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1]2002年在《反义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脑缺血中的早期表达》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炎症反应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观点已被人们所接受。前炎症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介素1β(1L-1β)在脑缺血后迅速上调,协同作用介导炎症反应。研究表明TNFa在脑缺血中作用复杂,具有缺血保护和缺血损伤双重作用。它在缺血后引起组织炎症损伤,同时也诱导组织的抗氧化损伤,启动组织修复。TNFa的作用目前还有争议。本研究使用反义核苷酸(ODN)TJU-2755直接阻断脑组织在缺血早期产生TNFa,观察对SD大鼠脑缺血的影响。 [实验方法]缺血前36h开始每12h给大鼠脑室内注射20ug的ODN或脑脊液。第3次注射后用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大鼠缺血70min后行再灌注。在缺血后12h进行第四次注射。缺血后一天评价大鼠的行为感觉运动功能并用TTC染色法计算大鼠梗死体积。 [结果和结论]用反义核苷酸TJU-2755处理的大鼠与用对照药物TJU2755ss或脑脊液的大鼠相比,梗死体积缩小20%,神经功能有改善,结果有显着性差异。本研究显示反义核苷酸TJU-2755在大鼠脑组织中能选择性的抑制TNFa表达,并且抑制TNFa的表达在脑缺血早期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为TNFa参与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且表明在脑缺血的早期(24h内),TNFa的首要作用是促进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邹小明[2]2007年在《深低温停循环中脑红蛋白表达及其脑损伤防护意义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技术可以提供一个无血而宁静的手术环境,是部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及成人复杂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心、脑、肺、肝、肾等保护技术的改进、多学科合作增加,DHCA的应用日益广泛。脑对缺血缺氧最敏感,同时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也最差。深低温下脑代谢依然存在,长时间DHCA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DHCA脑损害的机制复杂,目前停循环后脑保护研究国内外均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脑代谢上,而从脑氧代谢的机制出发,研究增加氧贮备、转移和利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近年脑氧代谢基础研究取得重大发展。2000年德国Burmester等发现人和小鼠脑内特异的携氧球蛋白—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为脑缺氧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人Ngb基因为保守性较高的单拷贝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4q24,全长cDNA序列共1909bp,编码151个氨基酸。Ngb主要表达于脊椎动物神经元的细胞质,与氧有很高的亲和力,功能上类似于肌红蛋白,可特异性地为脑供氧,在分子水平调节脑组织氧供应状态。作为一个重要的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Ngb在组织中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组织的缺氧耐受性呈正相关。脊椎动物脑红蛋白可能的功能有:1贮存氧,生理情况下与氧充分氧合达饱和状态,缺氧时释放氧。2氧的传递转运氧通过血脑屏障,加速氧向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扩散。3作为一种缺氧感受器,保护下游缺氧损害。4清除毒性物质如NO。氯化高铁血红蛋白(Hemin),又名正铁血红素、血晶素,长久以来,它是一个被用于贫血治疗的药物,早在1983年美国FDA就批准其用于临床治疗。近年来,Hemin在其他各系统中的保护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实验证实,Hemin对离体Ngb表达呈显着增强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Hemin作为血红素氧合酶(HO)的底物和诱导剂,可诱导脑红蛋白表达,抵抗自由基损伤,减少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在心、脑、肠等器官的缺血缺氧损伤中具有重要保护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脑损伤的病理机制认识不断加深,自由基、一氧化氮、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蛋白类生化标志物等在体外循环及DHCA脑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S—100β蛋白由Moore于1965年在牛脑中发现,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1×10~3的酸性钙结合蛋白,浓度特异性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脑损伤后脑S—100β蛋白过度表达和释放,并迅速释放入血液。由于它的半衰期短,血S—100β蛋白水平在伤后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当脑损伤后胶质细胞迟发性功能障碍或持续死亡时可引起S—100β蛋白外溢,继发性脑损害使血脑屏障进一步破坏,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继发性升高或持续高值,表明进行性继发性脑损害。2)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e protein,MBP):神经组织髓鞘碱性蛋白主要位于髓磷脂浆膜面,与髓鞘脂质紧密结合,维持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在神经纤维中起着绝缘和快速传导的作用。当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破坏时,髓鞘碱性蛋白可释放入中枢神经系统和血中,最后降解经尿排出。研究资料表明,髓鞘碱性蛋白与急慢性脑血管病、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及其他许多神经疾病有关,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有无实质性损害,特别是无髓鞘脱失的一个较特异的生化指标,还可作为评价治疗及预后的指标之一。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是近年来研究较深入的由多种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研究提示TNFα在缺血性脑损伤病理机制方面起着双重效应。有害效应是指TNFα可加重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相反,有人认为TNFα可能具有神经元保护机能。由于缺乏TNFα在脑缺血损伤过程中产生有利效应的大量系统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它主要作为炎性介质参与损伤反应。这为脑缺血的治疗学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4)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属于黏附分子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受致炎因子刺激时表达增加,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迁移和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并在炎症、肿瘤转移等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VCAM—1在脑缺血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调控脑缺血时VCAM—1的表达及作用可减轻脑缺血症状,保护脑缺血损伤。本实验利用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脑红蛋白mRNA在体外循环及深低温停循环(DHCA)情况下的表达,并通过检测血浆脑损伤相关指标S-100β、MBP、TNFα和VCAM-1等的变化,探讨脑红蛋白及相关脑损伤指标在DHCA中脑损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意义及机制。目的:检测空白对照组与Hemin处理组对犬DHCA不同时期Ngb mRNA表达以及血浆S—100β蛋白、MBP、TNFα、VCAM-1及脑皮质超微结构的改变推断脑红蛋白及相关指标在DHCA早期脑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探索预防和治疗DHCA脑损害的方法。方法:1、采用成年犬DHCA模型,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Ⅰ组);Hemin处理组(Ⅰ组):实验前24小时给予Hemin 50mg/kg静脉注射预处理。实验犬以3%戊巴比妥钠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左颈静脉逆行插管取脑静脉血,左颈动脉插管测平均动脉压(MBP)。右侧开颅取脑皮质。主动脉插管及上、下腔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至鼻咽部温18℃停循环。90min后恢复循环、复温再灌注至鼻咽部温37℃后停机,停机60min后放血处死实验动物。2、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0min、停循环时(0min)、停循环60min、复温再灌注45min抽取颈静脉测S—100β蛋白、MBP、TNFα、VCAM-1。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取脑皮质迅速冻存,待全部动物实验结束后统一行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Ngb mRNA的表达情况。复温再灌注60min在颈动脉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取脑皮质行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3、实验数据以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对比,Bonfferoni法两两比较。两组间各点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体外循环后特别是降温后脑红蛋白Ngb mRNA的拷贝均升高,至DHCA 60min达最高值((?)±S=565680681.56±223521679.77 Copy Number/ug),复温再灌注后轻微下降(图3-1)。不同时间点脑红蛋白Ngb mRNA的拷贝浓度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F=16.745,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脑红蛋白Ngb mRNA的拷贝浓度影响差异无显着性意义(F=5.153,P=0.392)。分组与各时间点脑红蛋白Ngb mRNA的拷贝浓度无交互效应(F=0.249,P=0.862)。各时间点脑红蛋白Ngb mRNA的拷贝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降温至停循环期间脑红蛋白Ngb mRNA的拷贝数开始升高,至DHCA60min时拷贝数达到最高,复温再灌注45min后脑红蛋白Ngb mRNA的拷贝数较DHCA60min时略有下降,但仍高于DHCA开始时。DHCA60min时以及复温再灌注45min后脑红蛋白Ngb mRNA的拷贝数均显着高于体外循环开始前及DHCA开始时(P<0.048)。2、体外循环后犬血浆S-100β蛋白浓度明显升高,从循环开始至DHCA时增长幅度较高,随着DHCA的时间延长以及复温再灌注后血浆S-100β蛋白浓度仍继续升高,但增长幅度变缓。不同时间点血浆S-100β蛋白浓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14.099,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血浆S-100β蛋白浓度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599,P=0.461)。分组与各时间点血浆S-100β蛋白浓度无交互效应(F=0.288,P=0.678)。各时间点血浆S-100β蛋白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从循环开始至DHCA时血浆S-100β蛋白浓度影响最大(P<0.001)。复温再灌注45min后血浆S-100β蛋白浓度最高((?)±S=17.59±0.35 ng/ml),但与DHCA60min时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289)。3、体外循环后犬血浆MBP浓度缓慢升高,至DHCA60分钟,犬循环恢复开始重新灌注时,血浆内MBP浓度明显升高达最高值((?)±S=4.17±0.88 ng/ml),在复温再灌注45分钟时血浆MBP浓度又明显下降甚至低于体外循环开始时。实验组和空白组不同时间点血浆MBP浓度有统计学差异(F=44.999,P<0.001),实验组与空白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1.988,P=0.196),不同时间点血浆MBP浓度与分组之间无交互效应(F=1.081,P=0.376)。前二个时间点,犬血浆MBP浓度变化不大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DHCA结束恢复脑灌注时犬血浆MBP浓度与前二个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01),当脑复温灌注一段时间后,至复温再灌注45分钟时血浆MBP浓度又恢复甚至略低于体外循环开始时水平,与DHCA60分钟,犬脑刚恢复灌注时有统计学差异(P=0.001)。4、体外循环后犬血浆TNFα浓度缓慢下降,至DHCA 60分钟,犬循环恢复开始重新灌注时,血浆内犬TNFα浓度达到实验最低值((?)±S=316.17±3.07ng/ml),在复温再灌注45分钟时血浆TNFα浓度又缓慢上升,但没有恢复到体外循环前的水平,不同时间点间差异虽有显著性差异(F=4.258,P=0.015),但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多重比较(即两两时间比较)后发现各时间的TNFα浓度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152)。并且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无显着性意义(F=1.108,P=0.323)。不同时间点血浆TNF-α浓度与分组无交互效应(F=0.614,P=0.613)。5、体外循环后犬血浆VCAM-1浓度逐渐升高,至复温再灌注45min达最大值((?)±S=35.14±3.26ng/ml)。两组间不同时间点血浆VCAM-1浓度有显着性差异(F=15.838,P=0.001),两组间血浆VCAM-1浓度无显着性差异(F=0.525,P=0.489)。不同时间点血浆VCAM-1浓度与分组无交互效应(F=0.077,P=0.972)。在实验的前叁个时间段,犬血浆VCAM-1浓度变化不大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从DHCA60分钟至复温再灌注45分钟时段中增长幅度较高,并产生统计学差异(P=0.013)。即在犬脑部温度逐渐恢复后,外周血重新灌注后一段时间血浆中的VCAM-1浓度开始明显增高。6、从Ngb mRNA表达与相关脑损伤指标的相关分析可得出:Ngb mRNA的表达变化与血浆S-100β蛋白在DHCA过程中存在正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为:0.4603,P=0.004),相关较密切。7、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DHCA及复温再灌注后脑皮质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明显,部分呈气球样变,线粒体嵴减少、脱落;细胞膜连续性完整,双层结构显示不清;溶酶体增生明显,并可见吞噬的线粒体。对照组与实验组脑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1、Hemin预处理可提高DHCA不同时期Ngb mRNA的表达,但由于拷贝数量级较大,统计学差异并不显着(F=5.153,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改善DHCA期脑损伤的作用并不明显。氯化高铁血红素和缺氧所诱导的NGB表达存在不同机制,并且Hemin诱导的脑红蛋白mRNA表达明显慢于缺氧诱导的表达。2、由于目前尚不能显着刺激Ngb mRNA表达,故脑红蛋白在DHCA条件下的脑保护作用并不明显,其机理及作用途径仍需进一步研究。3、血浆S-100β蛋白、MBP、VCAM-1可作为DHCA条件下脑损伤早期的敏感指标,其中以S-100β蛋白、VCAM-1为佳,MBP次之。TNFα并不适宜作为DHCA条件下脑损伤早期的敏感指标,其在DHCA条件下脑损伤的双重作用仍需进一步探讨。4、从Ngb mRNA表达与相关脑损伤指标的相关分析可得出,脑红蛋白有望成为DHCA条件下脑损伤早期一种新的敏感指标。其在脑损伤的诊断、预后和保护作用有待于更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5、脑损伤后血液中神经系统相关蛋白质时间—浓度曲线关系,综合分析多种标志物动态变化比检测单一神经系统相关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对判断脑损伤程度、评估预后、调整治疗方案等更有临床意义。
马征[3]2017年在《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与TNF-α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叁高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影响着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有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再通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血管再通后虽使组织细胞重新获得了新鲜的血流,避免了进一步的缺血缺氧,但随之而带来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也是目前最突出且研究热门的问题。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当组织重新获得血流后,组织器官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出现新的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了多种复杂的病理过程,炎症反应是参与其中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其最终作用结果可导致神经元损伤死亡。炎性因子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脑缺血后容易表达,以此做为观察指标,可以较好的模拟人体内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我们知道,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目前关于甲状腺激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IR)作用的报道相对较少。本实验通过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了甲状腺激素(Triiodothyronine,T3)对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因子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了甲状腺激素在炎症反应通路中的作用,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T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缺血侧皮质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将96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T3组、IR组、IR+T3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模型,假手术+T3组及IR+T3组在造模后1h再灌注后6h分别腹腔注射甲状腺激素l0 ug/100 g,其余两组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大鼠麻醉苏醒后24h,根据Longa5分制法对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再灌注24h后取脑组织。用2,3,5-氯化叁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灶的面积百分比,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结构的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NF-κB mRNA、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血侧皮质NF-κB、TNF-α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IR+T3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灶面积百分比较IR组的明显降低(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IR+T3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3.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假手术+T3组大鼠缺血侧皮质NF-κB mRNA、TNF-α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大鼠缺血侧皮质NF-κB mRNA、TNF-α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多(P<0.05);与IR组相比,IR+T3组大鼠NF-κB mRNA、TNF-α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P<0.05)。结论1.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甲状腺激素的保护作用是通过下调炎性因子NF-κB、TNF-α的表达来实现的。
姜方帅[4]2014年在《HMGB1、NF-κB及TNF-α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核因子-κB (NF-κB)、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HMGB1、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数据表明,HMGB1、NF-κB及TNF-α在脑胶质瘤中均有表达。且HMGB1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脑胶质瘤中表达量无明显变化,NF-κB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表达量上调,TNF-α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表达量反而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GB1在脑胶质瘤中细胞的阳性表达率约为69.23%, NF-κB在Ⅰ、Ⅱ级脑胶质瘤中细胞阳性表达率约为40.90%,在Ⅲ、Ⅳ级脑胶质瘤中细胞的阳性率约为72.41%。TNF-α在Ⅰ、Ⅱ级脑胶质瘤中细胞阳性表达率约为73.91%,在Ⅲ、Ⅳ级脑胶质瘤中细胞的阳性率约为20.68%.NF-κB及TNF-a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的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NF-κB及TNF-α表达负相关(P<0.05),HMGB1与NF-κB表达正相关(P<0.05),HMGB1与TNF-a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1、HMGB1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脑胶质瘤中均呈现出高表达,而在正常脑组织中HMGB1无表达,这说明HMGB1在脑胶质瘤的产生发展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但HMGB1与胶质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2、正常脑组织中无NF-κB的表达,在Ⅰ、Ⅱ脑胶质瘤中NF-κB的表达量明显低于Ⅲ、Ⅳ脑胶质瘤,这说明NF-κB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化程度正相关,恶性程度越高,NF-κB的表达越强。3、TNF-α在正常脑组织及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负相关,Ⅰ、Ⅱ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Ⅱ、Ⅳ脑胶质瘤,这说明随着肿瘤的恶化,TNF-α的表达水平反而下调。4、TNF-α可能对脑胶质瘤的增殖,转移、侵袭起到抑制作用,而HMGB1、NF-κB可能对脑胶质瘤增殖、侵袭、抗凋亡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反义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脑缺血中的早期表达[D]. 王爽. 浙江大学. 2002
[2]. 深低温停循环中脑红蛋白表达及其脑损伤防护意义实验研究[D]. 邹小明. 第一军医大学. 2007
[3].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与TNF-α表达的影响[D]. 马征. 郑州大学. 2017
[4]. HMGB1、NF-κB及TNF-α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姜方帅. 中南大学. 2014
标签:神经病学论文; 体外循环论文; 脑缺血论文; 缺血再灌注损伤论文; 肿瘤坏死因子论文; 脑组织论文; 脑胶质瘤论文; 脑损伤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