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学习;游戏;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驱动学生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只有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知识进行持续性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跟随教师的脚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从而提升认知的效果。所以,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以达到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
一、利用游戏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动机也不强,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但他们天生爱玩好动、善于表现,在课下的游戏中也常常带有振奋的精神,所以,为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应当利用游戏活动的创建,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认知。但是,在设定游戏时,教师也应当注重游戏的娱乐性与教育性兼容,让游戏真正地提升教育的价值。
例如,在《认识10以内的数》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应用,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逐步完成对《认识10以内的数》中知识的认知。在课下,教师将“1”“2”“3”等数字录入课件中,进行游戏课件的制作。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讲解10以内数的写法、读法和含义等相关内容,为学生开展游戏奠定基础。紧接着,教师向学生展示提前制作的课件,当学生看到“1”“2”“3”等数字后,结合自己对10以内数的认知效果,进行迅速反应,读出数字,对于用时最少的一名学生给予奖励。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因为游戏感受到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在主动参与游戏中,逐步提升对本节课的认知效果。
显而易见,教师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为学生设定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动力,让学生产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逐步完成学习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合作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是机械的,学生的个性很难被彰显,主体地位也很难被体现,以至于课堂形成沉闷的氛围,降低学生进行探索的动力。所以,在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为了凸显学生的存在价值,让学生真正地作为课堂中的主体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构建课堂中的自由氛围,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分一分》中,教师先对学生教授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的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观察。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实况,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指出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数学知识认知能力。紧接着,教师以互补性的原则为标准,对学生进行组员结构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既有数学知识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数学知识认知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当中开展交流活动,从而基于彼此之间的相互辅助,共同实现对《分一分》这节课的有效认知。
不难看出,教师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合作活动的安排,能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存在价值,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发挥集体智慧,积极地实现对数学知识的高效建构。
三、利用媒体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环境向着信息化的方向靠拢,在向学生教授数学知识时,教师也应当认识到,相对于教师单纯地以教材作为教学的资源来说,教师利用现代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数学学科中,教师应当采用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活动,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教师先使用视频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应用这节课知识的现象,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建立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随后,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之后,教师再以图文并行的方式,展开本节课的讲解工作,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游戏、合作,以及媒体技术,都能够提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动力,但是,教师也应当认识到真正地实现高质量、趣味化的数学课堂,却不是单纯地依靠上述策略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在之后的数学教育中,教师也应当继续创建构建趣味数学教育模式的体系,以期逐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秦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44.
[2]徐晶.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04.
论文作者:周素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认知论文; 游戏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