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湾经济的改善是有限的_台湾经济论文

今年台湾经济的改善是有限的_台湾经济论文

今年台湾经济的起色有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起色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进党执政了一年多以来,2001年台湾经济下沉到从50年来的持续正增长变成首次负增长,出现大萧条的局面。现在新的世纪进入了第2年,今年的台湾经济又将会是怎样的状况呢?各方面的预测虽不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经济衰退将停止,成长率将由负数变为正数(由-2.12%上升到+0.7%-2.27%之间),总之,经济会有起色。其原因在于:第一,美国经济将复苏。据报道,从2001年3月开始,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的繁荣,开始进入衰退期,这是美国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第10个衰退期,而每个衰退期的平均持续时间约为11个月,据此推算,今年美国经济将开始复苏。这一形势对于既高度依赖对美贸易、又是美国信息产业的主要代工基地的台湾经济来说,无疑会有所助益。第二,去年底,台湾当局为了立委竞选的胜利,对“戒急用忍”政策有所松动;而且今年又是两岸加入WTO,并开始按照WTO规则运转的第一年,两岸经贸将可能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发展,它无疑也有助于台湾经济走出谷底。第三,岛内“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已尘埃落定,台湾政党版图出现了大洗牌、大变迁,如果说去年台湾经济的惨状是因为民进党在“立院”未占多数,那末,现在民进党已经成了“立院”的第一大党,陈水扁的组阁权不再受到挑战;同时民进党也不再是“新手上路”,并可能从前一段治理经济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这些对台湾经济的复苏应该说是有利的。

虽然,今年的台湾经济会有起色,但笔者认为,它的起色将会是有限的,不可能再现中速成长的态势了。因为至少还存在4个不同程度影响台湾经济复苏的因素和变数。

美国经济复苏速度不会很快

如前所述,美国经济可望于今年复苏,但是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去年3月开始衰退的美国经济,又突遭9·11恐怖事件的冲击,损失数千亿美元,可谓雪上加霜;为了打击恐怖组织,美国于10月起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恐战争,至今除在阿富汗境内的反恐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外,美国还决心将反恐斗争扩大范围至其他国家,总之,美国发动的这场反恐战争到底还要打多久、还会打多久,目前很难确定。舆论认为,即使拖得不长,“美国经济复苏最快也要到2002年9月以后”。第二,根据去年底“英国经济学家周刊”预测:“即使美国经济明年有起色,资讯科技进口可能依然欲振乏力。”它的“复苏可能还要再拖一二年”。而台湾是美国资讯业的主要代工基地,美国资讯业衰退,不仅对台湾经济的冲击比其他亚洲国家为重,而且复苏的速度也可能最慢。但是,这只是台湾经济兴衰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更不是决定性的条件。

岛内政局难以稳定

众所周知,政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它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台湾经济以前之所以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就是与当年蒋氏父子力保岛内政治稳定、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分不开的。去年台湾经济大萧条,则主要是政党轮替后,朝野斗争不断,致使政局严重震荡造成的。现在民进党成了“立院”第一大党,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台湾政局从此可以稳定了呢?笔者以为远非如此。首先,前年和去年的连续两次大选,由于政客之间的互相搏杀,已经给台湾社会造成了巨大撕裂,族群对立,内耗增加,这种不利于政局稳定的情况是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其次,所谓民主选举,现在几乎已经成了台湾一个十分兴盛的行业,并且“已经成了台湾社会的全民运动。”近年来,岛内差不多年年有选举,前年和去年底刚选完“总统”、“立委”和县市长,今年的春、冬,又分别有乡镇长和台北、高雄两市市长的选举;2004年春和2005年冬又将要进行新一轮“总统”和“立委”、县市长的选举了。表面上看,选举是台湾民主政治的标志,实则它是民主政治的悲剧象征。虽然选举对老百姓来说并不重要,但却是政治人物生命的全部,因为他们参选取胜以后的油水很大,比如当选的“立委”,除知名度升高、年薪和其他收入大增(近1000万元新台币,比一个部长的年薪高2倍)外,而且特权很大,如贷款可以不付或少付利息、有权安排政府人事等。所以,为了当选,许多政客在选举中的选风劣迹斑斑,不惜运用贿选、抹黑甚至暴力等手段,结果破坏了台湾人民间的团结,损耗了台湾多年经济建设中积蓄的财产,并使竞争力严重下降。还值得注意的是,“立委”和县市长的选举刚刚结束,各个党派就又开始考虑下届台北、高雄两市市长的参选人员并为竞选作准备了;甚至陈水扁已经着手为两年后的竞选连任铺路了。试问:在朝野各派忙于一个接一个的竞选状况下,岛内的政局怎么能够稳定呢?再次,岛内各个政党及其内部的矛盾同样无法缓和。除了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旧矛盾将继续存在外,陈水扁在施政中以寻求连任铺路为目的,还将继续阻挠、破坏“泛蓝军”之间的组合;“泛绿”内部的民进党和台联党之间也绝非铁板一块,它们“就像一对假扮恩爱的明星夫妻”,貌合神离,并已经开始主导和反主导政局的斗争了,民进党秘书长吴乃仁公开蔑视李登辉的“群策会”说“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这就是一个明显迹象。

总之,即使台湾政治板块大移动、政党大洗牌了,岛内政局仍将动荡不安,老百姓求安定的愿望势必落空,在这种局面下,岛内经济肯定难有大的起色。

岛内产业转型困难

与岛内政局今年将继续不稳并影响经济复苏的同时,台湾经济本身更有不少阻碍复苏的因素存在。其中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困难。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台湾产业在80-90年代初实现了第一次转型升级,即由食品、纺织、石化等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转型为以电脑、半导体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在那次转型时,由于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传统产业和科技产业之间的衔接较好,因而岛内经济仍保持了中高速度成长。近年来,台湾又面临着第二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即“由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升级为知识密集产业。”可是,因为土地、环保、人才等投资环境的日趋恶化,第二次产业转型却青黄不接,困难重重:一是产业外移速度日益加快。除传统产业几乎全部走光了以外,资讯、半导体等科技产业的外移也有不可阻挡之势,因为当它们的“技术已经普及并难再有创新空间后,生产成本就成为竞争的焦点所在”,为了继续生存,它们必然会外移到低成本的地区去发展。二是科技业的研发创新速度远远赶不上它们外移西进的步伐,研究发展赶不上,就掌握不了核心技术,而无核心技术则得不到高附加价值的利润。例如一组价值40万美元的光纤产业设备,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激光价值就占去50%。三是当局计划重点发展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生物科技业,虽然已经喊了几年,但目前大多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距离真正的商品化,仍有好长一段距离。

台湾产业转型困难,势必给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第一,出口减弱。出口长期以来是台湾经济成长的主力,年外销总额占岛内GDP的50%,其中60%以上的外销产品又是资讯电子产品。去年受美、日经济的影响,台湾的出口已有所减弱,今年加入WTO后,加上科技业的快速外移,将如“经建委”副主委李高朝预测的“出口成长幅度和利润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多”。第二,内需扩大有限。当局原拟从今年起推销一年1000亿,5年5000亿元新台币的扩大公共投资案,尚未执行就打了对折,坦承“未必能完全执行1000亿元的公共投资,500亿元是较可能的实现数”。至于民间投资,更将随产业外移而动摇投资信心,预测投资总额“只占GDP的19.3%,为199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第三,由于今年的内需、外需都将不振,岛内的失业率也就难以大幅下降。根据有关预测,若今年岛内经济成长率达到2.7%,则只能增加1.2%的就业率,而失业率仍不会低于4.5%,还大大高于3%的水平。就业率提高得缓慢,民众消费水平则难以迅速上升。

以上一切说明:因产业转型困难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经济上的问题,更不可能使岛内经济出现较大起色。

两岸关系“上冷下热”

自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和陈水扁上台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个明显特征:上冷下热、政冷经热。即两岸的政治关系和民间的关系朝相反的方向移动。政府间的关系越冷,人民间的交流却越热。这种现象在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政党后的今年,很可能还将持续扩大。

首先,两岸民间的交流会进一步全面热络。除了台商到大陆投资的数量、质量都将大幅提高和台湾出口大陆的依存度会进一步增加外,文化、教育、科技、体育、艺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也必将更加密切。之所以会如此,一是众多台商从来是在商言商,哪里商机大就往那里去,两岸入世后,与大陆市场将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对台商的优惠也将会减少,而竞争会更激烈,对此他们必将加快到大陆布局的步伐并改变对大陆的投资形态;二是许多台湾的各界专业人士,已开始厌倦岛内政客间的明争暗斗,忧心台湾的前途,对当局的期望逐步变成了失望,而大陆的发展相当迅速,于是纷纷来大陆求发展;三是不少有识之士将两岸关系的稳定视作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关键,他们认为“政治是一时的,只有历史和文化才是永远的,……决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搞不清他们是什么人。”因而积极在两岸之间搭起交流的桥梁。

与两岸民间关系不断加温的同时,今年两岸政府间的关系并不会跟着热起来,相反却可能还要继续冷下去。这是因为:第一,热络的民间关系对台湾当局政策的影响毕竟有限,甚至产生不了影响。第二,以陈水扁为首的民进党,近来在两岸关系上的言行,若与"5·20"上台时宣布的“四不一没有”相对照,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了。种种迹象表明,当局正在朝“两个中国”、“去中国化”或“台独”的方向隐隐移动,比如:陈水扁公开否定“九二共识”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史实;否定两岸通航是国内航线;鼓吹在WTO的架构下来处理两岸关系;决定在台湾新版的护照封面上加注"TAIWAN"字样,作为以后将“中华民国”改为“台湾共和国”的一项调整。第三,虽然年前当局宣布了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和开放大陆人士到台湾旅游等政策措施,但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其诚意确实有限,除了为选举造势外,“唬人的成分比较多”。仅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为例,产业界原以为两岸经贸从此可以进入一个新阶段了,但为了防止核心技术和大量资金流入大陆,当局却又不允许8英寸晶园厂与石化上游产业赴大陆投资,其实8英寸晶园厂不仅已经不是核心技术,而且日本、美国都已到大陆投资建8英寸晶园厂了,对此,媒体认为,当局一方面为产业投资去掉了“戒急用忍”这块“裹脚布”,另一方面又为产业投资穿上了一双“小鞋”。面对上述近于冰冷的两岸政治关系,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不无感慨地说,他快成为“剩余物资”了。负责两岸交流的主要人物犹有此叹,两岸关系的灰暗即可见一斑。

由于上冷下热的两岸关系,加上民间热又改变不了甚至影响不了政府冷的局面,就既不可能实现台湾民众早已盼望的“三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更谈不上陆、港、澳、台四地自由贸易区和“中华经济圈”的建立,相反,台湾当局还要花大量金钱扩充军备和推行“务实外交”。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今年台湾经济的起色有限,可能还会处于低迷状态之中。

标签:;  ;  ;  ;  ;  ;  ;  

今年台湾经济的改善是有限的_台湾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