也不厌恶,且轻拿轻放,呵护着小生命。 课结束时,老师带领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放归仪式,让这些小生命重返大自然的怀抱。

四、加强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研究对象是大自然中最具审美价值的生命体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人与客观对象间必然存在诸多审美联系,为生物教学审美 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因而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育人,以 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大自然中各种生物展示出的形态美、结构巧、种类多、适应强,这些生命各要素之间 的协调统一,都给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以美的享受。

意境美:企鹅在零下83℃逆境下仍能快乐地生活;荷花清秀纯洁,出污泥而不染,深 受人们的喜爱;梅花暗香浮动,刚强不屈,与松、竹共称“岁寒三友”。

姿态美:豌豆花似蝴蝶;鸡冠花酷似鸡冠;牡丹历来享有“花中之王”之美称;水仙 碧叶如带,亭亭玉立于水中,素有“凌波仙子”之雅号。

色彩美:赤松、橙子、红树、绿豆、紫荆等植物五彩缤纷,置身其中其乐无穷;闪光 蝶,从不同角度观赏,可呈现不同的艳丽色彩,令人叹为观止。

创造美:蜘蛛网既精巧而又美丽,还可预报天气,如“蜘蛛收网天下雨,屋檐结网天 放晴”;此外,蜘蛛还能扑灭部分害虫。

心灵美:工蜂不会飞时,就承担保姆、清洁工的重担;会飞行之后,就专为蜂王采蜜 ,哺育后代。

语言美:鸟鸣悠扬动听,蟋蟀的声音清脆如乐曲。

行为美:生活在大海里的沙丁鱼,遇水域狭窄处时,从不拥挤,而是很有秩序地通过 。

五、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身心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学生全人发展观念基础上的,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 生追求幸福人生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目前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卫生保健为主,而欠缺 涉及心理、情感、家庭、社会的内容。一个生物学教师如果能挖掘出课本中蕴含的关于 身心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那将会使学生身心两方面 均衡发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身心健康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生的 身心健康不仅关系整个国家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也将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 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历史及现实的诸多原因,目前健康教育仍是我 国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中小学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指导思想及相应教学方法的影响 ,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及心理素质教育十分欠缺。高考指挥棒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身 心健康,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课外活动少,身体素质指标呈现全面下降趋势。学龄越高 ,学生身体素质越差,且近视率长期居高不下。身心健康教育不仅要作为学校的一项重 要工作,还应当作为现代教育中用于指导教育实践的一种理念,渗透贯穿于整个教育过 程中,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六、加强学生个性品质教育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还要根据一些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对学生进行个性品质教育,培养学 生求实、创新、坚忍不拔的精神。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为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大胆地选用了豌豆这种严格的闭花 传粉植物,并且开创性地运用数学方法于遗传学研究,经过8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1865 年最先揭示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科学家的动人事 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科学品质,为学生以后的 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就会不断地深入挖掘生物 学科中的人文资源,将人文教育贯穿生物教学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需要一批思想 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调动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性,进 行言传身教,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树立榜样。

标签:;  ;  

论生物学教学中的人文关怀_生物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