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论文_石琳琳,刘松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论文_石琳琳,刘松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2农场中学教师 石琳琳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2农场中学教师 刘 松

课标要求及分析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学习水平为掌握,学习内容是朗读。前提是用普通话。

第二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欣赏、体验、领悟、获得,学习水平为领悟,学习内容是文学作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其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针对本单元教材“珍爱我们的家园”的内容专题,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达。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情分析:

优势:初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情感丰富。

劣势: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物,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对印第安人的历史和对土地的深情理解不深刻。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标“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与本文饱含深情的特点,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依据课标“注重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和学生缺少细致的体会,我预设教学难点为: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1、通过通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课文内涵。

2、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学习目标:

3、通过对课文内涵的解析,学生理解“神圣”,体会人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背景简介 (预设时间5分钟)

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在1854年之前,这座城市是属于崇敬自然地印第安人的,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抱着敬畏的态度。到了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州政府想用15万美元买下这200万英亩原本属于印第安部落的土地。

此时此刻,作为印第安人的一份子,你想对购买这块土地的白人说些什么?

当时的印第安酋长西雅图,他在离开这块与他共同生活的土地前,发表了一场著名的动人心弦的演说!

【点评: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便于学生了解印第安人的历史和对土地的深情。】

二、揭示课题(预设时间8分钟)

1、西雅图演说的题目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请同学齐读课题

西雅图酋长在描绘他所居住的土地时用了一个词——“神圣”,神圣的意思是什么?(极为崇高、庄严),以你的经验,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土地?(肥沃、美丽、壮观)

我们一般会用肥沃、美丽等词语来修饰,西雅图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土地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点评: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记忆,自由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文本学习。】

三、初读课文,读出神圣(预设时间8分钟)

1、学习字词

第一组:潺潺、嗡嗡。

生读,注意纠正“嗡嗡”的读音。读了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象?

第二组:松脂、麋鹿、骏马、雄鹰。

生读。读了这四个词,你仿佛又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第三组:婴儿、眷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默读课文,围绕“神圣”,你了解到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点评: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根据文本而“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学会收集信息资料,并能合理联系文本内容表述出来;在问题引导过程中,并尝试当堂训练,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研读语句,理解“神圣”(预设时间8分钟)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1)这里的沙滩:海岸线优美,海水澄澈洁净

(2)这里的耕地:纵横交错,植物吮吸着土地的营养,快速地成长,远远望去,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3)这里的山脉:连绵起伏、群山环绕,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宝库

(4)这里的河流:清澈见底、映出蓝天的影子、映出白云的影子、还映出了山上树木的影子,好像一面五彩的镜子。

(这里还有闪闪发光的松针、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蓝天上悠悠的白云,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新鲜、那么纯洁,没有被污染、没有被破坏,仿佛置身于仙境。)

(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一起朗读这段话)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热爱土地的这种本能,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种本能,但是印第安人却不一样,他们把青草、绿叶、花朵当做--?,把麋鹿、骏马、雄鹰当做---?)

(兄弟姐妹之间产生的感情叫---?)

(是亲情让印第安人与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

(听到家园这个词?你心中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温馨、幸福、和谐的感觉)

(多么温馨、幸福的场面啊!这片神圣的土地对印第安民族来说真是太珍贵、太重要了,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节,从这段中找出句子来回答,这片神圣的土地,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如此珍贵、如此重要?)

2、读课文第三节,说说这片神圣的土地,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如此珍贵、如此重要?

理解: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

(同学们,让我们用诵读来赞美一下这片神圣的土地吧)

【点评: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已经产生了在读中悟情,读中悟法,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五、投入感情,诵读“神圣”(预设时间6分钟)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 )的。每一处( ),每一片( ),每一座( ),每一条( ),每一根闪闪发光的( ),每一只嗡嗡鸣叫的( ),还有那( ),蓝天上的(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 )和( )中,都是( )的。我们和大地上的( )、( )共同属于一个( )。

【点评:这样的设计,目的在引导、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操作不但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度拓展,同时也是启发学生对写文章选择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指导。】

六、拓展延伸 深化神圣 (预设时间5分钟)

欣赏配乐朗读《地球万岁》。

【点评:在学生充分领悟土地神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配乐朗读《地球万岁》,将学生的兴致发挥到本堂课的一个最高点。】

总体点评:

阅读语感是人的一种基本语文素养,朗读应该清晰、响亮,有感情,是化无形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既是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在《课程标准》中有所体现。这节课教师创设了一个由神秘紧张变得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学有所获。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优点:

1、在读中咏味

王老师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的手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通过美读揣摩,让学生感受到印第安人对故土的深情。教学中,师生不断地的有效互动,基本达到了与文章、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2、在品中咀味

有语文味的教学必在品词品句上下功夫。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要善于从课文结构特色处或情感磅礴处切入,石老师在这点上做得很好,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逐句推敲。

3、在写中回味

语文教学绝不能仅停留在朗读和感悟层面,还要让学生有实质性的动手写的训练,石老师做到了“指导方法,读写结合”。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训练,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论文作者:石琳琳,刘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论文_石琳琳,刘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