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国民教育越来越重要。新型的教育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授,而是更注重德智体美劳教学同步进行。21 世纪的新的教学教材更多结合实际的积极正面素材,让学生们既能学到知识,也能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塑造自身的品德,成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正向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数学德育素材教学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具备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的优良品德,让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此,我想浅谈一下灵活运动德育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1 利用数学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现在数学课本中有关生活知识的素材非常丰富,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教师的教学,也便于学生们分享吸收。例如,在四年纪上《数学广角———优化》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幅教学图片:家中来了客人,乖巧的小明帮妈妈烧好开水并为李阿姨沏好茶。简单直观的画面让同学们了解到合理安排生活时间的重要性,同时也知道从小就应养成勤做家务的好习惯,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也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中,结合三角形的边长特点对“小明上学走那条路最近?”进行展示, 先让学生们思考小明同学上学的可行性路线,再抛出最终问题———最近的那条线路。多数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求知欲会被充分激发, 他们会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思考与交流中,通过结合自己上学的经历来判断最短的路线,将自己的上学路线画出来,向老师及同学讲解自己的想法,过程中多使用到“我每天都会怎么走,我如果先去某位同学家就会花费更多时间”之类的案例。这种素材会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深刻的思考,使学生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避免上学的途中贪玩。这种能与生活挂钩的教学内容能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重点知识也能更容易被学生吸收。
2 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重视国情、爱护环境的公德心古语有云“三岁看老”,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念应该从小树立。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必须对社会的发展承担责任,尤其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日趋恶劣”的问题,那么肩负未来重任的花朵们就需要在学习中对“环保社会,和谐社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大数的认识》教学中,课本素材介绍我国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总人口数约为14 亿人,许多学生对“亿”这个单位并没有很直观的概念,当不以“亿”为计数单位时,直观的数字“1339724852”人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他们会很清晰地了解到“亿”原来是这么大的计数单位。同时,他们也会对我国“人口多”的基本国情做初步的了解。由于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9%,即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当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概念认知时,他们就能认识到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迫切性以及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必要性。
关于“环保社会”的建设,四上数学课本中也有经典的教学素材。课本第112 页第三题的图片的主题是“我不用一次性筷子”,图片附有解释性数据: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000000000 双( 用万作单位为———万双、用亿作单位为———亿双) 需要砍伐25000000 棵树(用万作单位为———万棵树)。如此直观的数据,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的生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结合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不用一次性筷子”,就可以保护许多片美丽茂密的大森林。在《笔算除法》的例6 教学素材中,如何对环保小组进行分组也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进行思考。诸如此类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保护不是成人专属的公益行动,它应该是每个人从小就应培养的公德心。
3 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民族自豪感在《数的产生》一课的教学中, 学生能够获悉古时候人们计数的一些方法, 了解数字产生发展的过程。在四下《小数的意义》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小数的产生》,知道小数是我国最早出现和使用的,了解到早在3 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数学难题时就已经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在13 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将徽数改称为小数。而在西方,小数出现得很晚,直到16 世纪数学家克拉维普斯才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这些历史都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让学生在尊重古人成果的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算盘作为我国古代发明的标示性产物,对推动数显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作为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 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至今仍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因此珠算教学也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的学生对算盘的产生和应用也都有着非常全面的了解。
这些相关的数学史料让学生看到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经久不衰的“鸡兔同笼”,举世瞩目的“圆周率”,都是先祖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知识遗产。知史方能明智,学生们对于历史的学习能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发展趋势,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与发展目标,同时培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责任心, 为我国乃至世界数学的不断深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 充分挖掘出小学数学教材中德育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德智全方位的教学。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我们坚信,一切从点滴做起,一定能获取德育、智育教学双丰收,一定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出一批批德育双馨的栋梁之才!参考文献1 廖运章等.基于新课标的数学教材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2 丁新胜.试论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结构与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2006(01)
论文作者:成江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素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德育论文; 小数论文; 我国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