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网的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配网调控员作为配网运行、操作及事故处理的指挥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对调管设备做到了如指掌,有序高效地进行调度日常工作和各种异常事故的处理,同时积极学习新设备、新知识,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确保配网安全、稳定、优质运行,更好地服务于电力用户。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配网调控业务管理模式,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配网调控;模式;措施
1、配网调控业务要内容
配网调控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配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配电倒闸操作、配网故障处理、抢修、设备停电等,对于配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可以在夏季、冬季等用电高峰期、主线负荷大幅增长,变电站母线电压降低、无功损耗增加的电网运行情况,就可以及时调整,最大幅度地降低了线损,提高了母线电压,保证由路径最短、损耗最小的线路供电;配电倒闸操作是将电力设备从一种工作状态改变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方法,在电力设备检修中必须用到配电倒闸操作,倒闸操作必须执行操作票制和工作监护制;配网故障处理、抢修是确保供电及时、可靠的重要保证,目前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率先实现了配网调度、事故抢修、电话故障报修一体化运作,提高了抢修效率,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可以说配网调控业务在供电、用电管理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关系到电网安全生产和有效运营。
2、配网调控中面临的问题
2.1、电网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国家和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工业发展更为迅速,需要的电能越来越多,对于城市电网的架设已经由架空线向电缆的模式发展,逐步实现电缆化。当然,截止到目前,几乎所有的配电网络还是由传统的单个输电线混搭进行配合使用,造成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无法直观、系统的进行把控,管理的内容趋向复杂化,需要分别对电缆、线路、闸盒等管理,有时候会造成管理人员应接不暇。因为现在大部分的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运用的机械也相对落后,也没有对现有资源进行协调、整合,所以目前的企业,迫切需要利用智能电力调控一体化的机制,对原有模式进行更新,从粗放型模式向集约型转化。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革新工作很难一步到位,实际生活中未使用先进的技术,造成很多数据遗失,造成工作的停滞不前。
2.2、盲目调控导致混乱
在我们的企业,发展还有待完善,管理内部对于电力的合理调控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且没有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没有普及新技术、新方法,做不到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日常进行管理的时候,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没有运用当下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更不用说向着智能化方向靠近了,如此一来,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却得到很小的回报,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不仅如此,在替换架空线路开关线的时候,经常出现事故,依靠人力很难避免这些问题,这也是调控工作的盲区。从客观层面来讲,配网调控部门在进行操作工作前期,需要上交规划图,但是大多数的调控人员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对框架结构的整体路径认识不清晰,只进行单方面调控,从而造成系统混乱。
3、配网调控业务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3.1、加强配网调控管理,确保学习常态化
配网调控员对电网结构、运行方式、潮流数据、保护配置、设备参数、环网柜、分接箱、应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熟悉掌握城区主要场所供电线路、联络线路、手拉手供电线路等。加强对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管理,建立配网设备台帐、地理接线图、网络接线图和用户电话查询表,做好调度操作票系统的数据录入。积极完成重点配电设备的隐患排查和缺陷处理,落实电网事故应急处置措施,针对恶劣天气,特殊运行方式,电网薄弱环节等可能发生的电网异常现象,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并制定各种应急方案,建立配电网应急联络机制,准确倒换各种配电网运行方式。
3.2、做好配网方式、计划管理
根据配网在夏、冬季用电高峰期的特点,以及电网结构、线路运行模式,进行配电线路的综合停电管理,调整改善不合理的网络结构,及时倒接、分流负荷,保证有路径最短、线损最小的线路供电。合理调整运行方式,使线路处于最佳运行方式。加强检修计划管理,实行一停多检。安排每项检修工作时,各个单位应积极配合,合理高效利用停电时间,做好配网检修工作。
3.3、完善“双确认”的行业标准
当前国内对电网调控与管理的标准大都是遵循“双确认”的行业规则,以不断完善配电网的调控。但是从目前来看,有些电网监管部门在执行该行标时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在该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应当由电网所在地的整体调度单位做出整体的规划,并借力电网建设和检修单位,组织三方人员对调控管理的内容做出明确,依照行业规范,严格进行相关作业。尤其是对地域内重要的试点单位,应当不断进行调控管理经验总结和反思,并做好问题及故障处理过程和结果的档案记录,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践行“双确认”这一行标。
3.4、建设配网自动化
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建设配网调控一体化,则需要实现配网自动化,基于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以及相关思路,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则需要建立配电网络,描述配电设备参数与状态特征等。集成信息系统,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实现,其信息系统建设则需要集成OMS系统、ERP系统、GIS系统,实现中心数据共享。不断扩充ERP系统与OMS系统等,运用信息化技术,为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利用系统设备图与台账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以及故障检修,进而加强了PMI系统与GIS系统的应用,其业务应用集成如图1所示。总的来说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构建,要运行信息技术,建立集成子系统的系统架构,并且建立功能模块,实现分化管理。
3.5、优化配网架构
基于智能电网下的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其功能的实现,要不断地完善配网系统架构,确保主网的稳定性,提高配网的统接线模式的选择,将会影响着用电用户的用电质量,若能够确保接线合理性,则能够避免中分段问题。合理的选择接线模式,则能够不断地提升供电质量,通过增加电源点的方式,则能够使网架结构分段或连接的合理性更强,提高配网运行的效益。同时智能电网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属于系统工程,对此要建立管理模式以及标准,以提高电网系统的可操作性,同时提高电网的互换性。在建设配网调控一体化时,要基于灵活的原则,基于绿色电力要求,完善系统架构,确保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总而言之,随着电力投入的不断加大,配网调控要逐步实现自动化,即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结合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信息化、一体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付艳.如何做好配网调控安全工作[J].硅谷,2015,01:174+173.
[2]谢玉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通讯世界,2015,02:120-121.
[3]刘林波.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科技展望,2015,21:99.
[4]王天一,汤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57-58+61.
[5]刘甲庆,和贝.推进配网调控及抢修指挥业务精益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36.
论文作者:胥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工作论文; 线路论文; 设备论文; 操作论文; 业务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