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决策创新中的信息消费结构分析_信息消费论文

我国政府决策创新中的信息消费结构分析_信息消费论文

淺析我国政府决策创新信息消费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消费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政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C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48(2001)03-034-02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现决策创新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研究政府决策创新的信息消费结构,探讨其规律和对策,对满足政府信息需求,推进政府决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决策创新是指对传统的决策活动所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的革新。在决策的主体上,改变过去那种单靠个别领导人拍脑袋决策,转向靠集体智慧决策;在决策方法上,变传统的经验决策法为科学决策法,变单纯定性决策法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在决策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仅依靠少量的、零散的信息进行决策的方式,演进为依靠大量的、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决策的方式;在信息搜集方法上,由过去靠人工方法搜集信息,发展为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在决策理论上,由过去传统的、古典的决策理论发展为应用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现代决策论等新型理论。信息消费是社会购买和使用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总和。决策创新离不开充分而有效的信息消费,信息消费对决策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为了对我国政府决策创新信息消费结构有一个基本的分析,本文主要从信息提供者的组织结构、信息消费的主体及信息消费的资源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我国政府决策创新信息提供者的组织结构

1.1 政府内部信息机构

为了寻求决策的科学性,政府领导者和管理者们对决策信息的消费日益重视。在重视外部信息搜集的同时,也重视内部信息的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设立了信息机构。如省政府设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信息的收集、筛选和提供。“六五”期间,国家计委、财政部等中央和地方部门建立了计算中心,对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七五”期间,我国建设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等十多个信息系统,43个部委成立了信息中心。

1.2 社会信息机构

我国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社会信息机构是政府决策创新信息消费的重要支撑。

(1)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1956年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关怀下,国家科委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现改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专门负责搜集国内外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科技动态的搜集、收藏与提供服务。此后各省市也纷纷成立了省级科技情报和文献服务机构。全国现有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独立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404个。

(2)图书文化信息生产服务机构。全国现有图书馆2731个,文化馆2901个,文化站(包括乡镇文化站)81458个,出版社530家,定点书刊印刷厂346家,书店13625家,博物馆1339个,文物机构2028个。

(3)社会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全国登记注册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约3万个,从业人员22.8万,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5.3万。

(4)广播电视机构。全国现有广播电台1298家,电视台347家,县市有线广播站1403家。

(5)信息网站。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00年6月30日止,我国共有WWW站点数约27289个。在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99731个。其中以政府名义注册的域名数达3365个,比1998年底增长312.9%。我国域名列前十位的省市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浙江、辽宁、海南、湖北、河北等十省市(本文将政府内设职能信息处室划分到政府内部信息机构中,将政府部门所属的独立的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图书馆等划分到社会信息机构中)。

2 我国政府决策创新信息消费主体情况

如上所述,政府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构成了政府决策创新信息消费主体。在这里,我们将政府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当作信息消费主体进行研究,它包括人、财、物等基本要素。

2.1 政府机构情况

截止1998年底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约114300个,其中中央国家机关160个,省级国家机关2870个,地市县级国家机关65770个,乡镇政府机关45500个。其中乡镇政府机构较上一年增长1.8%。上述机构包括各级政府及其所属一级部门,不包括各级政府派往各地的办事机构。

2.2 政府人员情况

我国政府机关职工队伍,在全国职工队伍中是一支较大的队伍。截止1998年底,全国职工人数达12336.6万人,政府机关职工人数为1014.1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8.22%;政府机关全民所有制职工为1010.3万人,占全国全民所有制职工8809.3万人的8.19%,比1978年的417万增长了142.28%。这个数字说明我国政府机关改革开放20年来,政府信息消费群体呈不断膨胀发展之势。

2.3 政府信息消费主体信息投入及装备情况

(1)信息投入情况

1998年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为11916.42亿元,其中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为7773亿元,扣除政党和社会团体的10%,政府机关的基本建设投资为6996亿元,用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估计约占8%,为774亿元。

(2)信息装备情况

电话装备迅猛发展。政府机构电话普及率(以每个政府机构最少一部电话计)已达到95%以上。政府机构除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乡镇一级的少数部门没有安装电话外,其他政府机构基本普及了电话。政府工作人员个人拥有电话,全国每百人达到50部以上,城市每百人达到80部以上。

电脑普及率提高很快。政府机构电脑普及率全国现已达到30%以上,城市达到90%以上。

网络建设发展迅速。“七五”期间仅中央政府安装的大中型计算机达1300多台,终端有1万多个,微机5万多台,数据库170多个。截止2000年6月30日,全国上网计算机数为7650万台,政府机构包括个人约占10%,达到765万台。据信息产业部的最新统计,政府上网工程发起单位已由1999年初的48家增加到年底的66家,中央国家机关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站点52个。由于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2000年政府上网发展迅速,截止2000年12月31日止,中央政府部门50%以上、省级政府部门30%以上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3 我国政府信息消费的客体——信息资源结构情况

政府决策消费的信息既包括源于政府机构的管理信息,又包括政府运用国家力量、采自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社会信息;既包括原子式的书刊文献型信息,又包括比特式的数字化信息。

3.1 传统形式的信息消费情况

目前,政府决策信息消费的主流仍是传统型信息。据有关专家估计,政府掌握着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其中大部分是传统型信息。1998年城镇居民用于通信方面的消费,为每人每年142.37元,而政府职工的通讯消费约是这个数字的2倍,为285元人民币;城镇居民每百人拥有图书杂志7.87册,拥有报纸4.32份,而政府职工则分别约为每百人16册和9份。

3.2 数字化信息消费情况

多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数据库建设,目前政府机构已建成了3000多个综合性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已有部分发挥了作用,对政府决策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政府对数字化信息越来越重视,尤其重视网络信息的利用。政府机构中不仅单位上网率迅速上升,个人上网用户也迅速增加。截止2000年6月30日止,党政管理机关及工商管理、税务部门上网用户达到133万户,在各行业中居第五位。其中政府机关上网用户约为124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6.54小时,每天为2.36小时。按照每个用户每小时浏览16万比特的信息量计算,政府机关124万用户,每天在网上浏览的信息量为4682亿比特。

我国政府决策信息消费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主体结构不合理。在政府信息消费主体中的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次中,操作层相对较强,主要表现在人员缺乏、专业配置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政府决策创新需要。整个信息消费主体的素质结构均亟待改善。二是资源结构不合理。传统型信息相对偏多,现代数字化信息偏少;内部信息偏多,外部信息相对偏少。三是对信息化的投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对软件建设的投资远远少于对硬件建设的投资。四是传播信息的媒体结构不合理,即与社会信息机构联系偏少;网络建设亟待加强。为此,应采取以下优化其结构的对策:

(1)下大力气优化政府决策创新信息消费主体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尤其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和信息消费知识水平,强化他们的信息意识。

(2)以建立电子政府为目标,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工作,实现政府办公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政府决策创新,使政府决策创新的信息消费建立在应有的物质基础之上。

(3)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建设,以保障政府决策创新的信息消费。

(4)搞好信息的政策法规建设。包括制定信息业发展规划,制定信息投入、信息资源建设、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税收、防治信息污染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使政府信息消费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收稿日期:2001-07-02

标签:;  ;  

我国政府决策创新中的信息消费结构分析_信息消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