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论文_刘春刚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论文_刘春刚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乡中心小学 1380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及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生活中孕育语文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道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那么应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要联系学校、班级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学生的学习中。

2.要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应深入地向社会人生开放。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如学了《五彩池》《鸟的天堂》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的鸡山寨,就是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

3.要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原则。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是指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这一原则要求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不在做上下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因此“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亦是生活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生活。

论文作者:刘春刚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7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论文_刘春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