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大肠埃希菌痢疾防治措施

小牛大肠埃希菌痢疾防治措施

一、犊牛大肠杆菌性痢疾防制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常挺[1](2020)在《广西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诊断和病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广西肉牛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牛只存栏数量的增长和饲养密度的增大,疫病发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了解并掌握广西肉牛的疫病流行与发生情况,发现新的疫病以及过去曾严重流行得到控制、现在又重新危害养牛业的再发疫病,2018-2019年在广西肉牛肉羊创新团队疫病控制专家团队带领下,通过临床接诊、现场采样、病理剖检和类症鉴别方法,结合实验室诊断,发现了4种可能危害产业发展的重要疫病病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发病犊牛体温正常、表现流涎、口腔糜烂,无异物接触和口腔损伤史。刮取病牛齿龈糜烂充血增生物和痂皮病料,PCR检测口蹄疫病毒、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流行热病毒均为阴性;该病料样品扩增出91 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与Gen Bank的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5.56%,表明样品含有牛丘疹性口炎病毒,结合发病犊牛的临床特征性症状,可以确定该犊牛感染牛丘疹性口炎病毒而引起发病。2、牛乳头瘤病毒。病牛的特征性临床症状主要是在头部、颈部和背部皮肤出现明显的瘤状物,突出于皮肤表面,大小不一,椰菜花样,最大的瘤状物直径可达8 cm,精神、食欲、体温等均无异常。瘤状物压片镜检未发现寄生虫,涂片染色镜检也未见细菌。瘤状物制作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表皮和真皮增生、癌细胞呈梭形或星形,癌巢中心细胞角化过度,呈同心圆状结构,形成典型的癌珠。PCR检测瘤状物病料为牛乳头瘤病毒阳性。设计5对引物扩增病毒全基因组,胶回收PCR产物,克隆,筛选阳性质粒送测序。采用生物学软件MEGA对获得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与牛乳头瘤病毒-1型处在同一分支。3、牛源志贺氏菌。某牛场突发一起高热不退、呼吸急促、腹泻拉血便的急性病例,病牛死亡前表现前后脚划动、似游泳的神经症状。从病死牛的肠道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表型特征、16Sr 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生化试验,鉴定是志贺氏菌。以0.5麦氏比浊菌浓度进行小鼠致病力试验,接种细菌的10只健康小鼠24 h内全部死亡,死亡率100%。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和环丙沙星对该菌有作用,临床联合应用头孢曲松钠和环丙沙星,有效减少牛只的急性死亡。4、A型产气荚膜梭菌。2019年4-10月,广西百色、合浦、河池、北海、南宁等地出现牛突发的急性猝死病例,现场病理剖检可见死亡牛腹部明显膨胀,十二指肠和空肠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肺出血。从上述5个病例的肠粘膜内容物中均分离获得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经表型特征、生化试验和产气荚膜梭菌特异性引物PCR鉴定,该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其他脏器均未分离出细菌。接种分离菌的10只健康小鼠36 h全部死亡,死亡率100%。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拉定钠、头孢曲松钠和氨苄西林5种药物敏感。结论:通过对4类病例的病原检测,结合资料查新,可以确定牛丘疹性口炎病毒、牛乳头瘤病毒、牛源志贺氏菌为广西肉牛新发疫病的病原。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广西肉牛再发疫病的病原。这4种新发再发病原对广西肉牛养殖具有一定潜在的威胁,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对病原学开展深入研究和研发新型快捷检测技术,为广西肉牛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王世震[2](2019)在《四川部分地区腹泻家兔大肠杆菌及其毒力因子的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能引起人类、哺乳动物等广泛宿主的腹泻,一些毒力、传播力和耐药性强的菌株给公共卫生及畜牧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掌握四川主要家兔规模化养殖区兔大肠杆菌腹泻相关毒力基因的流行情况,清楚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特征,对大肠杆菌进行毒力基因的分布调查和分子分型研究。20152017年间从四川部分地区(成都、德阳、雅安、自贡、绵阳)养殖场采集腹泻家兔肛门拭子样本,经麦康凯(MAC)、伊红美蓝(EMB)选择培养基、形态学及特异性PCR鉴定获得兔源大肠杆菌。随后,对涉及肠毒素(Enterotoxin)、志贺毒素(Shiga-toxin,Stx)、菌毛粘附素(Fimbrial adhesins)、侵袭因子(Invasive factors)、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和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PAI)等类别的17种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通过Fisher精确检验,对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分离株进行7个管家基因的扩增和测序后,在Warwick数据库比对获取序列型,再采用MAGA 6.0、SplitsTree4软件基于管家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各序列型的亲缘关系;另外,用DnaSP6软件进行管家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分析。采用美国疾控中心PulseNet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案,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基因分型。最后,综合分析MLST和PFGE分型结果与毒力基因检出情况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从腹泻家兔病例中共分离、鉴定39株大肠杆菌,对其进行的17种毒力基因检测发现携带6种毒力基因,分别为肠细胞脱落位点(LEE)毒力岛eae(41.0%)、ler(41.0%);兔菌毛粘附素ral(33.3%)、afr2(10.3%);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irp2(15.4%);肠毒素astA(7.7%),其余11种毒力基因(aggR、aap、aaf、aggA、IpaH、STa、STb、LT、stx1、stx2、afr1)均未检出。39株大肠杆菌中24株至少拥有一种或多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共有6种毒力基因组合:eae-ler-ral(50%)、eae-ler-afr2(13%)、eae-ler-afr2-ral(4%)、irp2(21%)、astA(8%)和astA-irp2(4%)。统计学分析发现成都、德阳两地20152016年与2017年的毒力分布有显着差异,20152016年间成都、德阳、雅安、自贡、绵阳5个地区的毒力分布有显着差异。MLST将39株大肠杆菌分为17个序列型,U328(8株)、ST162(6株)、ST328(4株)、ST380(3株)、ST20(3株)为主要的序列型,管家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U328和ST328亲缘关系很近。7个管家基因序列核苷酸多态性(Pi)范围为0.00342(purA)0.01374(fumC/icd)。PFEG将39株大肠杆菌分成21个型,菌株总体表现为较高多样性,但在部分区域基因型也较为单一。PFGE分型-MLST-毒力基因综合分析表明:MLST与PFGE分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PFGE的分辨率略高于MLST。本研究表明四川省5个地区39株腹泻家兔大肠杆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但在部分养殖区域存在大肠杆菌基因型较为单一的情况;毒力基因研究表明,调查区域的家兔大肠杆菌毒力基因谱存在时空差异且eae、ler、ral和afr2等毒力基因与MLST序列型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张占恒[3](2016)在《狨猴腹泻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文中研究表明狨猴(Callitrichidae)是一种珍贵的小型灵长类实验动物,由于体型小,繁殖率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用药量小,且与人类的疾病应急生理反应相似,因此,被广泛用于动物学,生殖学,药理学等研究。引起狨猴腹泻病的因素多而复杂,细菌感染性腹泻较为常见,可造成狨猴消瘦,营养不良,繁殖率下降甚至死亡,而狨猴的健康状况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抗生素使用量逐年增加,导致一些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产生了耐药性菌株,使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大。因此,亟需建立快速准确诊断狨猴细菌性腹泻病的检测方法,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本试验自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选取天津市某实验动物中心饲养过程中出现的50只腹泻狨猴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开展狨猴腹泻病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常规微生物学诊断,对50份腹泻粪便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分离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呈两端钝圆的短小杆状或杆状,散在或成对排列,革兰氏染色为阴性。通过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 RNA鉴定,对可疑菌落进行PCR扩增,在1500bp处出现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已发表的大肠杆菌、沙门菌和志贺菌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分别为99.0%、99.0%和99.5%。证明病原菌为大肠杆菌、沙门菌和志贺菌。2、鉴定出50个样本中有17个样本为致病菌感染,感染率为腹泻病的34%。8个样本为大肠杆菌感染,感染率率最高为16%;6个样本为沙门菌感染,感染率为12%;3个样本为志贺菌感染,感染率最低为6%。说明细菌感染性腹泻较为常见,其中大肠杆菌的感染率较高,沙门菌居中,志贺菌感染率最低。3、对分离到的17株病原菌进行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属血清型为O7型和O78型,沙门菌属血清型为O2型,志贺菌属血清型为痢疾志贺菌Ⅰ型。4、对分离的病原菌通过纸片扩散法用11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属O7型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属O78型对卡那霉素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沙门菌属O2型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大观霉素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痢疾志贺菌Ⅰ型对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和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将高敏感药物用于患病狨猴,结合具体防制措施,改善狨猴饲养管理制度,获得了理想成效。

李丹丹[4](2013)在《大肠杆菌LTB-Stx2B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诱导小鼠体液免疫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牛场常发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肠炎或败血症,是新生犊牛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预防该病的商品化疫苗,因此,研制有效的针对该病的疫苗对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引起犊牛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有肠毒素(包括LT、ST)、志贺毒素和粘附素。LT和LTB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并且具有免疫佐剂的功效,是近些年来疫苗研究的热点。志贺毒素引起的犊牛腹泻的死亡率最高,它有两个型,1型和2型,2型志贺毒素的毒性强于1型,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其B亚基无毒且具有免疫原性。ST单独不具有免疫原性,而粘附素的抗原类型又过多,因此,将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和志贺毒素作为疫苗抗原是研制犊牛大肠杆菌疫苗的主要策略。本研究旨在探索ltb和stx2b融合编码基因的构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以及表达蛋白诱导小鼠体液免疫的情况,为犊牛大肠杆菌疫苗的研究奠定技术基础和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将PCR扩增出的ltb和stx2b基因用一段柔性linker序列连接后插入pMD18T simple载体中,经序列分析鉴定后,再通过酶切,连接,转化宿主菌Rossetta,分别构建了Rossetta/pET-30a-LTB-Stx2B和Rossetta/pCold I-LTB-Stx2B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经表达条件优化和对表达产物分析,最终选择表达系统Rossetta/pCold I-LTB-Stx2B进行后续研究。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表达系统Rossetta/pCold I-LTB-Stx2B所表达的重组蛋白量约占菌体蛋白的1/5。同时还构建了表达stx2b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Rossetta/pColdI-Stx2B。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同样获得了高效表达。随机将昆明鼠分为5组(A、B、C、D、E组),每组正常鼠、妊娠鼠各5只,E组为对照组。将重组蛋白LTB-Stx2B、重组蛋白Stx2B、重组大肠杆菌Rossetta/pCold I-LTB-Stx2B灭活菌、重组大肠杆菌Rossetta/pCold I-LTB-Stx2B灭活菌超声波裂解液与矿物油佐剂1:1混合,经腹腔免疫AD组正常鼠及妊娠鼠,免疫2次,间隔2周,对正常鼠、母鼠及仔鼠采血检测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LTB-Stx2B能够诱导免疫小鼠产生抗LTB和抗Stx2B的特异性抗体,二免疫后10d两种抗体滴度均达到1:10000以上,高于重组蛋白Stx2B免疫组及其他免疫组,并且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够传递给子代小鼠。二免后10d分别对各组小鼠腹腔注射5LD50的LT和5LD50的Stx2进行体内中和试验,结果显示,AD组小鼠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针对LT或Stx2的保护作用,其中,以重组蛋白LTB-Stx2B免疫组小鼠获得的保护率最高(5/5健活)。用二免后各组高效价小鼠血清系列稀释后进行Stx2对Vero细胞的毒性的体外中和试验,结果显示,A组小鼠血清的中和效价为1:52,B组为1:11,C组为1:7,D组为1:9。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了重组蛋白LTB-Stx2B,实验证明该蛋白对实验动物具有良好的免原性和免疫保护性,为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廖党金,叶勇刚,汪明,何万平,徐文福,潘保良,李江凌,谢晶,王秋实,罗丹丹,于吉锋[5](2012)在《犊牛腹泻病流行情况调查与解决措施》文中提出通过对5个牛场和1个散养区共930头犊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犊牛腹泻发病率为30%~72%,平均为49.5%;死亡率为0.5%~2.0%,平均为1.4%。犊牛腹泻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和春季多发。病因主要为消化不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气候变化、饲喂霉变饲料等。建议采取加强牛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饲养环境、调整饲料结构、定期驱虫及加强冬春季预防工作等应对措施。

宋海霞[6](2010)在《河南省鸡腹泻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及PCR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鸡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鸡的以拉稀、下痢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养鸡业的发展,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引起鸡腹泻的因素多而复杂,但传染性腹泻占主导因素。同时该病是养鸡场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发病,防治最困难的疫病之一。所以,对引起鸡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尽早做出准确诊断,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成为控制本病的关键。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首先通过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对鸡腹泻重要病原菌的类型、各病菌所占的比例、生化特性、致病性、血清型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并建立了病原菌的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旨在为鸡腹泻的诊断提供重要条件和可靠依据。本课题从河南省20个地区94个鸡场采集的310份鸡腹泻病料为研究材料,开展了鸡腹泻重要病原菌的研究,并取得了预期结果:1、通过微生物学常规诊断方法,对来自河南省的152只鸡的310份鸡腹泻病料进行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鉴定出124株大肠杆菌,占40%(124/310);83株疑似鸡志贺氏菌,占26.77%(83/310);62株疑似鸡沙门氏菌,占20%(62/310);41株链球菌,占13.23%(41/310)。在分离的四种重要病原菌中,混合感染的比例占48.02%(149/310),单独感染的比例为占51.97%(161/310)。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表明所分离的病原菌大部分都有较强的致病性。2、对所分离到的124株大肠杆菌选取94株进行血清学试验,表明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为O14、O157、O74,占定型菌株的57.45%(54/94),其次为O1、O8、O9、O141,占定型菌株的24.46%(23/94);83株疑似鸡志贺氏菌鉴定出18株为鸡志贺氏菌,其中优势血清型为鲍氏型和福氏型,分别占38.89%(7/18)和33.33%(6/18);62株疑似鸡沙门氏菌中14株为鸡沙门氏菌,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占主导,比例为64.29%(9/14);41株鸡链球菌中,以D血清群禽链球菌最多,占73.17%(30/41)。3、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病原菌用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四种病原菌的耐药性都非常严重,均为10~13耐居多,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鸡志贺氏菌、鸡链球菌分别占35.11%(33/94)、41.18%(14/34)、45.16%(28/62)、73.17%(30/41),且产生严重的交叉耐药现象,均对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除此之外,大肠杆菌主要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头孢唑啉等耐药率高;沙门氏菌主要对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志贺氏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和米诺环素耐药严重;链球菌对林可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性强。4、PCR检测方法的研究中,通过uid基因建立鸡大肠杆菌的PCR检测方法,对分离的124株大肠杆菌进行检测,阳性率为90.32%(112/124);通过invE基因建立鸡沙门氏菌的PCR检测方法,检测14株沙门氏菌,阳性率为100%(14/14);通过ipaH基因建立鸡志贺氏菌的PCR检测方法,检测18株志贺氏菌,阳性率为100%(18/18)。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准确、可靠等优点,可用于鸡腹泻重要病原菌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高睿[7](2008)在《陕西省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初步免疫试验》文中提出犊牛腹泻是1月龄以内的犊牛发生的一种以消化不良、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以4~10日龄为多发。病犊以体温升高、腹泻、脱水、自体中毒及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是造成犊牛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引起犊牛的腹泻有多种因素,在细菌性腹泻病中,由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引起的腹泻占据首位,给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大肠杆菌存在多种血清型,抗原复杂,肠毒素的毒力强弱不定,不同地区流行的血清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调查当地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资料,鉴定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和优势血清型,再根据其研制有效的灭活疫苗,对该病的防治具有现实的生产意义。本试验在2005年9月~2007年9月期间,对陕西省5个市区的12个发病养牛场和部分发病养殖户的犊牛腹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其主要病原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发病养牛场普遍存在该病,每年都有较高的发病率(19.47%)和病死率(47.51%);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12月至次年的4月份发病率最高(18.87%和21.26%);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犊牛,其中10日龄以内犊牛发病率(30.27%)和病死率(54.73%)最高。分离菌株肠毒素检测结果表明,有23株能产生耐热肠毒素,21株能产生热敏肠毒素。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区主要有O2、O8、O9、O20、O55、O64、O75、O78、O86、O101、O138和O141 12种血清型,其中O2、O86、O101为优势血清型,优势血清型的大肠杆菌都有较强的毒力。在不同的发病地区流行的血清型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同一地区不同牛场或养殖户之间,甚至同一个牛场内也存在多个血清型,这就为进行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了病原学资料。对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氟哌酸、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丁胺卡那及卡那霉素为高度敏感,氨苄西林、复合磺胺和红霉素分离菌株低敏,这与当地长期或大量使用该类药物,使致病菌已产生耐药性有关;单味中药金银花、野菊花等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为高敏,以此为主药自行组方研制出“肠菌清散剂”对分离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用“肠菌清散剂”对典型腹泻病牛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88.9%。利用3株优势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研制成大肠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和氢氧化铝胶疫苗,经疫苗的无菌检验、安全性检验及抗体效价、保护力检测等试验,证明所研制的灭活苗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王楠[8](2006)在《鹿粘膜病防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鹿粘膜病是由粘膜病毒(Mucosal disease virus,简称MDV)引起的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腹泻、白细胞减少及母鹿流产、不孕,产死胎、木乃伊胎或畸形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极为复杂、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传染病。自1946年Olafson等首次报道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以来,该病广泛的流行于世界各国,我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有该病流行的报道。由于本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对幼鹿的危害十分严重,给我国的养鹿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预防鹿粘膜病主要是采用淘汰持续性感染动物和接种常规疫苗(灭活苗和弱毒苗)的方法。然而,由于灭活苗的有效性,弱毒苗的安全性方面都存在问题,致使鹿粘膜病缺乏有效的防制方法,鹿群中粘膜病持续性感染日益严重。为了探索有效防制鹿粘膜病的方法,我们对构建的鹿MDV核酸苗进行了系统的免疫学实验研究,同时对抗鹿MDV药物进行了体外筛选实验,对研制开发有效预防鹿粘膜病的新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做出有益的尝试。 本研究用鹿MDV核酸苗(pVAX Ⅰ/E0)的不同免疫剂量和免疫次数免疫家兔,间接ELISA检测其血清抗体应答水平,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其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表明:免疫第7天开始,各疫苗免疫组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都显着高于生理盐水和pVAX Ⅰ空载体对照组,而后抗体水平逐渐上升。免疫的第35天鹿粘膜病分离株灭活苗和标准株(Oregon C24V)灭活苗免疫组抗体水平达到高峰,而后灭活苗免疫组呈下降趋势;免疫的第42天鹿粘膜病分离株核酸苗免疫组抗体水平达到高峰,而且其抗体水平高于鹿粘膜病分离株灭活苗和标准株Oregon C24V灭活苗免疫组。鹿MDV核酸苗组免疫家兔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均低于分离株灭活苗和标准株(Oregon C24V)灭活苗免疫组。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方法,测定了利巴韦林、双黄连、鱼腥草、清开灵、穿琥宁、柴胡共6种抗病毒药物在MDBK细胞体外培养中的最大安全浓度。进一步测定了这6种药物在预防性、治疗性和直接灭活三种给药方式下对鹿MDV感染MDBK细胞的影响,中性红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以筛选出对抗鹿MDV较敏感的药物。结果表明:(1)各药物对MDBK细胞无损伤的最大安全浓度(最低稀释度)分别为:双黄连2-7,清开灵2-7,鱼腥草2-8,穿琥宁2-5,柴胡2-5,利巴韦林214。(2)预防性药物筛选中:双黄连2-7,2-8,2-9浓度、清开灵2-7,2-8浓度、鱼腥草2-8浓度、利巴韦林214,215浓度OD570值显着大于病毒对照组(P<0.05)。(3)治疗性药物筛选中:双黄连2-7,2-8,2-9,2-10,2-11浓度、利

王楠[9](2005)在《中药“肠宁Ⅱ”抗犊牛腹泻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中药肠宁Ⅱ是针对延边黄牛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因而研制的复方制剂,为了探明中药肠宁Ⅱ防治犊牛腹泻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本文从体外抑菌试验、亚抑菌作用、抗生素后效应、细胞粘附、对肠运动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中药肠宁Ⅱ抗犊牛腹泻的作用,并筛选出方剂的最佳提取方法。 体外抑菌试验的结果表明:肠宁Ⅱ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K99、987P和分离菌株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K99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7g/ml,大肠杆菌987P和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6g/ml。 在亚抑菌浓度下可观察到中药肠宁Ⅱ使大肠杆菌K99的菌体明显变细,变长并发生丝状变化。同时影响了大肠杆菌对牛小肠上皮和牛肾细胞的粘附。PAE试验表明,中药肠宁Ⅱ对大肠杆菌K99、987P和分离株有程度不等的抗生素后效应(PAE),并随着药物浓度增加,PAE相应延长并存在细菌菌株之间的差异。 肠推进试验和离体回肠试验的结果表明:中药肠宁Ⅱ能有效抑制家兔离体肠管的运动,使其收缩幅度降低,舒张时间延长,并且对硝酸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小肠蠕动加快起到拮抗作用;对于活体小鼠能减缓其小肠蠕动推进速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 结果显示,中药肠宁Ⅱ能有效的抑制大肠杆菌增长繁殖,降低其致病力,减缓动物小肠蠕动,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具有很好的效果。以上研究为开发新的具有抗菌、止泻功效的中药制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艳慧,于川坤[10](2002)在《犊牛大肠杆菌性痢疾防制措施》文中研究表明

二、犊牛大肠杆菌性痢疾防制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犊牛大肠杆菌性痢疾防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诊断和病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肉牛业的发展概况
    1.2 新发再发疫病的定义
    1.3 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研究状况
        1.3.1 牛丘疹性口炎研究进展
        1.3.2 牛乳头瘤研究进展
        1.3.3 志贺氏菌病研究进展
        1.3.4 产气荚膜梭菌病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牛丘疹性口炎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1.3 样品来源
    2.2 方法
        2.2.1 临床检查与样品采集
        2.2.2 引物合成及PCR扩增
        2.2.3 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2.3 结果
        2.3.1 临床检查结果
        2.3.2 PCR扩增结果
        2.3.3 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牛乳头瘤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3.1 材料
        3.1.1 主要仪器设备
        3.1.2 主要试剂
        3.1.3 样品来源
    3.2 方法
        3.2.1 病变观察和显微镜检查
        3.2.2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
        3.2.3 PCR扩增
        3.2.4 BPV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病变观察和显微镜检查结果
        3.3.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3.3.3 PCR扩增结果
        3.3.4 BPV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牛源志贺氏菌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4.1 材料
        4.1.1 主要仪器设备
        4.1.2 主要试剂
        4.1.3 病料来源及试验动物
    4.2 方法
        4.2.1 发病情况调查及病理剖检
        4.2.2 细菌分离培养
        4.2.3 细菌16Sr RNA基因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
        4.2.4 生化试验
        4.2.5 药敏试验
        4.2.6 致病性试验
    4.3 结果
        4.3.1 发病情况调查及病理剖检结果
        4.3.2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4.3.3 细菌16Sr RNA基因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4.3.4 生化试验结果
        4.3.5 药敏试验结果
        4.3.6 致病性试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牛产气荚膜梭菌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5.1 材料
        5.1.1 主要仪器设备
        5.1.2 主要试剂
        5.1.3 病料来源及试验动物
    5.2 方法
        5.2.1 流行病学调查
        5.2.2 细菌分离培养
        5.2.3 生化试验
        5.2.4 药敏实验
        5.2.5 致病性试验
        5.2.6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
        5.2.7 细菌PCR扩增和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分型鉴定
    5.3 结果
        5.3.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5.3.2 细菌分离结果
        5.3.3 生化试验结果
        5.3.4 药敏试验结果
        5.3.5 致病性试验结果
        5.3.6 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5.3.7 细菌PCR扩增和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
    5.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四川部分地区腹泻家兔大肠杆菌及其毒力因子的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大肠杆菌特性
        1.1 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2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
        1.3 大肠杆菌基因组多样性
    2 大肠杆菌的鉴定
        2.1 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2.2 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鉴定
    3 大肠杆菌毒力因子
        3.1 毒力岛
        3.1.1 LEE毒力岛
        3.1.2 HPI毒力岛
        3.2 肠毒素
        3.3 志贺毒素
        3.4 菌毛黏附素
        3.5 侵袭因子
        3.6 肠聚集性大肠杆菌相关毒力因子
    4 细菌分型技术
        4.1 细菌分型技术进展
        4.2 PFGE在细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
        4.2.1 PFGE技术概要
        4.2.2 PFGE技术应用现状与技术评价
        4.3 MLST在细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
        4.3.1 MLST技术概要
        4.3.2 MLST技术应用现状与技术评价
第二章 家兔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毒力基因检测
    1 材料
        1.1 病料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细菌的分离纯化
        2.3 细菌的PCR鉴定
        2.3.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3.2 DNA模板的制备
        2.3.3 大肠杆菌菌种的PCR鉴定
        2.4 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测
        2.4.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4.2 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测
        2.4.3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3.1.1 选择培养基鉴定与形态学观察
        3.1.2 菌株PCR鉴定及分离情况
        3.2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分析
        3.2.3 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
        3.2.4 毒力基因型的分布
        3.2.5 毒力基因分布统计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家兔大肠杆菌的分子分型
    1 材料
        1.1 菌株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大肠杆菌MLST
        2.1.1 DNA模板的制备
        2.1.2 PCR扩增产物测序
        2.1.3 管家基因序列号及序列型的获取
        2.1.4 管家基因序列的分析
        2.2 大肠杆菌PFGE
        2.2.1 细菌培养
        2.2.2 凝胶块的制备
        2.2.3 细菌的裂解
        2.2.4 裂解后胶块的洗涤
        2.2.5 凝胶块内DNA以XbaI限制性酶切
        2.2.6 灌制电泳胶
        2.2.7 电泳
        2.2.8 电泳图像的获取和聚类分析
    3 结果
        3.1 MLST结果
        3.1.1 菌株管家基因序列号及序列型的获取
        3.1.2 管家基因序列的分析
        3.2 PFGE分型结果
        3.3 PFGE分型-MLST-毒力基因综合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狨猴腹泻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1.1 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2 抗原结构及血清型
        1.3 大肠杆菌菌毛的研究现状
        1.4 致病机理
    第二章 沙门菌的研究现状
        2.1 沙门菌的生物学特性
        2.2 抗原结构及血清型
        2.3 致病性
        2.4 致病机制
        2.5 沙门菌检验技术研究进展
    第三章 志贺菌的研究现状
        3.1 志贺菌的生物学特性
        3.2 抗原结构及分型
        3.3 志贺菌的毒力基因
        3.4 致病性
        3.5 志贺菌检验技术研究进展
        3.6 志贺菌的分子和蛋白水平研究
    第四章 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研究现状
        4.1 流行病学
        4.2 临床症状
        4.3 诊断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狨猴腹泻病重要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1.1 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狨猴腹泻病的耐药性检测及其防治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狨猴腹泻病的防治
        2.4 狨猴腹泻病的防治效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大肠杆菌LTB-Stx2B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诱导小鼠体液免疫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犊牛腹泻概述
        1.1.1 病毒性腹泻
        1.1.2 细菌性腹泻
        1.1.3 寄生虫性腹泻
    1.2 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
        1.2.1 病原学
        1.2.2 流行特点
        1.2.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2.4 防治
    1.3 大肠杆菌毒力因子
        1.3.1 粘附素
        1.3.2 肠毒素
        1.3.3 志贺毒素
    1.4 大肠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1.4.1 灭活苗
        1.4.2 亚单位疫苗
        1.4.3 核酸疫苗
        1.4.4 活载体疫苗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质粒、实验动物及细胞系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ltb 与 stx2b 融合基因的构建
        2.2.2 重组蛋白 LTB-Stx2B 的表达与鉴定
        2.2.3 重组蛋白 Stx2B 的表达与鉴定
        2.2.4 重组蛋白纯化
        2.2.5 实验动物分组及免疫
        2.2.6 免疫抗体检测
        2.2.7 体内中和试验
        2.2.8 体外中和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ltb-stx2b 融合基因的构建
        3.1.1 ltb 基因的扩增
        3.1.2 stx2b 基因的扩增
        3.1.3 ltb-stx2b 基因扩增
        3.1.4 ltb-stx2b 重组基因序列的测定
    3.2 重组蛋白 LTB-Stx2B 的表达
        3.2.1 重组 E.coli Rossetta/pET-30a-LTB-Stx2B 的表达
        3.2.2 重组 E.coli Rossetta/pCold I-LTB-Stx2B 的表达
    3.3 重组蛋白 Stx2B 的表达与鉴定
        3.3.1 stx2b 基因的扩增
        3.3.2 stx2b 重组基因序列的测定
        3.3.3 重组表达质粒 pCold I-Stx2B 的鉴定
        3.3.4 重组 E.coli Rosetta/pCold-I-Stx2B 的表达与鉴定
    3.4 免疫原的制备
    3.5 免疫抗体的检测
    3.6 体内中和试验
        3.6.1 LT 和 Stx2 对小鼠的 LD50 的测定
        3.6.2 LT 的小鼠体内中和试验
        3.6.3 Stx2 的体内中和试验
    3.7 体外中和试验
        3.7.1 Stx2 对 Vero 细胞的毒性作用
        3.7.2 Stx2 对 Vero 细胞 CD50 测定
        3.7.3 Stx2 的中和效价
4 讨论
    4.1 融合 PCR 技术
    4.2 不同免疫原的免疫效力评价
    4.3 初乳对新生犊牛的重要性
    4.4 亚单位疫苗在牛病上的应用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犊牛腹泻病流行情况调查与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情况
    2.2 发病特点
    2.3 病因
    2.4 治疗方法
3 讨论
    3.1 关于发病原因
    3.2 关于治疗方法

(6)河南省鸡腹泻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及PCR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鸡源大肠杆菌性腹泻
        1.1.1 鸡大肠杆菌的病原学特性
        1.1.2 流行病学
        1.1.3 致病机理
        1.1.4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1.5 诊断
        1.1.6 耐药性
    1.2 鸡源沙门氏菌性腹泻
        1.2.1 沙门氏菌的病原学特性
        1.2.2 流行病学
        1.2.3 临床症状
        1.2.4 病理变化
        1.2.5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1.2.6 耐药性
    1.3 鸡源志贺氏菌性腹泻
        1.3.1 志贺氏菌的病原学特性
        1.3.2 志贺氏菌的抗原性及分型
        1.3.3 志贺氏菌的致病性
        1.3.4 志贺氏菌病的流行病学
        1.3.5 志贺氏菌病的诊断方法
        1.3.6 耐药性研究进展
    1.4 鸡源链球菌性腹泻
        1.4.1 病原学
        1.4.2 流行病学
        1.4.3 临床症状
        1.4.4 病理变化
        1.4.5 诊断
        1.4.6 防治
        1.4.7 鸡链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1.4.8 耐药性研究进展
    1.5 PCR 技术及其在禽病诊断学中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鸡腹泻重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摘要
    引言
    2.1 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结论与讨论
    2.2 鸡源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结论与讨论
    2.3 鸡源志贺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结论与讨论
    2.4 鸡源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细菌培养结果与分析
        2.4.3 生化试验结果
        2.4.4 动物试验的结果
        2.4.5 结论与讨论
3 鸡腹泻重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研究
    摘要
    引言
    3.1 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结论与讨论
    3.2 鸡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结论与讨论
    3.3 鸡源志贺氏菌的耐药性研究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结论与讨论
    3.4 鸡源链球菌的耐药性研究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3 结论与讨论
    3.5 小结
4 鸡腹泻重要病原菌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摘要
    4.1 鸡源大肠杆菌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试验方法
        4.1.3 PCR扩增及其反应条件的优化
        4.1.4 结果与分析
        4.1.5 特异性试验
        4.1.6 鸡源大肠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4.1.7 结论与讨论
    4.2 鸡源沙门氏菌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沙门氏菌特异性试验
        4.2.4 结论与讨论
    4.3 鸡源志贺氏菌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4.3.1 材料与方法
        4.3.3 特异性试验
        4.3.4 结果与分析
        4.3.5 鸡志贺氏菌 PCR 检测方法的应用
        4.3.6 结论与讨论
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7)陕西省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初步免疫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研究进展
        1.1 病原学研究
        1.1.1 形态及染色特征
        1.1.2 培养特性
        1.1.3 生化特性
        1.1.4 抵抗力
        1.1.5 抗原特性
        1.1.6 血清型
        1.2 流行病学
        1.2.1 易感性
        1.2.2 流行性
        1.2.3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3 发病机理
        1.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5 诊断
        1.5.1 病原学诊断
        1.5.2 血清学诊断
        1.5.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6 防治
        1.6.1 治疗
        1.6.2 一般性预防措施
        1.6.3 中草药防治
        1.6.4 疫苗免疫
试验研究
    第二章 陕西省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2.2 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
        2.2.3 病原菌生化鉴定结果
        2.2.4 分离菌肠毒素检测结果
        2.2.5 血清型鉴定结果
        2.2.6 毒力测定结果
        2.2.7 药敏试验结果
        2.2.8 肠菌清散剂临床治疗试验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3.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2.3.2 病原菌的鉴定
        2.3.3 抗生素药敏试验
        2.3.4 防治用中药的筛选和应用
    第三章 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家兔免疫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株
        3.1.2 佐剂
        3.1.3 实验动物
        3.1.4 培养基
        3.1.5 细菌培养
        3.1.6 细菌纯度检验
        3.1.7 细菌计数
        3.1.8 细菌浓缩
        3.1.9 细菌灭活
        3.1.10 细菌灭活检验
        3.1.11 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
        3.1.12 三价氢氧化铝胶灭活疫苗的制备
        3.1.13 疫苗的各项检验
        3.2 结果
        3.2.1 分离菌增殖结果
        3.2.2 细菌纯度检查结果
        3.2.3 细菌计数结果
        3.2.4 细菌灭活检验结果
        3.2.5 自制疫苗物理性状
        3.2.6 疫苗无菌检验结果
        3.2.7 安全性检验结果
        3.2.8 免疫效力检查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3.3.1 大肠杆菌分离菌株的灭活苗研制
        3.3.2 细菌培养方式
        3.3.3 灭活方式
        3.3.4 安全性检查
        3.3.5 抗体效价检测
        3.3.6 保护力检查
        3.3.7 关于大肠杆菌病与其他疾病混合发生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鹿粘膜病防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1 动物粘膜病的研究概况
        1.1 动物粘膜病的病原学和临床症状
        1.2 动物粘膜病的流行情况
        1.3 动物粘膜病的致病机理
        1.3.1 生物型在粘膜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3.2 免疫抑制在粘膜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3.3 CP型病毒的来源
    2.动物粘膜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动物粘膜病防制的研究概述
        3.1 疫苗防制
        3.1.1 灭活苗
        3.1.2 弱毒苗
        3.1.3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3.1.4 基因工程苗
        3.2 药物防制
        3.2.1 西药
        3.2.2 中草药
        3.3 干扰素
        3.4 其它综合防制措施
第二部分
    实验一 鹿粘膜病(MDV)核酸疫苗免疫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的免疫接种
        1.2.2 ELISA检测程序
        1.2.3 T,B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1.2.4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鹿MDV核酸疫苗体液免疫检测结果
        2.2 鹿MDV核酸疫苗细胞免疫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核酸疫苗的优点
        3.2 影响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3.3 关于毒株的生物型与免疫应答的关系
    实验二 抗鹿粘膜病毒(MDV)药物的体外筛选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抗MDV药物在MDBK细胞上最大安全浓度
        1.2.2 预防性药物筛选
        1.2.3 治疗性药物筛选
        1.2.4 药物对病毒的直接灭活
        1.2.5 中性红染料吸收法检测细胞活性
        1.2.6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抗MDV药物在MDBK细胞上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结果
        2.2 预防性药物筛选结果
        2.3 治疗性药物筛选结果
        2.4 药物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筛选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方法
        3.2 关于联合用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中药“肠宁Ⅱ”抗犊牛腹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别
        1.2.2 中药提取方法的筛选和方剂的确定
        1.2.3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1.2.4 亚抑菌浓度对细菌的影响
        1.2.5 PAE测定及PAE计算
        1.2.6 细胞黏附试验
        1.2.7 中药肠宁Ⅱ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别
    2.2 方剂的筛选
    2.3 中药肠宁Ⅱ对大肠杆菌的MIC
    2.4 亚抑菌浓度对细菌的影响
    2.5 中药肠宁Ⅱ对大肠杆菌的PAE
    2.6 细胞黏附试验
    2.7 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讨论
    3.1 中药的提取方法
    3.2 中药肠宁Ⅱ的体外抗菌活性
    3.3 中药肠宁Ⅱ亚抑菌浓度对细菌的影响
    3.4 中药肠宁Ⅱ对大肠杆菌的PAE
    3.5 中药肠宁Ⅱ对细菌黏附细胞的影响
    3.6 中药肠宁Ⅱ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犊牛大肠杆菌性痢疾防制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诊断和病原分析[D]. 李常挺. 广西大学, 2020
  • [2]四川部分地区腹泻家兔大肠杆菌及其毒力因子的流行特征分析[D]. 王世震.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3]狨猴腹泻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D]. 张占恒. 吉林大学, 2016(03)
  • [4]大肠杆菌LTB-Stx2B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诱导小鼠体液免疫的研究[D]. 李丹丹. 东北农业大学, 2013(S1)
  • [5]犊牛腹泻病流行情况调查与解决措施[J]. 廖党金,叶勇刚,汪明,何万平,徐文福,潘保良,李江凌,谢晶,王秋实,罗丹丹,于吉锋. 中国奶牛, 2012(16)
  • [6]河南省鸡腹泻重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及PCR检测方法的研究[D]. 宋海霞.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7)
  • [7]陕西省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初步免疫试验[D]. 高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8]鹿粘膜病防制研究[D]. 王楠. 吉林农业大学, 2006(12)
  • [9]中药“肠宁Ⅱ”抗犊牛腹泻作用的研究[D]. 王楠. 延边大学, 2005(04)
  • [10]犊牛大肠杆菌性痢疾防制措施[J]. 李艳慧,于川坤. 中国奶牛, 2002(01)

标签:;  ;  ;  ;  ;  

小牛大肠埃希菌痢疾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