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生代论文,农民工论文,人力资本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2)0024-0054-04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据全国总工会的调研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占城市农民工总数的60%,大约1个亿。尽管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的素质基础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他们也难以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因此,进一步探究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以提高培训质量,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现状
(一)文化素质偏低,影响转移就业
文化素质是劳动力转移的一道门槛,特别是文化素质高低与农民的就业观念和发展观念等密切相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在外出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老一代,但是他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文化素质依然偏低,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也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大、任务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依然偏低,一些新的就业观、发展观尚未形成。
(二)就业技能缺失,影响就业稳定性
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差别,对其就业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拥有较高劳动技能的劳动力,就业的机会相对较多,即使失业,再就业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大;反之,就业的机会相对较少,失业的概率较高。新生代农民工是否拥有就业技能直接影响其实现就业的概率,因为城镇雇主倾向于寻找拥有技能的劳动力,从而节约培训成本。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企业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企业需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证书的劳动力,但有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求职者没有任何技术等级或专业职称,这就使得他们难以实现就业。如果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技能培训获得较高的劳动技能,就能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能在较短时间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大大降低寻找成本与违约风险成本。根据2009年调查显示:在接受过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外出劳动力中,有稳定受雇岗位的占72.3%,而在未接受过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外出劳动力中,这一比重只有59.6%①。然而,调查显示,目前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中专、中技、职高、大专、高职)的新生代农民工比重不足四成(37.5%)②。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想获得稳定的工作,更好地融入城市除了相关政府要在政策制度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自己有一技之长,甚至一专多能。
(三)技能结构不合理,影响结构性就业的选择优势
从目前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往往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就业难,即有许多岗位虚位以待,没有符合条件的人应聘,而与此同时,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是技能结构与社会岗位的需求结构脱节,从而造成结构性就业问题。一般来说,拥有较高劳动技能的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的劳动强度较低、社会地位较高;相反,拥有较低劳动技能或没有劳动技能的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的劳动强度较高、社会地位较低。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前的生活经历简单,74.1%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前“在学校读书”,有在农村务农经验的仅为11.0%,有其他工作经历,如做过小生意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仅为3.1%③。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非常少,近八成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是直接从校门走向厂门,直接由学生过渡成为工人的。正是由于他们多为非熟练技术人员,缺乏专门的技术培训和学习,只能在脏、苦、累的体力部门就业,而那些“虚位以待”的岗位,他们却难以“插足”。
二、职业培训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中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其中与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较少的职业培训有密切关系。调查显示,自外出务工以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为61.1%,受培训次数在2~5次之间的比重仅为44.6%,受培训次数在6次以上的比重为11.5%④。数据显示,外出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人数比例高,接受培训的次数偏少,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缺失,直接影响其城镇就业的工资收入。因此,鼓励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而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实现稳定就业和真正融入城市。
(一)培训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基础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上升,而新生代农民工一方面普遍缺乏技术技能,另一方面他们目前所具备的技能不能适应需要,难以与企业岗位的要求对接。据苏州大学商学院、社会学院“苏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调研团队对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等地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5.1%的人认为自己最需要增强的是专业技能。因此,新生代农民工需要通过严格的培训,使之具备为完成具体的职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把知识与技能娴熟地运用于复杂的工作过程,具有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交往联系、密切合作并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的能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职业能力培训,有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促进他们人力资本的积累。
(二)培训是解决结构性就业难的关键
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欲望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培训,使自己的职业技能结构更加合理,更好地避免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据调查,有64%的人要求接受技能教育⑤。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初衷基本是获得实用技术,形成较全面的职业能力,增加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由此进一步拓宽就业面,稳定就业岗位,并有更多的职业选择与发展的机会,以获取更好的工作,改善生存状态,并由此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因此,要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和体面劳动,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技能教育放在首位,注意对就业岗位进行职业分析,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帮助受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他们通过有效的培训更易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
(三)培训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渠道
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他们关注福利待遇、上班时间、工作环境,对公正待遇的诉求强烈,具有更强的维权意识。在面对企业时,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劳动价值被低估,感觉报酬不能维持他们在城市有尊严的生活或发现权利和保障缺失,他们就会选择抗争,或选择“用脚投票”。同时,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发展空间,希望在工作中学到技能,使自己的劳动“附加值”更高,挣钱也更轻松一些。我国的“民工荒”问题也印证了增加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因此,必须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工作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做到学以致用。
(四)培训是加快融入城市的有效路径
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职业期望值较高,不仅注重工资待遇、看重工作环境和发展前途,倾向选择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而且绝大多数人的最终目标是留居城市。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显示,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然而他们在为所在城市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又很难融入城市。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所在城市的社会适应程度达到中等水平的大概占45%,而社会适应程度较低的占到44%,适应程度很低或者较好水平大概就是4%、5%的样子,而在所在城市社会适应程度很好的比例相当低,只有大概0.2%、0.3%⑥。新生代农民工能不能顺利融入城市,由“农民”变成“新市民”,除了用工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外,还需要农民工自己创业奋斗,其基本保障是有一技之长,接受教育培训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这部分占总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部分人只有二成左右。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突破个人发展的文化瓶颈,才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的职业培训策略
(一)制订有利于稳定就业的职业培训计划
根据人职匹配理论,新生代农民工要获得稳定持续的工作,必须具备与工作岗位相符的知识和技能。第一,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把新生代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中,确保他们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并根据企业发展和用工情况,重点加强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培训的需求,采取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培训策略。第二,企业要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委托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通过委培方式,将其聘用的新生代农民工交由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采取“订单式”的定向培训模式,提高他们的素质以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岗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进行培训,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还可以鼓励企业选送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脱产、半脱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推动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训。
(二)提供符合“三方”需求的培训内容
要根据社会要求、企业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特点,创新培训内容,不仅对他们进行传统知识和技能培训,还应加强心理、道德、法律和思维培训,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要进行分类、分层次的引导,增强培训的实用性。通过培训内容的创新设计,使其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从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求实、求知、求富的需求。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有73.8%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有55.9%需要创业知识培训,有48.7%需要学历提升培训。除了这些有关职业技能的培训外,他们的法律意识较强,有38%的人需要劳动法等法律知识的培训。另外需要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有15.9%,需要人文知识培训有15.6%,需要生活知识培训有11.6%⑦。以上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结构上有更高层次要求。因此,在培训内容设计和开发上,有针对性的开发项目,特别是解决转型升级中新生代农民工所急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问题,要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使农民工学有所用,学用结合。同时还需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就业,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结构性失业问题,推动企业主动组织培训,积极鼓励员工接受职后教育,保障劳动者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有效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三)建立全面参与职业培训的经费投入机制
有关调查表明,23.5%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是自己掏钱买培训,只有2.65%的农民工完全免费享受政府提供的培训,还有16.68%的人自己掏一部分钱,而政府或单位也掏一部分钱用于职业技能培训⑧。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以自费参加职业培训为主,而政府和用工单位提供的免费职业培训很有限。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有责任有义务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提供财政支持,以弥补他们支付能力不足的教育成本。第一,各级政府应把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科目,给予制度保障和规范,做到专款专用,提高其利用率。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事业上升为国家行动来推动,设立专门的农民工培训专项经费或基金,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广泛动员农业、教育、劳动、建设等部门丰富的培训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规模,保证他们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试点公共财政投入的免费职业教育。第二,政府应该采取鼓励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的政策,对农民工的培训资金应该采取国家、用人单位、劳务输出地、劳务输入地共同承担以及其他筹款方式并重的办法,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如政府可以采用先培训后收费的形式,还可通过对职业培训机构免税费,培训实体降低学费,政府给予补助等办法。第三,企业应该进行员工培训资金预算,积极开展安全用工以及职业技能培训,依据市场和员工需求,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帮助员工制订职业计划,并做好有针对性的长、中、短期技能和素质培训。
(四)提供“循环—菜单式”培训方式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平常都在职工作,有的在工地,有的在工厂流水线上,有的在服务场所,通常上班时间都比较长,大多数都要超过8个小时,周末还经常要加班,一般每周至多休息一次,而且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休息时间也不一样;另外,为了减轻生活压力,新生代农民工一般都居住在郊区或者城郊结合处,导致在路途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有近50%的人希望以短期培训为主,以休息时间培训为主,希望培训部门能够提供有助于他们自选内容,随时参加培训的“循环—菜单式”培训方式,采取方便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的学制,设置农民工感兴趣、市场急需的专业和内容,供农民工自主选择,自由安排。
(五)提供终身学习的培训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的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构建一个灵活、开放的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体系。第一,要搭建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立交桥”,构建纵向上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相衔接,横向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等相沟通的多元培训体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第二,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有职业培训和教育的需求,但是由于闲暇时间较少、下班时间较晚、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等因素,可以考虑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中的作用,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将技术传播给新生代农民工。第三,政府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协助、监督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提取职工培训经费,开展职工在职教育培训。培训要注意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其文化、技能水平,使之适应企业和城市发展需要。在农民工达到一定数量的地区,还可以设立新生代农民工学校。
注释:
①杨晓军,陈浩.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缺失和解决途径[J].农村经济,2012,(1):99.
②全总公布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中国南昌新闻网.2011-02-21.http://www.ncnews.com.cn/xwzx/fzxw/t20110221_682133_1.htm.
③④同1.
⑤教育培训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梦[N].中国教育报.2010-07-05.http://edu.ifeng.com/undong/detail_2010_07/05/1718628_0.shtml.
⑥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尚未乐观.人民网强国论坛.2011-12-16.http://fangtan.people.com.cn/GB/147550/16628492.html.
⑦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N].人民网,2010-07-15.
⑧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