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产业发展对策_经济论文

浦东新区产业发展对策_经济论文

浦东新区工业发展的对策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浦东新区论文,工业发展论文,对策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层次欠高,特别是乡镇企业仍处于较低的平台,面临大批同类企业和同类产品的过度竞争,工业经济的效益下降。亚洲金融危机更加剧了新区工业发展的难点。要克服困难,乘势前进,浦东必须探索新路,从集聚工业能量提高产业能级,强化联动效应,优化创业机制等四方面下大功夫。

1.集聚工业能量

发展新区现代工业,归根结底还是要强化招商引资、加强增量投入、集聚工业能量。

一要创造新的招商文化。新区已经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新招迭出,如主动招商、主题招商、中介招商、联合招商、参资招商等,事实上这些对策举措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新区的招商格局始终偏于亚洲一隅,其根据原因在于我们既有紧密的亚洲地缘经济渊源,又有深厚的亚洲文化底蕴。信息的沟通、文化的融合使我们易于同亚洲客户对话,从而创造较多的合作合资机会,取得较大的成功比例。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新的招商文化,在保持亚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重点增加欧美文化的风采。保持亚洲文化底蕴,关键是通过中日文化的渊源,继续保持并扩大利用日资的力度;通过华人文化,进一步扩大利用全球华资的力度。增加欧美文化风采,关键是要建立熟悉欧美文化的招商队伍,寻求欧美文化的招商方式,营造欧美文化的招商氛围,以加强信息和感情的沟通,消除文化隔膜,使彼此加深了解,加强信任,从而易于互相接受,进而扩大商业机会、互惠互利。

二要增创新的招商优势。当前各地纷纷打“高新技术牌”、“技术改造牌”、“出口企业牌”等,推出花样繁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以期扩大对外对内的招商引资。其政策基点是税费优惠,有的地方甚至不惜推出“零地价”、“零租金”的最惠政策。这种激烈竞争态势对浦东新区无疑是十分严峻的挑战,我们不可能随波逐流,竞相压价;但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高枕无忧。新区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增创新的招商优势。浦东的优势在于其功能定位和特色,因此要强化功能开发的三个“体”:第一,功能开发的载体——大批现代化的楼宇和功能辐射型的基础设施,通过以楼招商、以功能环境招商,突出自身的优势。第二,功能开发的软体——功能政策、全程服务和招商文化。通过强化浦东特色的功能政策效应,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配套服务、创造亚洲相通、欧美兼容的楼宇文化、道路文化、港口文化、园区文化和商业文化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第三,功能开发的主体——重点小区开发公司和大批功能性大项目、大机构、大市场。通过小区公司强化功能开发角色意识,通过“三个大”发挥产业联动和配套连锁效应,促进招商引资。同时新区也要具备“压价竞争”的两手;一手抓重点小区,通过财税补贴降低地价以吸引功能性大项目;一手抓乡镇工业园区,努力以外商能够接受的价格进行招商(倒逼地价),引进一些过渡型配套性的产业。

2.提升产业能级

首先要发挥大项目的功能联动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大项目具有极强的规模支撑效应。一个特大项目就可能支撑起一个行业,在地域上形成一座产业城。大项目具有极强的结构层次的提升效应。着眼于浦东的长远发展,引进的大项目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层次。而这些技术先进、市场看好的大项目一旦在浦东找到合适的位置并蓬勃地发展起来,就将对浦东的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新的富有活力的支柱产业将由此产生并不断壮大。大项目的引进往往伴随着成熟的技术管理制度和市场营销机制的介入,这些可贵的软件资源同样将会渗透浦东的经济细胞和产业组织,从而有效地推动浦东新区产业体系向高度化、外向型方向演进。

同时要发挥大集团的功能联动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大集团具有极强的龙头效应。浦东新区要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充分发挥大集团的功能联动作用,建立既不过于集中,又能发挥整体优势的大集团,充分利用其优化组合生产要素的优势,既壮大浦东的经济实力,又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大集团的科研开发能力,促进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浦东新区要组建大集团,首先要以大企业为核心,以优势产品为龙头,以支柱产业为基础,优化重组生产要素,新区的家电行业极富潜力培育起国际顶尖级的大集团。其次,要注重东西联动和区域联动,以上海企业为龙头组建全市性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集团,如钢铁集团、汽车工业集团等。第三,浦东新区要充分注重跨国公司集聚浦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国外竞争对手之间的利害关系,寻求战机,选择对象,建立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伺机出击国际市场。

当前浦东新区要特别注重全力引进大机构。机构的能级要高于项目。浦东新区对国内大集团的吸引力增强。到1997年,除了原在浦东新区的各部委和各省市的大集团,如金茂集团、长发集团、浦发集团等,又有中国机械工业部的新华集团、海南省的银丰集团、深圳市的国威集团等总部或营运中心落户浦东,还有四川的希望集团和江苏的春兰公司也正在考虑将其总部或运营中心迁到浦东。浦东新区吸引国内大集团,可将重点放在上市公司和有政府背景、有省市“窗口”概念的企业集团。当前特别要注意扩大内需。充分利用当前政府体制改革、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将进入实业界,一批具有较高层次、较大经济能量的集团公司将调整功能、机构和布局的契机,以及浦东拥有70余幢省部大楼的硬件条件和功能政策的软件资源,全力吸引国内大集团、大机构、大企业进驻浦东,将中央部委和兄弟省市的相关经济功能、将高层次、高能量的技术和管理机构带入省部大楼。

3.强化联动效应

新区工业发展一定要强化产业联动效应,以增量投入优化存量格局,以龙头项目带动配套项目,以外资激活内资,以小区工业带动乡镇工业。

项目配套——良好的产业配套条件是吸引大项目落户的重要前提之一,大项目的技术扩散和产品延伸也将带动配套企业群的崛起。据测算1千万美元以上投资项目平均需要10个配套厂家,而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所需配套厂家多达50个,到2000年新区工业大项目的配套厂家将不下2000个,这无疑是新区众多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小区连锁——重点小区通过形态和功能开发已经集聚了可观的经济能量,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但是另一方面,重点小区也面临地价较高、不少项目流失他乡的困难,张江高科技园区也因其功能定位较高等原因而开发进程迟缓,同时周边地区的发展也未充分获取重点小区开发的溢出效应。为此,我们应该强化小区的联锁开发和经营。重点小区周边的乡镇可依托重点小区适当建立一定规模的配套工业园区,或将原有的乡镇工业小区纳入重点小区的产业配套体系和招商网络。特别是依托张江高科技园区,我们可建立与之配套和呼应的民营科技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城等发展基地。通过小区的联锁开发,乡镇可以充分利用重点小区的品牌,利用地价优势分流层次相对低一些的产业项目,重点小区也可通过参与配套园区的开发建设(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品牌投入等)获益。最终,我们可以在新区形成一个产业高地和配套基地相辅相成、重点小区和周边乡镇联锁发展的恢弘格局。

科企联动——知识的渗透、科技的导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新区的企业要加强科技联姻,企业兼并的概念要扩充,要从兼并企业发展到兼并科研究所,应该形成机制,鼓励应用型的科研单位走进企业。浦东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升级,低平台的过度竞争使市场饱和、生产过剩,唯有提高知识技术含量,通过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才能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4.优化创业机制

——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机制。企业的兴亡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于企业家的成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以挽狂澜于既倒,使濒临倒闭的企业复活。浦东的区属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尤其需要成功的经营者为之增添活力,新区理应面向全国延请高明,努力创造一个可供全国有志有识有为之士在此大显身手的企业大舞台。对经营者要实行股权分享的利益机制,以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企业孵化的机制。在盘活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新区的非公经济亟待大力发展。浦东的民营企业要突出科技特色,要通过优惠政策面向全国引进一批,通过改制将经营不善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转化一批,通过合资合作发展一批。重要的是加强技术服务,为中小型民营科技型企业提供多种创业支持,使之能顺利、迅速地孵化出来,走向市场并日渐壮大。

——科技与企业联姻的机制。知识的渗透、科技的导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新区的企业要加强科技联姻,企业兼并的概念要扩充,要从兼并企业发展到兼并科研院所,应该形成机制,鼓励应用型的科研单位走进企业,成为其研究机构(R&D)。浦东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升级,低平台的过度竞争使市场饱和、生产过剩,唯有提高知识技术含量,通过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才能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引进胎儿技术的机制。应该在浦东建立一个东方实验室,广泛邀请海外中国留学生和华人科技精英,以项目为依托在此不定期工作,靠流动的研究队伍形成铁打的科技营盘。我们希望通过遍布全球的华人科技精英的创造性参与,荟萃全世界著名实验室的新理念、新技术。如果说招商引资立足于引进成熟的技术,那么浦东实验室旨在孕育并娩出躁动于母腹中的科技胎儿。

——内外资本运作的机制。浦东的功能开发关键是集聚国内外经济能量,为内外资本创造最佳的运作条件,对外开放要为跨国公司创造合适的运作环境。特别重要的是形成中外合璧的创业机制,外来的资金、技术要与本地的资源和人力有效结合,外来的客户要与本地的合资伙伴有机配合,通过合资联营形成合力,推进新区工业体系的优化。

标签:;  ;  ;  

浦东新区产业发展对策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