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企业文化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中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战后几十年来,日本一批批优秀的企业,以其巨大的规模、雄厚的实力及出色的经营,造就了日本经济的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松下、索尼、丰田、三井、三菱等一大批国际化企业,就没有日本经济的今天。日本企业快速发展的奥秘何在?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先生,在深入考察日本企业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的最新成果,已经成为日本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标志。
企业文化亦即经营文化。尽管当今各界对企业文化定义众说纷纭,但还是有共识的。笔者以为,概括说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所追求的固有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体系”。企业文化对于每一个企业,是一种个性化,而对于每个企业员工,则是一种共性化。
当今中国企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洗牌。鉴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作用,笔者试从剖析日本企业文化的特性入手,举一反三,吸取营养,裨益我国企业。
从根本上来说,日本的企业文化源于日本的传统文化,由于日本的传统文化与欧美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差别,所以日本的企业文化也与欧美的企业文化不同。一般认为,日本的传统社会及其文化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农耕社会、儒教文化、集团主义、单一民族、注重人际关系及情义、敬人、爱人的友善心理,等等。以此为基础的日本企业文化,也具有与欧美企业文化不同的鲜明特征。例如,在以儒教文化为价值观之本的日本企业文化中,十分崇尚“精神”,因此,在日本企业的公司歌曲或者企业哲学中,是根本不提“利润”二字的。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的课题是要把企业成员的变化、消费者的要求、内外环境的挑战同企业的目标具体协调起来,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日本企业大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目标、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经营管理原则,等等。
赫赫有名的索尼公司,在阐述其信念的公司纲领《索尼之魂》中,第一句话便是“索尼是开拓者”,表示出绝不步别人后尘的意志。紧接着又写道:“永远向着那未知的世界探索”,申明其远大目标。在这一目标之下,“开拓者索尼把最大限度地发掘人才、信任人才、鼓励人才不断前进视为自己的唯一生命”,以人为中心开展一切工作。
松下电器产业公司企业文化最具特色、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自来水哲学”。早在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创建之初,松下幸之助就以自来水的供给为例子,生动阐述了他的创办企业宗旨及经营信念。他认为,松下公司所生产的产品,首先要价格便宜,广大消费者能买得起,其次要货源充足,保证市场的大量需求,这就好比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来水一样,既价格便宜又源源不断。按照松下的企业哲学,那就是社会培育了企业,企业应该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与此同时,企业也将得到社会的回报。
在日本,像这样利用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懈努力,以鲜明的“个性化”企业形象而立足于社会的成功例子不胜枚举。
值得反思的是,我国的企业虽然日益了然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相关研究与资讯也逐步丰富起来,可是,由于不得要领的宣传和支离破碎的理解,普遍存在将企业文化简单化的倾向。在一些企业家看来,企业文化无非就是在企业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张贴一些名人字画装点门面,举行一些文体活动或者搞点生日关怀、员工激励之类的“小道道”而已。
当今时代迫切要求我们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大力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附加值,把智力和知识注入到企业发展之中,注入到企业管理之中,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推进企业实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那么,应该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呢?纵观世界企业文化发展潮流,特别是借鉴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我以为,当今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企业文化是一个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日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一个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辩证地扬弃。只有创新的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才是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化,才是有生机活力的文化。许多企业通过文化建设,整合了个性鲜明的经营管理理念,如,“诚信、务实、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谐文明、兴企富我”的共同愿景,“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爱岗敬业、忠诚企业、勤俭持业、创新兴业”的职业道德等等,都是继承创新的结晶,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灵魂旗帜。可见,企业文化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企业的优良传统,而着眼未来发展,更需要整合和创新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第二,要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生产管理的关系。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企业文化则在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中概括、总结、提炼,并始终为企业管理服务。当今时代,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从经验型向文化管理型飞跃。日本企业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积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等的有机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形成内化与固化结合,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互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日本企业文化的这些过人之处,恰好是中国企业的不足方面,非常值得我们研究与改进。
第三,要摆正企业领导和员工参与的关系。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全员共同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可见,企业领导者要充分发挥高度的文化自觉,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出思路、出理念,使企业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构建企业文化体系需要集中员工的智慧,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需要员工的创造,开展各种活动需要员工的参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渗透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四,既要博采众长,更要自我为主。企业文化建设要博采众长,不断借鉴先进的经验,以丰富创建自己的体系。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求我们必须勇于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的“路径依赖”,以开放、学习、兼容、中庸的态度借鉴吸收外来的优秀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因此,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企业的特点,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对于传统文化和他人的经验,要扬长避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着力使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断提炼、升华。努力打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亮点,真正实现“员工高素质、管理高境界、效益高水平、文化高品位”之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