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心理干预的康复效果观察论文_李琳

(青海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观察高原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措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突聋患者179例,分观察组和干预组,通过系统心理干预措施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护理后,心理压力减轻,不良情绪得到释放,焦虑、烦躁症状得到缓解,树立了康复的信心,减轻了疾病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改善了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了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心理干预;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56-02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俗称“突聋”。部分患者常伴有耳鸣、眩晕,患者多在3d内听力急剧下降至最低,部分患者有自愈倾向。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季节交替时发病率高。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迷路水肿、血管病变和迷路窗膜破裂有关[1]。也有研究表明[2]因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容易造成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增加了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本病患者均突然发生听力下降、头晕、耳鸣、恶心等症状,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心理失衡,影响疾病的康复及预后。本科在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有效的系统心理干预措施,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康复信心,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突聋患者179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98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2岁,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49例,干预组男性40例,女性4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家庭条件、婚姻状况、性格、一般状况、社会背景等经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扩张血管、改善耳内循环、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治疗,并要求病人规律作息,劳逸结合,清淡饮食,对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出院健康宣教等。在观察组患者中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加强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及出院前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评分,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于出院前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满意度比较。

1.3 心理干预

对干预组89例患者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手段,包括:

1.3.1心理安慰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主动介绍自己,带患者熟悉病区环境、设施,认识同病房病友,消除陌生环境紧张感。再仔细询问患者,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焦虑程度,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担心及焦虑,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预后情况,讲解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及时预见患者会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积极为患者提供生活帮助及情感宣泄途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有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改善生活质量的信心。

1.3.2心理疏导 由于患者发病突然,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且无心理准备,心理状态常表现为焦虑、急躁、敏感、易怒,护士进行交流时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交流重点。老年患者多担心疾病对生活不便,给子女带来负担,护士交流时多指导其放松身心,鼓励参加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消除其心理压力及紧张感;中年患者多担心因疾病影响,耽误正常工作,落后别人,害怕无法照顾家人,护士交流时多开导,介绍康复的病例,帮助其放下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鼓励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对年轻患者则鼓励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告知年轻人机体抵抗力较强,安心配合治疗则会彻底康复。若患者听力损伤较重无法正常交流时则选用写字、目光、手势、动作等与患者交流,并请同病区康复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受到鼓励,增加康复的信心。部分患者经短期治疗后听力可迅速提高,此时告知患者此病极易反复,不可急于出院,应安心治疗至疗程结束,以免疾病反复发作,再次入院将增加治愈难度。

1.3.3放松疗法 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及个人爱好,采取听音乐、看书、读报、听剧、看电视、做操、打太极拳、写作等方法分散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维持治疗效果;对耳鸣持续存在的患者,指导其用习服疗法,转移注意力,掩盖耳鸣的声响,降低耳鸣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1.3.4心理暗示 护士不断用语言及心理暗示告知患者“医生能治好我的病”“听力不会影响我的生活”等观念,尽力缓解患者的担心与焦虑,使患者放下心理负担,相信医院,相信医生,坚持治疗,加强康复的信心。告知患者若经治疗仍有部分听力无法恢复,对正常生活也无太大影响,要积极适应,采用最佳生活方式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1.3.5社会情感支持 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避免嘈杂、吵闹,以保证患者能充分休息,保证睡眠质量。若患者有睡眠不好、入睡困难等症状,可遵医嘱给予百乐眠口服(4粒/次,2次/日)。在不影响患者治疗及休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亲属及朋友陪伴,多与患者交流、谈心,给予患者感情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关心,使患者感受亲情的温暖,保持生活的热情,在良好的心理气氛中愉快的接受治疗及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2.结果及分析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测定量表(HAD)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评分为(8.43±1.05)分,干预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评分为(8.31±0.91)分,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经住院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7.36±1.12)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60±0.94)分,明

3.讨论

高原突发性耳聋的患病原因暂不明确,现有条件下暂时无法确定统一的治疗方法,我科护士在护理此类病人时,充分考虑了高原地区的环境及生活条件,指导患者尽量避免诱发因素,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理解患者,并通过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护理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指导患者释放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焦虑、烦躁症状,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减轻疾病对其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改善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了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徐黎英[3]等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不良的心理状况会加重突发性耳聋的症状。同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所以护理人员应在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同时,实施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措施,利用系统心理干预手段,解除患者身心痛苦,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其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孔维佳,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528.

[2]张翠萍.议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0-(0144)-01.

[3]徐黎英.浅谈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进展[J].求医问药,2013,12-0201-03.

论文作者:李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高原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心理干预的康复效果观察论文_李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