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急诊结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论文_怀惠英

研究急诊结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论文_怀惠英

(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13病区;江苏省江阴市2144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结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自2017年6月~2018年8月期间,针对院内收治的6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综合其一般资料,同时选择急诊结肠镜,观察其导致出血的相关性因素,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探究急诊结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患者中,5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插镜至回盲部,经内镜下治疗,其出血性反应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治疗有效率为100.0%,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急诊结肠镜检查方式应用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能够准确定位病灶组织,手术视野清晰,镜下止血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结肠镜;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189-01

急性小消化道出血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类型中,其典型症状呈小量、慢性出血多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大量出血时将造成患者头晕、心慌、冷汗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将造成患者晕厥,引发休克。因其原发疾病的差异,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发热、肠梗阻、呕血、便血、柏油便、腹部包块、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黄疸等[1]。临床研究发现,利用急诊结肠镜检测可快速查明其具体部位与病因,具有良好的临床诊疗价值,可有效降低病死率,缓解出血症状;为验证其临床效果,深入探索其病症机理,本次研究选择6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成果汇总,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7年6月~2018年8月期间,针对院内收治的6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综合其一般资料,同时选择急诊结肠镜,观察其导致出血的相关性因素,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1.5±7.5)岁;病程2h~6d,平均病程(3.5±1.5)d;其中呈鲜红色血便38例、暗红色血便3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大肠恶性肿瘤(伴随出血性反应)30例,息肉(伴随出血性反应)20例,血管畸形破裂出血10例,结肠缺血性出血4例,扩养性肠炎(伴随出血性反应)4例;排除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选择仪器:OLYMPUS CFQ260AI型电子结肠镜,治疗仪器选择:OLYMPUS-30高频电刀;并根据其病症情况,予以相应的术前准备。(2)术前给予相关性检测,给予全程生命提升监测,选择50℃以下的生理盐水执行灌肠操作,剂量:500~800ml,重复3~5次,持续灌肠直到可见其灌出液呈清水样,未见其中存在粪便后,给予结肠镜检测。(3)若见患者急性休克,需给予输血、补液等处理方式,取患者左侧卧位,于肛门内植入结肠镜,在观察其病症类型的同时,选择低温生理盐水冲洗肠壁,清理血液及凝血组织(凝血块),确定病灶位置后向内置入肠镜,至回肠末端,于盲瓣20cm以上位置,并给予相应的止血措施[2]。(4)息肉性出血给予高频电凝切除法,结肠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给予高频电凝止血,同时辅以电凝烧灼,进一步优化其止血效果,并于出血部位,给予1:10000单位的肾上腺素液,持续注入,待其出血情况消失后以低温生理盐水冲洗,给予1000U含凝血霉稀释液,剂量维持在40mL左右,重复喷洒,观察其内部有无渗血,观察5min后未见异常即可退镜[3]。

1.3观察指标

观察68例置境效果对病灶的影响,同时分析其置镜成功率,分析无法重复(或深入)置镜的因素;采用(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的标准判定临床效果,显效:经治疗后所有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痊愈后出血,未见不良反应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效:经治疗后出血症状基本消失,存在轻微感染症状,对病情恢复无负面影响。无效:所有症状均无明显改善,出血量持续增大。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采用 % 与()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60例患者中,5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插镜至回盲部,其中25例可达回肠末端5~20cm处,5例未达此阶段,因受疾病(恶性肿瘤)影响,其肠道狭窄,无法保障肠镜正常通行。5例因出血病灶附近存在大量粪便、凝血块等物质,导致其无法重复插入。(2)68例患者经检测后均可明确病因,经内镜下治疗,其出血性反应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治疗后出血症状基本消失,68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28例,无效0例,综合有效率为100.0%;未见相关临床并发症。

3讨论: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消化道出血症状,其病症机理十分复杂,多由消化道疾病本身所致,少数病例可出现全身性疾病局部出血现象,其出血部位与血液颜色存在较为灵活的相关性,通常情况下,出血部位越高,便血颜色越趋近于暗色;同理,其出血部位越低,便血颜色越呈趋近于鲜红色,临床上多表现为鲜血[4]。但此规律并不绝对,出血颜色与出血部位的相关性联系,主要因素在于出血的速度和数量的影响,当患者下消化道出血速度较快或出血数量较大时,其血液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便相对较短,因此,其出血部位即便处于较高水平,但在便血过程中,仍旧可能产生较为鲜红色的血液。经临床病理研究表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内容为,在屈曲韧带以下部位的消化道出血症状并不常见,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施行难度,一旦治疗(诊断)不及,将直接造成生命安全,本次研究发现,通过临床诊疗,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受恶性肿瘤影响所致的肠道狭窄,与受病灶附近粪便及凝血块妨碍其重复插入条件的情况。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清理肠镜,做好肠道准备,提前将分闸及血凝块残留清除,或者其未凝聚大量粪渣与凝学块的时期进行治疗,可有效优化其临床治疗效果[5]。另外,在执行病灶确定的过程中,利用生理盐水冲洗的方式,可有效清除其病灶周围黏液,保障视野效果,减缓出血效果,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持续推进胃镜,争取达到回肠末端,可最大程度的清除病灶。本次研究发现,68例患者经临床诊疗后,治疗有效率可达100.0%;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急诊结肠镜检查方式应用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能够准确定位病灶组织,手术视野清晰,镜下止血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属于较为理想的临床诊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涵, 陈磊, 徐世伟,等. 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价值[J]. 临床急诊杂志, 2016(8):628-630.

[2]赵曲川, 张玫. 老年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诊治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6(12):942-944.

[3]李贵庆, 高雪峰, 王梅,等. 蠕动冲洗泵在严重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急诊肠镜中的应用[J]. 江苏医药, 2017, 43(17):1273-1274.

[4]徐世恒. 下消化道出血急诊肠镜诊治的临床分析[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6, 36(11).

张岱, 李银玲, 王炳元. 老年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结肠镜检查[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3):330-331.

[5]李春明, 徐晓霞, 师恩惠. 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1):161-161.

论文作者:怀惠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研究急诊结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论文_怀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