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海建成生态旅游大省——有关专家谈青海旅游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海论文,旅游业论文,大省论文,生态旅游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郭来喜,云南省园艺博览局高级规划师孙平来青海进行旅游考察。两位专家对开发青海旅游资源、编制旅游规划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这些观点、思路对青海的旅游业发展很有益处,值得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在决策时借鉴和参考。
世界旅游发展趋势和青海旅游业
郭来喜认为,青海省旅游业总规模排在全国倒数第一位,这和所拥有的资源总量、种类、品质是极不相称的。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广东省,1998年海外旅客为1460万人次,创汇29.4亿美元,青海同期规模为1.66万人次,创汇280万美元,仅为广东的千分之一左右;国内旅游规模在全国也最小,1998年只有150万人次,创收1.74亿元人民币。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时尚旅游的新热点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沙漠旅游和探险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项新兴的热项旅游,它产生于1986年的墨西哥国际环境研讨会,很快在世界上引起广泛重视。但是人们对生态旅游尚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生态旅游协会作出的“有目的地了解自然区的自然和文化,注意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和谐,同时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当地居民的福利创造经济条件。”
青海省发展生态旅游最具备条件。青海的资源很多,旅游资源在资源中是有地位的,不管是自然资源,还是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在全国也排在前面,有些资源具有垄断性、国际性、世界性。发展青海生态旅游,既和国家战略、21世纪旅游时尚相结合,又能与市场需求、国际环保要求、塑造青海新形象相一致,容易形成旅游产品名牌。可以和未来建立生态大省战略任务紧密结合,开发系列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如:高山生态旅游、高原生态旅游、高原草原生态旅游、大江大河源头生态旅游、高原沙漠探奇旅游、奇异高原盐湖景观生态旅游、自然改造工程生态旅游、高原湖泊生态旅游、高原湿地生态旅游、高原观鸟生态旅游、高原珍稀野生动物观赏生态旅游、华夏文化源流探访生态旅游、藏文化生态旅游、土族和撒拉族文化民俗生态旅游等。
独创特色,实施五项战略
两位专家认为,对青海旅游发展必须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路。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产业,同其他产业不一样,它的产值是隐性的,不是显性的,要旅游行业能收到多少钱,能够上交财政多少钱,这是不现实的。它是前导性的产业,能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的发展,对居民的生活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郭来喜认为,青海旅游业要摆脱落后局面,必须超常规发展,独创特色。他建议采取五项战略:
一是实施生态保护治理战略。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生态保护是前提,是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持秀美山川的原貌,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组织好生态旅游活动,既宣传了青海,宣传了生态保护,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达到更好地保护生态的目的。一旦破坏了和失去了这些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便无从谈起。二是实施旅游转换开发战略。尽管当今观赏旅游依然是主体,但21世纪将不可避免地把度假旅游、保健旅游、求知旅游作为重点开发方向。青海发展度假、健身旅游的最大优势是高原和气候,同时又具有绿色食品、藏医藏药,所以应将青海建成为全国最大的避暑疗养旅游省。同时避暑疗养旅游要和体育旅游、休养旅游、科考旅游、商务旅游及会议旅游结合起来。三是实施捆绑式发展战略。青海原有基础差,知名度不高,要借景生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可实施五种捆绑式发展旅游模式:第一和西藏组合捆绑。西藏是国际旅游的热区,近年国内旅游者亦日趋增多。青海应利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是一个整体、自然景观与藏文化独特的优势。在地域上,排除人为设置的障碍,将青海西藏连为一体,共同发展旅游业。第二和新疆组合捆绑。新疆是丝绸之路的一个旅游热区,利用丝绸之路中段南道和马可·波罗曾经过青海的历史,发展丝绸之路旅游。第三和陕西、甘肃组合捆绑,除利用丝绸之路外,还要利用文物遗迹,发展文化旅游与访祖旅游。第四利用黄河组合捆绑。黄河九省是一个旅游带,而作为黄河源头和梯级开发最佳的青海,有其独特的旅游优势。“要看黄河碧浪,只有到青海!”第五与四川组合捆绑。天府之国经济发达,物产丰饶,而黄河、长江均流经四川,可以和川西的奇山秀水、熊猫观赏旅游组合为一体。四是实施精品旅游发展战略。青海要出奇制胜,后来居上,唯有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方可见效。应把青海湖作为精品向世界推出,其重中之重,是湖和鸟岛。湖水要防止水位下降,保持不受污染。鸟岛现成为半岛,要加大投资,实施复岛工程。一要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湖面蒸发。二要采取工程措施,在半岛中部开挖湖泊,防止陆栖天敌危害鸟类繁殖栖息。这一项目应纳入生态工程之中。五是实施飞燕式空间布局战略。在旅游业空间布局上,要突出西宁市的枢纽地位,把其作为龙头,而青海湖则为全省的旅游主体工程。李家峡——坎布拉及互助、乐都作为两翼。唐蕃古道、世界屋脊旅游线和丝绸之路南道、马可·波罗线,作为飞燕的两尾,形成头向东方,展翅飞翔的美丽燕子升空,迎接旅游发展的朝阳。
塑造青海新的旅游形象,开发拳头产品
孙平认为,青海旅游形象的塑造,包括精品线路的选择,拳头旅游产品的建立等,应精练一些,归纳起来就是两个方面,第一是高原,第二是文化。对高原要从新的角度来认识,雪山冰川、高原湖泊、高山牧场、高原沙漠、高山森林和植被等等。文化包括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
塑造新的旅游形象,首先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多投入,应发展青海的航空运输。不能光搞西宁和格尔木机场的扩建。孙平建议,青海在近期应至少建三到四个机场,玉树或玛多建一个机场,在省内形成一个航空的网络航线,而且机场一定要建标准型的。乘客不多的问题不应成为发展航空运输的阻力,云南刚开始发展航空时也遇到同样问题,昆明到大理只有400公里,半天就到了。当时许多人提出修好机场谁来坐, 因为公路也很好。刚一开始时一周两个航班,现在大理每天有两个到三个航班。青海的探险旅游在全国应该说是独一无二的。西宁到拉萨的汽车探险旅游要大搞。这方面当然服务质量要提高,不要人为设置路障。要把探险和科考结合起来,满足游人的各种需求。其次,要开拓客源市场。一个是海外游人,国际上对青海是非常关注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另一个是过境旅游,这是区域特点决定的,青海与西藏是分不开的,西藏的旅游发展比青海发达,有优势,所以应发展过境旅游市场。第三,重点旅游产品的选择,应力主推出青海湖和江河源的旅游产品。要建立一个中心、三条环线。中心是西宁;三条环线,即青海湖环线,海东一线,带动东部农业区的旅游发展,西宁、玉树、玛多、格尔木这样一个大三角环线。第四,关于青海的旅游季节。这个问题是个观念问题,冬天的雪景,秋天的秋景,要研究到青海夏天看什么、秋天看什么、冬天看什么、春天看什么,做旅游规划不能只作一个夏天旅游规划,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促销工作,使青海一年四季的旅游都热起来。比如,青海湖在冬天可以搞滑冰、冰车比赛等,在青南地区可以搞滑雪,这在西北地区是独有的,应想办法开发。变冬天的旅游淡季为旺季。第五,青海湖环湖开发。这是青海旅游的重点,环湖沿岸的景点不少,有鸟岛,有151,倒淌河、沙岛、祭海亭、221原子城、海心山、三块石等等。要尽快规划,从特色、布局、内容方面赶快做起来。第六,景点的管理。要对旅游区的规划和发展实行统一管理,避免部门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一定要服从旅游的行业管理,从开始规划到以后的接待、经营都要按旅游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来运作。不能各行其是。要把旅游区的建设、开发搞成开放性的,让社会都能参与进去,如果单靠某一个部门很难完成。第七,景区建设要有特色。青海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以自然环境为主的地区,如果特色建设得好,它就是一个景点。应将游览活动中大型的系列的文化活动与大型的宗教法会,宗教文化结合起来。另外青海湖是祭海节还是转湖节,江河源的融冰节或源头祭等的活动都应想法搞大。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旅游的东西。第八,特色旅游商品。要尽快开发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商品,以适应旅游者购物的需求。重点抓好名、特、优、新旅游商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短、平、快”旅游纪念品。
两位专家认为,青海应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对待。这方面外省市都舍得投资,他们每年财政投入的促销宣传费都是几百万、几千万。而青海仅有10万元,还不能及时到位。如此怎能使青海旅游业大发展呢。近年来的实践已证明,凡是成效突出的省市,都是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旅游。这方面,青海要发挥生态旅游优势,就应该借鉴和学习他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