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 李晓萍青岛精神卫生中心
【摘 要】目的:分析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对120 例以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预防与对症护理。结果:发生不良反应112 例次,常见体重增加、血象变化、头昏、流涎、肌强直;中度不良反应5 例,其中肝功能异常4 例、心动过速1 例,余者均为轻度不良反应,2-7 日内得到有效缓解,未见治疗不依从者。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做好不良反应预防、鉴别发现、对症护理。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不良反应;临床护理[Abstract]Objective:an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dverse reactions and nursing strategies.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for prevention and nursing care.Results:112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common weight gain,hemogram,dizziness,salivation,myotonia;moderate adverse reactions(5 cases),the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in 4 cases,tachycardia tachycardia 1 case,the rest are mild adverse reactions,2-7,effectively alleviate and nonadherence to treatment did not.Conclusion: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mental split diseas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is high,should do a good job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revention,identification,discovery,symptomatic care.[keyword]schizophrenia;Risperidone;adverse reaction;clinical nursing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一个人终身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高达0.7%,成为危害人类精神健康的最主要疾病。精神分裂症危害加大,致残率较高,患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因好发于青壮年,成为致50 岁以下人群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病因之一。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尚不清除,治疗难度大,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治愈率不足1/5,初次发作者2 年内复发率高达80%,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现有资料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病程长短、临床疗效与远期预后密切相关,初次治疗疗效越好,越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而不良反应是致初期治疗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与危害,对于提高治疗持续性、有效性,最终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长远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常用药,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护理是降低不良反应危害的主要方法。
既往某院收治并采用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120 例,给予积极的护理管理,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缓解,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0 例患者,收治于2009 年2 月~2014 年8 月,其中男66 例、女54 例,年龄19~49 岁、平均(24.8±8.5)岁,病程1 个月~24 个月、平均(11.4±7.2)个月。纳入标准:①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确诊标准[1];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正在服用利培酮抗精神药物,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并确定与利培酮有关;④住院时间>5 日。阴性症状量表(SANS)55~84 分、平均(70.2±10.4)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23~45 分、平均(37.2±6.0)分。
1.2 方法1.2.1 基本护理用药护理,利培酮4~6mg/d,或配合其它药物,常用氯氮平,12.5~300.0mg/d,每次用药,都由患者按时、按量、看药入口下咽,严格按需用药。进行基本的健康教育,待患者认知、意识好转后,阐述疾病相关知识。进行生活干预,观察患者发作情况、不良行为,寻找应激因素,制定干预策略。做好自伤、破坏行为控制。制定言语、行为干预策略,落实认知功能训练[2]。
1.2.2 预防护理积极鉴别、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流涎、便秘、嗜睡、肌强直、体重增加、血象变化、心肝肾功能异常等,一般来说不良反应可发生于用药后任何一个时期,4 周后进入高发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常见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可能获得的感受,若有异常,及时通报医护人员知晓。护士开展基础护理时,先详细问询患者感受,有无嗜睡、腹胀、肌肉僵硬、水肿、头晕、体力下降、胸闷、气促等自觉症状,若有,及时通报医师处置。
1.2.2 对症护理(1)锥体外系反应护理:遵医嘱给予用药治疗护理,常肌注东莨菪碱等肌松药物,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同时告知患者减少活动,以防摔倒、摔伤,做好生活护理,对于家属配合者,应进行护理指导,做好日常管理。
(2)焦虑与抑郁:焦虑与抑郁可能与用药有关,也可能与患者治疗信心不足、心理抗拒有关,应做好日常沟通、反应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举止,是否低沉,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许多患者对治疗较抗拒,希望及早出院,应耐心解释,稳定患者情绪,安排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3)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做好环境管理,注重日常通风、防寒保暖,保障充足睡眠,避免用力起坐,对于有呕吐症状者,做好清洁消毒、床单元管理。
(4)循环系统异常:及时通报医师,加强夜间管理,一旦出现晕厥,及时进行救助,避免体力运动。
(5)其它:针对其它不良反应,进行积极的干预护理,如对于便秘,除做好饮食管理,减少豆类等易致腹胀、不易消化食品摄入外,还可食用通便食物,如萝卜、香蕉等,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可能有潜在的肝功能疾病,可适当摄入保肝药食。
2 结果流涎9 例、便秘4 例、嗜睡5 例、肌强直7 例、体重增加18例、血象变化15 例、静坐不能7 例、头痛11 例、头昏18 例、低血压7 例、心动过速5 例、恶心1 例、肝功能异常4 例、皮疹1例。其中中度不良反应5 例,未见重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4 例、心动过速1 例,余者均为轻度不良反应,对症处置后,均在2-7 日内得到有效缓解。未见治疗不依从者。
3 讨论利培酮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对5-羟色胺2A 受体及多巴胺D2 受体具有较轻强的拮抗作用,副作用较轻,但在治疗过程中,因剂量掌握不当、给药过速、患者合并潜在的器官功能障碍、服药者精神过于紧张,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耐受,影响用药持续性,最终影响临床疗效、长远预后。针对不良反应,临床护理应从预防、鉴别与发现、处置三个角度着手,以增强患者耐受、减轻症状反应为主要目的。本次研究中,120例患者共发生14 类共112 例次不良反应,,共提示利培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类型多,一定程度上给不良反应管理增加了困难。
护士应在路径管理的基础上,据患者具体情况、危险因素、主诉能力、耐受、性格特征,酌情开展护理沟通,及时发现早期症状。
在发生不良反应后,除遵医嘱用药外,还应加强环境管理、生活干预、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耐受,及早改善症状。
参考文献:[1]陈丽霞,田常青.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随机对照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2):102-104.[2]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 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202,
论文作者:徐敏 李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3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症状论文; 肝功能论文; 异常论文; 较高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