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_许剑华

广州市从化区青少年业余体校

摘要:柔道作为一种竞技体育,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要求较高。青少年学习柔道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自信、自立的性格。可以说,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对于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来,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柔道运动;青少年;问题

引言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培养是柔道项目发展的基石,直接影响柔道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中国柔道事业发展前景。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青少年柔道运动的发展与柔道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柔道运动的公众关注度很低。获得的社会支持少;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选材面非常小,愿意从事柔道运动的青少年很少;业余训练出勤率低,柔道运动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好的柔道运动员苗子较缺乏,而且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基层的训练经费保障不足,教练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所有这些使基层青少年柔道运动呈现出低水平和不平衡的发展状况。现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一、柔道运动的简介

柔道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二、柔道运动在我国开展的简述

(1)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柔道运动这门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普通高校的师生对柔道这个项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误解,认为练习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功夫高深,其实不然。

(2)柔道运动有国群众基础不理想,大专院校也是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两点:1)了解程度太低,没有真正认识到柔道这项运动的文化,技术与价值所在。2)高校柔道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同时具有高学历,高竞技水平,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柔道人才很少,这两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柔道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通院开展缓慢。

2009年5月16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柔道分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生柔道协会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项目普及与推广,对柔道项目的礼节,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提高该项目的易学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会性,加大柔道项目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以开设选修课和组建学生柔道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立体化推广,筑起中国柔道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道柔道人才的重任。

三、当前柔道运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

1.1 社会上对于柔道运动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很多人都认为,只有那些长的“又高又壮”的的人才可从事柔道的训练,又或是经过长期的柔道训练会让人主得“又高又壮”。实际上,柔道是根据体系进行划分的,一共分为八个级别,最小级别为 48kg,最大级别为 72kg 以上。

1.2 家长的偏见。

很多家长在择业上的观念特别落后,学生对于柔道的理解也有错误,许多家长更多侧重于将参加柔道训练当成是学生升学的一项工具,而非真正去从事这门行业。许多学生本来参加到柔道的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成就,突破自己。而实际上柔道运动人才的成功率极低,而且淘汰率非常高,很多人在长期的、枯燥的训练中退缩了。

1.3 教育功利化影响着青少年柔道的运动发展。青少年柔道运动人才的培养、选择等都会来源于家长工是学校的阴力,导致目前基础级的柔道运动中选材面特别小,训练的出勤力极低。

2、竞赛机制不健全

2.1 赛机制不完善。

如比赛次数少,这也是影响运动员积极训练的最重要的因素。以南京为例,一直到现在为止,都未设置过青少年级别的柔道比赛,基础级别的柔道队员每一年只可参加一次省级的比赛,如果运动员无法及时被选招就会被淘汰。从培养角度分析,竞赛数量较少,是制约运动员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不符合体育人才的发展需求。由此可见,确保比赛频率,可激发运动员对比赛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让运动员在实际的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2.2 保障机制的缺乏。

目前制约着基础级青少年柔道运动的因素包括了运动成绩奖励、教练员培训、经费投入等。比如说,对于柔道运动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保障不足。运动员培养经费已从过去完全由国家承担变成了家庭承担,一些家庭收入低,无法承担大笔费用的开销。还有就是对于柔道的运动可持续发展保障不足,如未有教练员培训机制等。

3、道运动的特点

第一,柔道运动的技术复杂,培养周期长。据调查,柔道运动员从基础训练的培养到成熟需6~ 10年,有些甚至需要12年。第二,柔道运动的损伤率较高。根据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柔道项目运动损伤率仅次于排球和棒球,排在前3位,高达1.94%。我国学者在对安徽、河南等10支柔道队进行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柔道运动员的总患病率为70.67%。损伤发生年龄集中在16~ 20岁(64%),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青少年柔道运动的发展。

四、柔道运动对各类素质的促进作用

1.柔道队对文化品行、身心素质的促进作用

1.1柔道的技术动作是由全身协调配合,它能很好地促进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协调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另外柔道训练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学习工作中压力比较大,通过柔道训练可以化解心理压力,从而保持最佳身心健康状态学习。在柔道练习中,每完成一个动作,都伴随着柔道特有的大声叫喊,发出“嘿哈! ”的声音,这种发声叫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喊能使自己兴奋起来,增加自信心,起到凝神壮胆的作用,同时也能将学习上的压力,烦恼等抛在脑后。

1.2练习柔道的同时也是一种认知过程,柔道不仅蕴藏着力学,在训练和竞赛中还蕴藏着历史、哲学、医学、伦理等文化内涵。通过柔道基本知识的教授,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还可以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进行智能教育,领悟东方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知识面。

2、柔道对道德素质的促进作用

柔道教人做人的道理,懂得相互尊重,学会遵纪守法,从而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柔道的比赛不是终极目的,是练习遵守规则、尊重和守纪律的手段。柔道不仅要求练习者学习柔道的技术,更注重对柔道礼仪、道德修养的学习和遵从。一个柔道练习者,他的言行举止体现着他本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性,而柔道教育的实质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

3、柔道对智力发展、意志品质的促进作用

3.1柔道学习是对练习者意志品质的全面锻炼和培养。柔道推宗“以礼始,以礼终”的精神,贯穿“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所以学习柔道,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自信、坚毅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七次跌倒,八次爬起“,柔道练习者也只有以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刻苦磨砺,方能有所造诣。

3.2尽早参与柔道练习可以通过改善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技能状况,全面发展观察力,广泛地训练记忆力,启迪诱导想像力,帮助提高思维力,为智力开发创造良好的生理环境条件。素质教育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柔道恰好是培养练习者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发挥想像力的新兴学校体育运动项目。现代柔道运动是从远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而发明的简单搏斗方法中,经过历史的演变、完善和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从另一种角度来讲,柔道没有人们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发展就不会有现在的柔道和将来的柔道。因此可以看出,学习柔道能很好地促进智力发展。

4、柔道对激发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促进作用

柔道的练习场馆都会在正中央悬挂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上课的教练和学生在每天上课下课之前首先要在国旗下整队集合,向国旗行礼,随后全体高声重申柔道的精神:“礼义廉耻! 克己忍耐! 百折不屈! 忠孝爱国! ”。柔道课堂教学经常需要分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既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又要为他人的学习负责,全组为全体成员的成功而努力,并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它强化了一种团结,整齐,自信,自豪,吃苦的氛围,这样能增强民主凝聚力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而柔道本身要求每个人都要经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别人而训练,因为柔道的要求的就是一种人人关心,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团结精神。柔道的学习就是这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造就一颗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五、改善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问题的对策

1、积极完善相关保障体系

第一,优化青少年柔道运动竞赛体系,使其朝着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良好的竞赛体系可以带动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力。在优化柔道竞赛体系过程中,应根据当前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调整竞赛级别。在普通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加大柔道业余教育力度,提高柔道业余人员的水平,为后续选拔高水平柔道运动员奠定基础。

第二,有关部门应积极完善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人才培养与医疗保障制度。当前,柔道运动的投入费用与职业伤病是青少年运动员与家庭的主要顾虑,部分潜力较大的运动员受家庭条件影响,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柔道运动中。针对这一情况,地方政府可以对体校加大财政拨款力度,给予家庭困难的柔道运动员一定的费用优惠以及训练补贴,切实减少柔道运动员家庭与体校的经济压力。对于存在职业伤病的运动员,地方政府应切实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降低青少年运动员治疗伤病的费用,同时由专人跟踪运动员的伤病康复情况。除此以外,拓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渠道,并通过专业文化课程提高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升学率。

第三,尝试“就地取材,就地训练,就地出成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引导教育系统直接参与对

柔道后备人才的培养。尝试“就地取材”就是通过在有一定优势的普通学校设立“柔道传统项目学校”等形式,鼓励普通学校借助体校的教练员力量自主招生,并在学校进行自主培养。为此,需要国家体育管理部门与教育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给予这些学校在招生指标和培养收费上一定的权利,从而调动普通学校的积极性。在柔道运动人才的培养中实现“双赢”。

2、坚持“体教结合”发展方针

青少年柔道运动是对运动员专业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双重考验,“体教结合”这一方式既能弥补专业技能训练中的不足,又能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优势,有利于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的长远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差,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运动员学习时间与运动时间难以有效规划。由于柔道运动自身的特性,选手若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这进一步减少了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学习时间。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部分运动员进入高等学府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学校与体校要强化沟通,合理安排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与训练时间。对于文化功底较差的运动员,可在训练之余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文化课程学习效果。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逐渐成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柔道运动的淘汰率高,职业生涯相对较短,因此,必须考虑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后续发展。在培养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过程中,必须确保文化教育的地位,严格考核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与职业素养,使其无论在职业生涯还是之后的生活中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做好青少年柔道运动在普通中小学的宣传工作。体校积极派遣专业人员入驻普通中小学,为体校青少年柔道运动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使体校与普通学校优势互补。当地教育部门与体育管理部门之间要积极沟通与合作,简政放权,提高普通学校的参与度,为潜力较大的柔道人才提供发展平台。

3、借助北京奥运的契机,大展奥运金牌项目的魅力

特别是冼东妹这个冠军典型,借助商业运作,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展示自身的魅力。其次,可以建立和完善各级柔道运动协会,尝试开展柔道运动的社会等级认证制度。所谓社会等级认证制度,就是借鉴跆拳道的做法,将柔道运动从单纯的奥运竞技项目中解放出来,尝试实行竞技型柔道与普及型柔道并行的体制,通过对柔道运动的技术要求进行社会推广性质的简化,

借助柔道运动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展普及型柔道运动的社会等级认证(如柔道一段、柔道二段或是柔道白带、黄带、黑带等)以广泛吸引社会人士参与柔道运动,提升社会对柔道运动的关注度。社会等级认证制度的实质是借助社会力量,推动柔道运动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从而吸引各种社会力量来支持柔道运动的发展,这个工作既有利于扩大柔道人才的选拔面,也利于解决一部分基层柔道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出路问题。

4、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柔道训练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的趋势。传统高强度、枯燥的训练难以对青少年运动员发挥激励作用,不科学的训练方案不仅难以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水平,甚至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较大伤害。因此,科学有效的训练内容与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讲解专业知识,利用趣味性的娱乐方式强化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使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与娱乐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内在修养,进而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柔道运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道路较为坎坷,承担着学校、家长、社会的多方压力。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家长需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包括柔道运动在内的体育运动。政府应加大青少年柔道运动的宣传力度,完善柔道竞赛机制与保障机制,减少家长、学生的后顾之忧。体校教练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创新训练内容,切实关注每个运动员身体情况。

参考文献:

[1]孙晓芳,王峰.青少年柔道教学训练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5

[2]姚增泰.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

论文作者:许剑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青少年柔道运动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_许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