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临床治疗现状概述论文_覃冬梅

慢阻肺临床治疗现状概述论文_覃冬梅

广西宜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宜州 546300

【摘要】近几年,我国临床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者和一线医师针对慢阻肺临床治疗工作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已经在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出了相应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慢阻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本次研究工作中,主要对慢阻肺临床治疗工作的主要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争取能够对慢阻肺临床治疗工作形成相对系统的认识,为临床治疗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慢阻肺;临床治疗;研究现状

慢阻肺就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网络中最常见和最多发的疾病形式之一,由于慢阻肺病程相对较长,因此在发病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进行性或者不完全可逆进行的特征,最终疾病会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类型的疾病。除此之外,慢阻肺能够借助适当的药物或者临床干预手段进行治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不断对治疗手段和疗效进行分析,促进临床治疗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1 药物治疗现状

在药物治疗慢阻肺方面,相关研究者针对实际研究情况进行了适当的探索,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1沙丁胺醇临床治疗研究

克买尔古丽·艾比布拉, 木塔力甫·阿布都热衣[1]在针对慢阻肺药物治疗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针对沙丁胺醇的使用进行了临床验证。沙丁胺醇是一种短效激动剂,在研究中,克买尔古丽·艾比布拉也提出沙丁胺醇在临床应用方面能够实现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情况的有效改善,保障患者肺部气道的畅通性,因此能够应用于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实践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对沙丁胺醇的最佳疗效剂量形成准确的把握。王玉芹[2]在也针对沙丁胺醇治疗慢阻肺的最佳剂量进行了探索,认为应该将剂量控制在2.5-5.0mg之间。而在姚鹏鲲[3]在研究实践中,则提出在实际应用沙丁胺醇治疗慢阻肺的过程中,基于急性发作期开展治疗工作,不论是给药2.5mg还是给药5.0mg,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并且两种给药方式所呈现的不良反应差异也不明显。

1.2氨茶碱临床治疗研究

赵峥[4]在研究中结合氨茶碱治疗慢阻肺的情况进行了探索,认为小剂量的氨茶碱能够实现对支气管阻塞情况的调解,本身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是高质量的支气管扩张剂。在他研究中还提出其较之于新研发的甲基黄嘌呤衍生物药理作用更强,并且与肺部外其他系统中腺苷受体结合难度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

1.3抗生素临床治疗研究

从朱海巍[5]的研究可以看出,引发慢阻肺急性期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就是细菌感染,因此他提出可以采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手段,实现对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控制。在徐昕[6]的研究中,则提出针对急危状态的慢阻肺患者应该加强对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手段的重视,并且将抗生素治疗手段纳入到标准临床治疗策略中。在于志娟[7]的研究中则提出采用抗生素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慢阻肺病情愈严重,抗生素治疗所发挥的作用就越明显。而经过张明生, 王印林[8]的研究则发现,非典型致病菌会引发慢阻肺病情加重,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在对非典型致病菌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将其作为生物调节剂实现对慢阻肺临床症状的有效控制,发挥其抗炎功用。

1.4中药临床治疗研究

一些研究者针对慢阻肺的中药治疗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对慢阻肺临床治疗的全新认识,也有效促进临床治疗质量的提升。慢阻肺在中医学中属于肺胀和喘症等领域,因此其主要治疗途径的探索也需要由此入手。在王晓冬[9]等人的研究中提出可以采用肺脾同治的手段,认为由肺主宜发肃降,而脾主转输津液,如此在实际开展临床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对患者肌肉疲劳情况的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在王子栋, 王海亮[10]的研究中则提出,可以采用肺肾同治的手段,实现对患者哮喘症状的缓解,促进患者肺功能水平的进一步强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是新时期提出的重要研究方法,现阶段已经经过相应的实践验证。

2.1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研究

针对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研究,李逆争[11]在研究方面提出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具有严重的意识障碍,一般不建议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手段进行治疗。只有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这一治疗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常卫华, 王媛媛[12]在研究中则认为如果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会对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意识程度越深,其效果就越差,并且在治疗方面的致死率也会随之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手段仅能够在意识障碍程度轻或者没有意识障碍患者治疗中进行应用。

2.2 先进行有创通气治疗后实施无创通气治疗

在针对慢阻肺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高的致死率,并且在临床方面治疗活动中如果采用有创通气治疗手段,对器械的撤出还存在明显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王泳, 李涛, 孙丽岩[13]在研究中提出可以先进行有创通气治疗,再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并且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肺功能情况等对撤除机械的时间加以确定,增强机械通气治疗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辅助锻炼治疗

辅助锻炼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慢阻肺方面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强化,现阶段在临床应用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对当前辅助锻炼治手段进行分析,发现在临床实际应用辅助性治疗手段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种方式,其一是采用陪同患者进行步行锻炼的方式。谢斌, 鲍晓, 李伟玲[14]等认为针对肺功能处于中度损伤或者中度损害状态的患者,每天陪同患者进行3-5次的步行锻炼,每次步行锻炼的时间基本上保持在6分钟左右。其二是指导患者进行上肢锻炼,闫明华, 郭永忠[15]提出在医务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患者结合自身情况做上肢运动锻炼,实现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改善,促进患者上肢耐受力水平的增强。其三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的锻炼,并将呼吸肌锻炼与无创通气锻炼方式进行结合,确保可以积极有效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情况、呼吸困难情况能够得到科学的调整。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慢阻肺临床治疗研究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能够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综合分析当前研究成果,发现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慢阻肺效果并不理想,为了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还需要适当的应用机械治疗手段和辅助锻炼治疗手段,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改善,促进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因此新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对慢阻肺临床治疗研究工作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对临床治疗工作进行全面优化的措施,争取可以推动慢阻肺临床治疗工作的科学稳定发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克买尔古丽&#;艾比布拉, 木塔力甫&#;阿布都热衣. 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2):95-95.

[2]王玉芹. 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84):138-138.

[3]姚鹏鲲.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对慢阻肺急性发作的疗效探讨[J]. 中外医疗, 2013, 32(31):116-117.

[4]赵峥.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吉林医学, 2016, 37(10):2544-2545.

[5]朱海巍, ZhuHaiwei. 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应用抗生素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9):30-30.

[6]徐昕. 抗生素联合治疗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5, 36(4):181-183.

[7]于志娟.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特征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16, 21(4):762-764.

[8]张明生, 王印林. 慢阻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预后因素分析[C] 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术会议. 2013.

[9]王晓冬.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光明中医, 2014(8):1751-1752.

[10]王子栋, 王海亮. 自拟中药方联合西药治疗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4):40-42.

[11]李逆争. 老年慢阻肺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下不同雾化方式选择的研究[C] 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2014.

[12]常卫华, 王媛媛.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 2013(12):97-97.

[13]王泳, 李涛, 孙丽岩,等.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发肺性脑病效果观察[J]. 人民军医, 2015(12):1414-1415.

[14]谢斌, 鲍晓, 李伟玲,等. 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16, 31(4):277-279.

[15]闫明华, 郭永忠. 重症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上肢无支撑运动训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3):446-448.

论文作者:覃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慢阻肺临床治疗现状概述论文_覃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