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吉林,130021)
【摘 要】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后浇带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利用。本文就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已经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中,无论是在低层裙房和高层主楼对这种形式进行了普遍使用,而且这种形式也广泛应用在了高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后浇带的施工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进行后浇带设计时应该按照要求进行预留,需要留出企口缝,并按照时间规定进行浇筑。
一、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设计原则及实际作用
在进行后浇带的设计时,设计被分为主、次两个设计的原则,释放应力为主,抵抗应力为次。由于在一般情况下,整体的建筑结构可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现象,这就要求建筑结构在施工中应该设置相应的后浇带。在进行后浇带设计之前,为了能够使结构的应力值满足要求,需要对强度等进行计算,强度满足要求后,还有继续设置后浇带,再把建筑的各个结构进行分离,最后对浇筑后浇带的时间进行准确的确定。后浇带包含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还有后浇温度带这三种形式,它们是根据后浇带的实际作用进行划分的。后浇沉降带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差异过大的地方; 由于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可以通过设置后浇温度带对混凝土的伸缩自由度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减少裂缝的出现; 混凝土具有收缩效应的特点,它会破坏建筑结构质量,为了防止这个问题,设置后浇收缩带是很好的选择。
二、如何设置后浇带
1、合理设置后浇带间距
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如果图纸没有留设,就必须根据图纸设置进行作业。根据具体的情况,不一定根据图纸的构件间距来进行留设,矩形建筑物的后浇带间距最大为40 厘米,最小为30 厘米,但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平均温度来设置。
2、合理设置后浇带宽度
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把结构的整体切割成互不相干的若干板块,时刻保证结构完整,尤其是楼板或者基础,受力作用处的钢筋通常不允许被切割断开,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完整的结构,而且还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在确实有很大的后浇带跨度的情况下,就要对受力钢筋进行一定的切割,保证后浇带完成浇筑后,进行对钢筋的焊接连接,以避免楼板因为两端过大的受力而造成的下垂变形。要求后浇带宽度最大为10米,最小为7 米。
3、后浇带的位置选择
一般选在混凝土构件中最小受力处进行后浇带,不在剪力墙中部设置后浇带。而且梁、板反弯的附近也是后浇带的最佳位置。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后浇带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图,在设计的位置设置后浇带,并用支撑牢固的模板支护保护后浇带,而在一定范围内,后浇带两边的模板支撑不能给被拆除。在外墙后浇带竖向位置做好防水预埋施工工作,采用捆绑铅丝网的方式进行模板施工,在墙体的外侧埋设铁件,外侧墙进行混凝土施工后,还需进行焊接约60毫米的预制板与外墙,进行钢管支护墙体内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墙体外墙做好防水施工与回填土施工的基础上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或者增强墙体外墙的厚度与强度,一定强度与厚度的砖墙能够有效地防水。如在后浇带底板施工时,临时增加比底板厚度大的砖墙,并在后浇带两边半米作用的位置设置砂浆防水带以实现砖墙的防水措施。
2、后浇带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后浇带钢筋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环境的需求进行钢筋施工,包括钢筋量的增加、钢筋的连接以及断开等。钢筋的受力作用对后浇带及梁板非常重要,钢筋的选用与连接施工需要谨慎。建筑工程中,梁钢筋与地下室底板受力钢筋直径大于16mm时采用直螺旋式施工进行钢筋连接。后浇带一次性捆绑成形进行钢筋施工,保证后浇带处没有接头现象。钢筋断开施工注意主筋搭接长度远远长于主筋直径。为了防止钢筋的腐蚀生锈、踩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安排施工人员对后浇带内部的干燥与清洁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处理施工缝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超长后浇带的施工时,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缝一定要进行及时地处理,同时在处理的时候要保证不对周围的建筑有所损伤。对施工缝进行处理时,首先主要是需要对施工缝处多余的木方进行清理,为了保证清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在处理的过程中最好是使用铁钻子来进行处理;接着需要对施工缝进行相应的改良,将其改良为垂直缝。最后需要进行超长后浇带的浇筑砼工作,不过在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将施工缝清理的一干二净。首先需要清理的就是底模,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清理位置,因此一定要确保其上面没有任何的水泥浆附着,紧接着需要对凿毛进行相应的处理,最好在清理工作结束之后,还需要对施工缝进行相应的湿润处理,从而确保施工缝的处理能够做的更好。
4、严格控制后浇带的浇筑时间、温度
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时,它的时间长短会因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后浇收缩带的浇筑作业要在两个月之后才能进行; 对于后浇沉降带,还必须对施工工序、成本等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施工的具体情况可以提前进行; 对于后浇温度带,它的时间大约为60 多天的时候能够开始进行的浇筑作业。除此之外,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也会受到天气、材料等因素的限制,提前或者延后都需要在图纸上详细的标明。新旧混凝土的裂缝在浇筑过程中尽量要防止出现,这时就需要对浇筑温度进行准确的把握,根据研究得出,后浇带浇筑最适宜的温度为100℃。在后浇带浇筑作业完成两天之后,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新旧混凝土裂缝。
5、后浇带的控制要点及配筋设置
为了使后浇带的浇筑质量得到提高,对后浇带内存有的污水、杂质等,要在开始进行浇筑前对其彻底的清除,与此同时,也要使后浇带的表面保持一定的湿润。为了防止后浇带内的外露钢筋被污染物腐蚀,需要在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对其密封处理。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时,可能会对连接建筑结构的钢筋进行切割,各结构之间的联系是保证结构质量的基础,所以钢筋切割不能对所有的结构进行操作,例如基础或者楼板的钢筋,建筑的整体荷载都承受在它的钢筋上,钢筋必须连续。但是对于必须切割的受力钢筋,在浇筑之前,需要焊接进行处理过的钢筋,确保结构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避免建筑结构产生变形。
6、后期养护
这是后浇带的最后施工工序,在后期养护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水保护,避免因为积水对后浇带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在后浇带一侧使用挡水砖,从而保证水流的正常流向,提高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其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揆元,吴振林.浅谈建筑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3.5(16):54-55
[2]赵燕.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工业建筑,2013.5(5):87-88
论文作者:张子扬,牛贺亮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0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8
标签:钢筋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0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