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论文_张鑫

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要:温针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本文对温针灸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针对某医院临床病例,对温针灸与常规针刺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治疗方法,6次为一个疗程,在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患者的病症体征进行了观察,从而了解到哪种治疗方法效果更强。结果: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效果总有效率为8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方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疾病中发挥着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温针灸;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治疗

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了解这种疾病的病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眩晕的原因之一,患者会出现脑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血粘度会增高,椎动脉周围的神经会受到较大的刺激,患者常见的临床病症为呕吐、耳鸣、视力丧失、四肢无力、感觉障碍。这种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本文对采用温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效果进行了介绍,其在临床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病例均来源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某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30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30例。其中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0-65岁,平均50. 32岁;病程3天-3. 5年,平均1年6个月。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8-64岁,平均49. 65岁;病程3天-3年9个月,平均1年8个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而无显著性差异(P > 0. 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黄如训主编《临床神经病学》中的标准执行。①突然出现眩晕,与头位有关,持续时间短折;②眩晕发作时伴有一种或多种神经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站立不稳、恶心呕吐、偏侧肢体麻木无力、共济失调、平衡失调、眼震、复视、耳鸣、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等);③常在24小时内减轻,以后可丙发;④前庭功能检查正常;⑤经颅多普勒(TC 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四。

1. 3纳入标准

①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标准;②头颅CT或MRI正常;③自愿参加临床实验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者。

1. 4排除标准

①排除其他以眩晕为卞要症状的疾病,如耳源性眩晕、眼性、颅脑性、心源性、药源性以及感染、中毒等病变所致的眩晕患者。②孕妇、合并有严重的脏器功能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③患者不合作或正参加其它医疗试验一者。

1.5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针刺的治疗方法,针刺的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等。患者平时可能会出现呕吐的现象,所以还需要对神门、内关进行针刺;有的患者四肢麻木,需要对曲池、外关进行针刺。采用的工具为0.30×40mm的毫针,在使用前首先需要对医疗工具进行消毒,针刺时要注意手法,每天针刺一次,6次为一个疗程,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治疗组采用的是温针灸的方法,在对穴位进行针刺的同时,还点燃艾条对穴位进行熏,艾条需要剪成2cm的长度,每燃尽一根则为一状,每次2状,留针30min,6次为一个疗程,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6观测指标

主要是对患者的临床病症以及体征进行观察。

1.7疗效判定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眩晕完全消失,伴随症状及体征解除,TCD正常;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可以正常生活和土作,TCD接近正常;有效:眩晕有缓解,伴随症状及体征减轻,TCD接近正常,虽能坚持土作,但生活和土作受影响;无效:眩晕无变化,伴随症状及体征仍存在,TCD无明显变化。

1. 8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 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 1临床疗效

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见表1。

2. 2不良反应

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温针灸的方式比常规针刺的方式治疗效果要好,眩晕对患者的身体有着较大的影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威胁,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需要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人身体内出现气亏虚,则很容易引起疾病,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都是常见的疾病,中医是从补气养血的角度出发,采用多种中药为患者益气养血,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虽然见效比较慢,但是通过长期的坚持,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复发的概率非常低。针刺与温针灸都是通过针刺穴位的方式进行治疗,温针灸会借用艾条对患者的穴位进行烟熏,艾条是一种中草药,其点燃后通过穴位进入人的身体,可以醒脑开窍,而且还能补益脑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还会伴有呕吐、耳鸣的症状,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体征找准穴位。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说明患者的身体比较虚弱,平时要多注意增加营养,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眩晕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其一般较难治疗,而温针灸经过对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大力推广。

白会温针灸可使脏腑气血相互协调,气机升降有序,从而起到醒脑开窍、益气升阳、补益脑髓之效。现代医学认为VBI性眩晕卞要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干、小脑等部位缺血引起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而出现的一种运动错觉。因而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椎-基底动脉供血,以改善脑干、小脑及枕叶之缺血缺氧状态,消除眩晕及其他并发症研究表明,针刺风池穴能改善椎动脉供血,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病损脑组织的血氧供应,郭芳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发现,针刺风池穴对椎动脉血流的高流速型有降低作用,对低流速型有提高作用。针刺百会穴可使人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血管阻力降低,改善自由基损伤、血浆粘稠度、血清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细胞等水平,进而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使脑血流量增加。同时,温针灸可以使针感及温热之力通过毫针直达椎动脉及其周围组织,解除周围软组织对椎动脉的压迫,缓解椎动脉痉孪,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供血,使眩晕等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参考文献:

[1]童翔. 深刺下关穴结合温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J]. 广西中医药. 2015(06)

[2]张在伟.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03)

[3]陈能,许学猛,刘文刚,曾得明,陈国材.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用穴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03)

[4]任红梅. 推拿配合温针灸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病380例[J]. 中国民间疗法. 2016(03)

[5]徐远红,王俊华,谢谨,王成秀,高峰. 温针灸结合Maitland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6(01)

论文作者:张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温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论文_张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