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训练写作的思辨性论文_罗海明

重视阅读,训练写作的思辨性论文_罗海明

武鸣高级中学 罗海明

【内容摘要】高考作文,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高考的一大趋势。提升写作的思辨性,除了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的理论支撑,最根本的还是要阅读经典文学。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从而得到思维的训练与提升。

【关键词】阅读 哲学 思辨性 写作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给定的材料作文,启发和思辨性强,如2017浙江年高考作文题中对“有字之书” “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思考;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中“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2018天津高考作文题中对不同的“器”的思考,这些题目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进行全面理性的思考,要求学生写出有一定思辨性、创新性,语言简洁、行文流畅、结构严谨的文章。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也对写作的思辨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层级包含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其中深刻是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高考的一大趋势。提升学生写作思辨性,这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也是大有裨益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层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写作的思辨性摆在了老师的面前。

思辨性是用全面、一分为二、联系、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与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是分不开的。提升学生辨证分析能力固然有很多技巧,如:矛盾分析、现象与本质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等等,但是能力的提升不是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它离不开学生的阅读。阅读经典文章,可以开拓视野,可以引发人们对社会、生命意义等方面的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提升思辨能力。

一、阅读古代经典文学,增强文学素养,提升思辨性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这些经典文学里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如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许多类似“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思句子。学生多阅读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增强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也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看问题的角度。

以庄子为例。庄子堪称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他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通过寓言的形式形象化地表达出来,而且也表达了庄子的美学思想。我们知道庄子在人生理想方面,他追求的是精神的绝对自由。庄子的哲学思想里有很多辩证的东西,更多地表现在他的相对主义。例如在《齐物论》中“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庄子在这一段中所要论述的是无论是生是死,最终都归于大道,“死”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相当于“生”,那么也就无所谓生死,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庄子的相对主义还有如《人间世》里的“不材之木”,正因为它“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正是因为它无可用才可以长得那么高大,说明了无用即大用的道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庄子笔下的很多“得道者”都是身体残疾的人,如《人间世》中的支离疏、《德充符》中的兀者王骀、申徒嘉等,他们身体残缺,但是道德却比身体完好无缺的人要高得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上反映了无用即大用的道理。当然,庄子的辩证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在辩论过程中常含有诡辩的成分,如《秋水》这个故事中,惠子的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无道理,而且论辩的逻辑性很高,一般人很难再反驳,可是庄子却在“安”字上做文章,惠子的意思是“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在庄子看来,意思是“你哪里知道鱼快乐?”,这就是说这里已经有一个前提了,即“惠子知道庄子已经知道鱼快乐”,这样庄子就略胜一筹。但是,在大多数读者看来,庄子的这套理论其实带有一种诡辩的成分,但是,无论怎样,这都无损于他在哲学上的辉煌成就。学生在阅读时,也可以独立思考,形成理性认识。

学生在读庄子的时候,我相信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理论,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美的感悟与享受,而在读韩非子的寓言群《说林》、《储说》的时候,也会被他强大的逻辑能力与论证说理能力所折服。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如果能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定能绽放别样的光彩。

二、阅读现当代经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关注社会与现实,思考人生

中国现代文学是“五四”前后产生的,展现了这个时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奋斗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当代文学,一般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更是与我们紧密相连。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既要关注时代的发展,也要关注时代发展中人物的选择与命运,观照自我,思考人生。

以余华为例。余华的小说三部曲《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在细雨中呼喊》,三本书成书于同一时期,小说中涉及到的社会背景也大致相同,但是给人的阅读感受也不尽相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时代给当时的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可以说,主人公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阅读《活着》的时候,我们会去思考“活着”的意义;阅读《许三观卖血记》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叹在时代的浪潮中小人物的挣扎是那么无奈;阅读《在细雨中呼喊》的时候,在沉重与压抑中,学会换位思考,去思索在困境中的选择……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化为写作的养分。之后引导学生去写读后感,可以质疑探究,写出思考后所得。

当然,还有许多如严歌苓、陈忠实、王朔、莫言等的作品,甚至外国文学,从古希腊神话到近现代的外国文学,都值得学生去阅读。每阅读一部作品,吸取其中的养分,心灵就得到一次旅行,我们的精神也就更加富足。

三、结语

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经典文学,不断思考,得到思维的提升与训练。而辩证思辨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些阅读活动,需要我们去督促,如果能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出现,对整本书的内容、结构、需要探讨的问题进行梳理探究,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还需要我们在平时进行思维训练,如给出对立的话题“自由与法制”“竞争与合作”,让学生通过思考,进行片段写作练习,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 孙海通.《庄子》 [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管然荣.《作文教学与辩证思维》[J].中学语文教学,2017(第8期)

论文作者:罗海明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重视阅读,训练写作的思辨性论文_罗海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