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论文_黄建枫,李继宏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论文_黄建枫,李继宏

中物联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抓手,又是我们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治理模式。文章重点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引言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和载体围绕农村生态产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形成治理有效、环境友好、美丽宜居的农村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村逐步走向乡村振兴的文明发展道路,它以生态宜居的方式提出,会使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更具体,建设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1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关注不够

大多数乡村未能较好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一些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淡薄,为追求“高产量”的生产,增加家庭收入,不惜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大搞“污染型养殖业”等,以致水体被污染、水质下降,加之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未能进行恰当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防护功能造成破坏,造成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2对产业绿化强调不够

目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对产业绿化强调不够,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技术仍较落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难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因而产品质量差。大部分农民合作组织运作不够规范,组织规模较小,服务内容单一,合作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连结机制也不完善,很难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二是经营者不看供需,只管生产,基本不参与销售,即或参与销售,对市场的把握也不够,致使生产的产品种类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产品市场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三是经营者不注重树一品牌、严把质量关,导致品牌形象下降,难以培养固定的消费者群体,加之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主要靠出售初级农产品,增收潜力有限。

1.3对乡土人才重视不够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等。但因地处山区的欠发达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恶劣,城乡收入差异较大,乡村收入总水平较低,与沿海和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其发展水平更加滞后,致使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流入城市,乡村人才流失严重,守住农村的大多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农村空心化严重,农村劳动者老龄化、兼业化十分突出。虽有一些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工商业主进入农村创新创业,但也仅是杯水车薪,农村大面积的人才缺失依然严重,真正留在乡村最基层、生产经营第一线的人才屈指可数,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削减农村生产发展活力,而且使农村社会因高质量人口的流失而活力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2.1强化宣传引导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坚持各级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尤为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理顺涉农部门的职责分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投入保障和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化农村资源要素,汇聚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各乡镇、村(社区)也要对照创建标准,查找自身差距,确定创建目标,压实创建责任,自上而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领导。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时,经济发展必须让位于生态保护,决不能以减少基本农田、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对于那种“污染型养殖业”,该减的必须减,该退的必须退,在绿水青山下搞生态农业,守住“生态美”这块阵地,让乡村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另外,实行生态农业生产全程监控体系,加大大气、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优化有机农业生产环境,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施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进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管理体系。依托企业主体,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设施规范化栽培、无公害生产、反季节蔬菜育苗等技术;加强有机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行数字化生产和管理,建立有机农产品质量管理可追溯体系。

2.3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突出市场主体体系,着力引进一批集种苗繁育、微生物研发、流通贸易于一体的大型有机农产品企业,引导、扶持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和农村专合组织,建立有机农产品配送中心。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面向高端农产品市场,加快开发有机农产品市场,加强有机农产品配送,促进有机农产品营销,加快建立有机农产品物流体系;二是建立科技支撑体系,聘请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权威专家,完善首席专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联动机制,建设一批市级以上农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造就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养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

2.4建立健全人才流向乡村机制

一是本土乡村教师、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各级政府要“依托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培育本地区的文化产业旅游专业人才”,为农业创新提供专业服务;二是科技人才,主要为农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近年来,各地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了大批高端人才,但多系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的建设人才,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人才,尤其是乡村文化特色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方面的综合型人才仍然紧缺,今后须大力引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程玉英.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问题研究[J].江苏商论,2019(03):137-138+141.

[2]何成军,李晓琴,曾诚.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机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02):101-109.

[3]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百年演进(论纲)[J]. 王先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论文作者:黄建枫,李继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论文_黄建枫,李继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