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土论文,资源开发论文,对策论文,农村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乡土人才是农村开发应用和推广普及先进科学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带头人,是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型农民。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科技人才,更需要一大批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乡土人才。但是,当前各地在乡土人才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对开发利用乡土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谈到人才,往往把眼睛盯在大中城市的高精尖人才上,却忽视了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二是乡土人才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使一大批农村人才游离于人才开发对象之外,处于自生、自为、自发的无序状态。三是政策扶持不够,投入太少,措施不力,种种原因导致乡土人才总量太少,素质不高。
党的十五大强调: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要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就必须要有雄厚的人才保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在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的情况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开发和培养农村乡土人才。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把开发农村乡土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现在农村的经济相对城市来说还不发达,人们的思想认识也比较落后,要把开发乡土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利用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取不同形式,从多方面入手,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大家对开发、利用乡土人才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介的宣传教育作用。要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乡土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乡土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乡土人才的思想认识。
(二)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辐射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由乡土人才开发先进乡镇介绍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取得的经验,“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
(三)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对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乡土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对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定期了解和检查乡土人才工作情况,促进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进行。
二、加强教育,注重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可观的乡土人才队伍
培养农村乡土人才,政府部门要从根本抓起。要狠抓基础教育,并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作用,按需施教,培养一支数量可观、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适合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农村乡土人才队伍。
(一)放眼未来,从长计议,狠抓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于农村青少年,应当在坚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直接参加农业劳动,其科技知识太少,技能低下。因此应当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类职业学校,使这一部分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中青年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市(县)、乡(镇)、村级组织实用技术教育网络,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市里重点办好综合技术培训中心,培训乡村科技干部和致富能手;乡镇重点办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学校,有针对性地培训科技示范户;村级组织则可采取科技示范、经验传授为主的方式,对普通群众进行实用技术、致富技术的传授推广。这样就从上到下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农村人才教育体系,既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又有利于培养乡土人才,使乡土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
(二)着眼当前,按需施教,培养急需乡土人才。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管理层、技术层、岗位层这三个层次的人才需求情况要及时掌握,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方式,按需施教,培养急需的乡土人才。一是可以采取把专家请到家里来的办法,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定期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行讲座,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使他们在生产中种植新品种作物,使用新技术,施用新肥料,了解当前国际市场形势,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有利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积极组织到有关地区、单位参观考察学习。针对当地存在问题,利用冬季或农闲组织有专长、造诣较深、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乡土人才到有关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并参加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的自身素质,培养农业生产急需的乡土人才。
三、热心帮助,大胆启用, 使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广大乡土人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劳动在农村,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辐射力。为充分调动乡土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放手发展,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乡土人才充分的倾斜,做到政治上关心、使用上放心、生活上贴心。在安排科研或科技试验,推荐评审农民职称,提供各类信息和技术咨询,提供发展生产贷款,安排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参加乡镇、村委重点项目决策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等各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使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一)支持乡土人才兴办企业。大胆启用乡土人才担任厂长、经理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经营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去,直接创造效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富一方人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
(三)鼓励乡土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主要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集市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体会等活的东西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四、建章立制,健全组织,抓好对乡土人才的管理
如何对乡土人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课题。
(一)制定政策。要根据当地实际,真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关乡土人才的政策。从乡土人才的选拔、培养到使用、考核、奖惩,都要做出明确规定,规范乡土人才队伍的成长和发展。
(二)合理选拔。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一套选拔优秀乡土人才的有效方案,真正把农村中能带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走向致富之路的优秀的科技带头人按照一定的程序、标准选拔出来,并公布于众。
(三)建立档案。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出来之后,要及时为他们建立档案,把乡土人才的基本情况、技术特长、技术成果、培训情况、发挥作用情况等一一弄清,统一保存,分类管理,作为对乡土人才培养、使用的依据。
(四)科学管理。主要是与乡土人才签合同、订任务,实行目标管理。以2—3年为一个管理周期,组织乡土人才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双向目标责任书,规定总体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乡镇党委、政府为他们完成工作目标提供保证措施。对乡土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环境的改善及有关待遇的落实,都要有明确具体的保证措施,每年年底由考核小组对其目标进行双向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入本人和党委、政府档案。同时,根据每个周期的考核情况对乡土人才实行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体制,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不搞终身制。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或不能再发挥科技带头作用的要取消其待遇和优惠政策,并且每年增选一部分新显露出来的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纳入乡镇管理,使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