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_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_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技术创新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12(2002)05-0016-03

加入WTO后的一段时期, 将是我国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我国产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严峻的挑战。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正在全球展开。加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为紧迫的任务。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立足于高起点,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贯彻超越战略,产业升级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促进高技术产业成长,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之一是全面买方市场开始出现,从生产资料到消费资料,从城镇市场到农村市场,99%以上的产品都处于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状态,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加工工业开工率一般只有60%左右,市场需求不振,物价低迷,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目前的产品过剩是在人民收入和消费都处于低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到抑制,以及产品供求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大量依赖进口等情况下出现的。当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成套设备、精密机床、远洋船舶等产品,有50%以上依赖于进口,而出口产品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此外,农村市场适销对路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品种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需求。以上这些实质上都是产业升级滞后于消费和生产发展需求的集中表现。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历了产业革命、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高技术化)等阶段。产业结构的演进和高度化,是由产业技术进步推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了传统产业而居于主导地位。我国的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正在向工业化的中级阶段迈进,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随着我国加强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以及企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进一步向重化工业化方向倾斜,同时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为导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在实现再次重化工业化的同时提高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

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展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

1.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程度较低。我国一直存在着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的矛盾,表现在原料工业的供给不能适应加工业的需求。虽然这个矛盾现在有所缓解,但这是由加工工业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造成的。所以一旦经济回升,这个矛盾仍会很突出。产生这个矛盾的根源在于加工工业的技术水平落后,物耗比重太大。我国12种主要原料的消耗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我们用同样的原料消耗, 生产出的价值量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甚至1/6。由于技术进步缓慢,我国原料工业在制造业增加值结构中的比重,1993年是35.6%,不仅高于美国1965年28.8%的比重,甚至高于印度1963年29.6%的比重。正是技术落后,导致我国的高加工度化程度相当低。

2.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水平偏低。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而技术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业化比重低。我国加工工业在高速扩张中走的是一条数量扩张的道路,工艺水平和技术体系没有相应升级,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及其比重提高相当缓慢。从国际制造业结构演进的趋势看,技术密集度高的机电产业是不断上升的,因其是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所以其增值比重也是不断上升的。日本制造业增加值结构中,机电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14.5%上升到1998年的45.1%,而我国1995年机电产业在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只占22.4%,由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不能对产业结构高度化起到有效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加工工业中技术集约化的发展。

我国经济已告别了“短缺经济”,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实质上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外在表现,而这正是造成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为了解决目前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必须调整和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性任务。

二、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我国虽然在“八五”和“九五”计划中都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但总的来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是:

(一)科技与经济分离的旧体制阻碍了产业技术进步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与经济并没有做到协调发展。企业作为单纯的生产单位,只关心生产,不关心技术创新,缺乏创新开发能力。中央和地方尽管都设立了一批科研机构,但大量的科研力量游离于经济主体以外,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开发不能同市场和生产紧密结合,浪费了大量的科技资源,这是造成产业技术落后的最重要原因。

(二)企业内尚未建立起促进技术进步的机制,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目前,我国科技投资严重不足,而且有限的科技投入主要靠国家,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全社会投入的比重不到30%,企业销售收入中用于技术开发的比重还不到1%,在国外企业界来看,这一比例如果低于2%,企业将难以生存。目前,我国6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未建立起技术开发机构,而在已建立的技术开发机构中又有一半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开发。由于缺乏新产品、新技术,又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三)缺乏技术资源是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影响产业升级的资金和技术诸因素中,归根到底是由于缺乏技术创新机制,80年代以来,我们用几百亿美元引进了上万项技术和设备,这对于推进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消化创新的投资很少,重视引进设备而忽视引进技术,重视硬件而轻视软件。据调查,引进技术中有近60%是为了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30%是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只有10%是为了获得技术。近年来我国企业引进技术构成中,设备引进占72.8%,元器件引进只有5%。 “八五”期间,国家对17个项目安排了124亿元资金用于引进, 但其中用于消化吸收的只有4亿元,只占总投资的3.2%,这种情况导致我国许多企业不得不再次引进。

(四)投资结构调整不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这是必要的,是结构调整的要求,但是,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投入却明显不足,以致我国技术改造投资已连续3年没有完成计划。 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积极性的根源是企业体制改革落后,尚未建立起企业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使国有企业在对“三资”企业、乡镇企业以及进口产品的竞争面前,显得非常被动。

在以上各种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中,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最终都可归结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这一深层原因。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是互为条件的。一方面,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实现产业的高度化也是为再次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和条件,只有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才能不断地为再一次的技术创新提供更高的技术基础和条件,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层次不断发展。

三、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和关键

(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高新技术化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大力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的高技术化和信息化,并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龙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高技术产业是在本世纪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其中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最为强劲,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已成为美国的第一大产业,在日本则是仅次于汽车的第二产业。高技术产业符合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标准,具体表现在:(1 )产业关联度大。据有关资料,1993年全世界的GNP中,有65 %与电子信息技术有关。对信息产业投入1 元,可以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激发出6.78元。又如美国微软公司每增加1人就业,就可为其他行业增加6~7 个就业机会;(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极大。 美国过去三年的经济增长中高技术产业占了27%的份额,而传统的支柱产业——汽车业仅占4 %的份额,1996年GNP增幅中有1/3来自信息产业;(3)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4)高技术产业是高速发展的产业,增长迅速。 如美国微软公司产生不到20年,资产已高达1500亿美元,产值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5)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由于高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适合了消费者消费结构升级和生产者的需要;(6)技术进步快, 产品升级换代快,成本下降迅速。

(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就是技术进步。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这是美国20世纪第二个最长的增长期,失业率1997年底为4.6%,是25年来的最低水平,通胀率30年来最低为2%以内。美国硅谷一年的产值竟达4000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实力令人惊叹。在美国,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占20%左右,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高达60~70%。可见,科技进步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这就证明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索洛的名言:“经济增长就是技术进步”。1996年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投资为61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41.5%,超过日本和欧洲对信息技术产业投资的总和。结果是美国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迅速占据了更多的世界市场份额,并带动了已有产业产品科技附加值的提高和产品应用性的扩大。美国经济的繁荣靠的是发展知识经济和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实现的。

“知识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从产业革命以来,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越来越大。人类经济时代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是核心资源,经济的发展将取决于这一战略性资源。知识经济首先表现为知识产业化,即知识取得独立的产业形式,形成新的知识产业,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的产业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知识经济不仅表现为知识产业化,还表现为产业知识化,即用知识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技术化和知识化程度,从而促进了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得以提高。我国发展知识经济可使产业结构的低度化升级,加速实现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如果不抓住机遇发展知识经济,那么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只能在低层次上进行。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所在。

标签:;  ;  ;  

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_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