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传播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思想政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上,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不同的传播形态,通过不同的传播形式展开。传播媒介的发展和传播环境的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多可选择的传播途径。遵循信息传播规律,选择恰当的传播途径,采取科学的传播策略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适应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社会现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巩固组织传播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学中的传播途径也指传播渠道,它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种通道。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及互联网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不同传播形态。在大众传播、网络传播迅速发展的时代,组织传播仍然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最主要传播形态之一,利用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选择,通过组织传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进一步得到巩固。组织一般具有专业化的部门分工、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在其系统内部实行阶层制或等级制。凡是具有中枢指挥或管理系统的群体,如政党、军队、政府机构、企业、社团等都属于组织的范畴。作为代表和领导特定阶级或阶层进行奋斗的政治组织,政党是有政治纲领、政治领袖和组织纪律的,从上到下构成的一套完整的组织系统,借以动员本阶级的全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斗争。政党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政党要使其成员和人民群众了解它的主张,就要掌握舆论机构进行宣传鼓动,与敌对阶级的意识形态作斗争。同时,为了有效地代表和保护本阶级的利益,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取得最终胜利,它还要培养自己的政治人才,挑选和配备自己的干部,而这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列宁曾指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者的社会主义工作,就是在工人中间普遍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同宣传工作紧相联系的,就是在工人中间进行鼓动工作”。[1](P97-96)他在明确提出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这一重要命题时,认为“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向工人灌输政治知识,就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应当把自己的队伍分派到各方面去”。[1](P293)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P1094)邓小平认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指出:“党是搞什么的?工会是搞什么的?共青团是搞什么的?妇联是摘什么的?还不都是做政治工作的?”[3](P195-196)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4]党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组织前提。除了依靠党组织以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都可以发挥其组织传播优势,在不同领域、对象和程度上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4]
遵循组织传播规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要创立开放的组织环境。信息交流中真诚坦率,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处理问题灵活多变。只有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下,党团等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传播通道才会畅通。二要使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组织管理。通过给予组织成员参加日常事务决策和在重大问题上发言的权利,而形成良好的组织内部信息传播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要提高组织管理者自身素质。管理者是一个组织中的核心人物,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在组织内部建立良好的传播条件。除了通过组织渠道外,还应当注意通过非组织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各种自发的革新小组、兴趣小组或联谊会中的信息交流等。非组织传播具有交流信息广泛、平等、感情交流的成分多等特点,在传播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说真话,许多在正式渠道不便表明的观点和态度,都能够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同时,非正式传播渠道中有大量充满人情味的内容,是组织成员相互沟通感情的重要纽带。
二、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在大众传播时代,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为人们提供新闻、信息和知识,提供文化享受,提供娱乐等服务,同时“大众传播提供的并不仅仅是‘服务’,它还作为一种改造的力量,对现代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5](P121)除政党、学校等组织之外,大众传媒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社会力量,它被看作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首先,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正面效应。大众传播发展和普及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和阶层间的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大众传媒可以导致公众的产生,使许多分散的、情绪化的和带有偏颇性的个人观点合成为公众舆论。它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大众传媒的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的特点使其在信息环境形成过程中,拥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不可比拟的强大力量。利用这些特点,可以通过掌握大众传媒控制社会舆论;可以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对外政策;培养人们的政治兴趣;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政治态度;巩固人们的政治信念以及动员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等,使报纸、书籍、刊物成为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和有力武器。
其次,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效应。进入20世纪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众传播事业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大众传播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和少数特权人物操作舆论的工具。大众传媒越来越呈现出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的倾向。一些学者认识到大众传媒使现代人满足于肤浅的表层信息、具有“麻醉神经”的负功能,认为作为大量复制信息的机构,大众传媒使人们丧失了对重要公共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为数众多的传播品只能使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停留在表面,而这种表面性常常掩盖了群众的冷漠态度”,[6](P295)一味地关注大众传媒,会使人们用于参加有组织的行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与现实政治生活只有间接的联系”,“逐渐地误以为对当代的各种问题作些了解也就是为这些问题采取某种行动”。[6](P295)在美国,充斥于电影、电视的许多暴力片、色情片、恐怖片、灾难片和科幻片,诱发了许多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在我国,由于一些带有政治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的内容也开始在大众传媒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消极影响。大众传播规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传媒既要利用,又要正确引导和合理控制。
三、研究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现实影响。
互联网(Internet),即国际信息互联网“是特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近年来,因特网的发展非常迅猛,到1999年底,全球上因特网的人数已有1.5亿左右,到2000年,已达到3亿以上。世界上250个国家中有240个提供因特网网上服务。200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量为3089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34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59.6万个。一般的观点认为,互联网具有交互性、即时性、个性化等特点。[7](P1)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自由浏览网上几乎所有的信息,同时,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见解,自由的讨论。信息的生产、发布和流传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网上信息可以同时遍布全世界,世界因此变得很小。由于互联网难以统一管理,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不可控性。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第一,低成本、大范围的信息传递,使任何人不用通过政府机构批准、检查、修改,就可以在网络上制作他人能够阅读到的网页,或者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网上论坛、电子公告栏等各种方式向量多面广的网民传播信息。“在大众传播史上第一次你将体验不必是有大资本的个人就能接触广大的视听群。因特网络把所有人都变成了出版发行人。这是革命性的转变”。[8](P108)
第二,网络打破了信息垄断,对形成统一的、权威的舆论造成威胁。互联网以前的传播时代,在国家主导大众传媒的背景下,控制大众传媒是政治控制最常见也最奏效的方式。普通公众向大众广泛传播自己思想的可能性几乎是并不存在的。由于传播路径的单向性,国家可以轻易地控制传媒,并用单一的内容(或声音)塑造统一舆论从而主导意识形态。互联网络扩张使原来对信息、对舆论、对人的思想控制变得捉襟见肘。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个人也能够更加从容地选择、吸纳和传播。它创造了全新的、平等的、没有强权和中心的信息空间,引起了传播从单向到交互的质变。网络的发展对统一舆论的形成构成严重挑战,人们可能会因网络空间被真伪难辨的信息垃圾所充斥,而对信息采取冷漠、怀疑等旁观者的态度。日益严重的信息垃圾的泛滥,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在虚拟的网上世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可能会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复杂性而受到冲击。
第三,网络很容易被用作不良势力的宣传工具。互联网在全球“提供了公开论坛”,源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传播者可以在网上任意贩卖各种思想观念,政治信息可以立即上网并通过电子邮件原汁原味地向全球传播。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传播于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大肆宣传散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国际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暴露国家的阴暗面,挑起国内外敌对分子制造政治事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香港《明报》把互联网视为“中国和平演变的源泉”,该报评论说,网民“会在这些讨论区接触到不同的政治观点,这将慢慢动摇中共政权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对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和震撼”[12]。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10月4日的文章说,互联网是一条正在被各式各样的活动分子迅速发现的途径,是一个可以用来动员支持、筹集资金和施加影响的异乎寻常的工具。目前,法轮功已在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网站,使用13种语言文字;在美国46个州建立网站80个。网站已成为包括法轮功在内的邪教组织蛊惑视听和肆其簧鼓的重要工具,成为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喉舌和讲坛。像埃瑟·戴森所指出的那样,“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它是一个虚弱的宣传工具,但却是施展阴谋的好地方”。[10](P17)
2.开发利用互联网这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江泽民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11]基于互联网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设法规避其不利影响,同时要研究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发掘其巨大的传播优势。这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增强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意识。各种信息能够在因特网上自由地输入和读取,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入Internet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用户轻松浏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网络的开放性,把海量的包含着正面的、反面的,带有各种价值判断、政治倾向、道德取向的理论和言论的网络信息展示在人们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挖掘有用信息,丰富教育内容,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具说服力、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于网络的隐蔽性,思想教育内容得以多方面的传播,在建立专门网站的同时亦可以在网络中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网络平等轻松的环境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打破了以往单纯说教以及一对一的形式,与教育工作者平等交流提供了一种物质媒介。
第二,进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随着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普及,网络工作者会越来越多,同时专职或兼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也会增多起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同时更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担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而迫切的任务。任何传播者,在他传播信息之前,都要对所传递信息作出选择与判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互联网传播中的信息把关者,其“把关”行为离不开传媒人员的主观意志,包括个人特性、文化程度、政治信仰、价值观念、职业角色、道德修养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社会责任感,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不良现象、不正之风,展示多种高品位的网络文化,弘扬积极的道德精神,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第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网络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建立要讲究以下原则:一是主动性原则,即网络应保持教育者的主动地位,及时发布信息,主动应战各种不良信息。二是适应性原则,网络要能够针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受众,在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方面符合受众的知识背景、接受特点和心理需求。网络信息应是积极向上的,正面引导的信息应能阻挡、抵消消极信息。三是布局合理原则,网站设置要形成系统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分布格局。既要有全国性的理论性较强的大网站,也要有各地区、各单位局部的与实际联系更紧密的富有特色的小型网站。目前分布于各高校、各单位的理论学习站点和类似于“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大网站的建立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的建立健全。
第四,加强对互联网的立法监督。立法监督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对互联网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等方面的立法工作。”[12]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传媒的立法、监督和控制。《宪法》、《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中对大众传媒以及公民的相关权利也作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新《刑法》,对禁止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和计算机犯罪的规定,有利于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保护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目前,对互联网管理的法规仍不健全,要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