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规划设计院
摘要:我国在设计房屋建筑时经常会运用到砌体结构,尽早的发现砌体结构中的缺陷并且合理的解决,有利于保证房屋建筑的稳固。本文简要阐述了房屋建筑砌体结构的含义,深入分析了砌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等,并且还探究了砌体结构中关于抗震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此提高房屋建筑物的使用质量,仅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砌体结构;设计;抗震
砌体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作比较,前者能够节约更多的资源和材料,比如钢材、水泥等。而且在砌筑过程中不需要运用特别的技术设施和模板,操作简单、不复杂,能够普遍的应用,同时还适宜绿色环保的观念,有效地节省木材。
一、房屋建筑中的砌体结构的概述
砌体是一种常见的制造墙体的材料,它多数时候用在民用建筑中。砌体的结构由砂浆砌成的墙体和块材组成。建筑物中主要的受力构件是柱,它主要是由砌材构成的结构。砌体结构具体有石结构、砖结构以及其他材料组成的砌块结构。它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种类,一个是无筋砌体结构,另外一个是配筋砌体结构。在我国的中小型城市或者一些城镇习惯应用砌体结构,而且范围较广。因为砌体结构的材料易得,而且具备较强的持久力,较好的大气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质和保温功能等优势。然而,砌体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它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的自重和体积都比较大,砌筑工作任务重等。最严重的问题是,砌体结构会因为这些方面的不足导致抗震功能不强。如果发生地震灾害,砌体结构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容易导致房屋坍塌等现象,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设计砌体结构时存在的问题
1、对于砌体结构的设计不科学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该注意遵循统一的规定标准和要求进行,遵守有关的法律规定,符合安全指标。我国颁布的相关的房屋建筑抗震规定提出,在房屋建筑中应该符合法律规定,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善房屋的抗震功能,在地震来临时能够更好地维护人们的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设计房屋建筑砌体结构时,会经常发生房屋超层或者超高的情况,这样不符合建筑规划的原则。在建筑物的底层作为商业店铺时,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有时房屋的高度甚至会超过规定指数的1米以上。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房屋建筑的抗震功能。
在设计住宅中的砌体结构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也会不按照规定的设计标准进行。为了吸引购房者,地产商会为了满足购房者的心理需求,不按照建筑的砌体结构进行设计。比如,为了为购房者创造大空间的客厅,会设计出打开闸或者制造比较大的门洞,这样会导致门洞间墙的距离只有24cm。或者为了为购房者提供部分大空间的房间,会选择在建筑的顶层或者地层建立“混杂”结构系统,其它部分运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内框架。当这些局部的尺寸与需要不相符,建筑结构出现混杂时,房屋建筑砌体结构设计中往往没有与之相关的加强措施,无法及时应对这些临时事件,会使房屋建筑砌体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进一步降低。
2、砌体结构设计不完善
或是由于抗震理念树立的不到位,或是由于进行房屋建筑其结构设计的经验不足,或是由于设计者专业水平不够,在房屋建筑砌体结构设计时总是会出现不完善的现象,或是忽视建材采用标准。例如,在多层砖房砌体结构设计时,有时相近的多层砖房也会采用等级相差甚远的砌体或是采用区别较大的抗震措施。在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上,有些设计有较大的富余,有些设计则会设置的不足,并且多数设计会出现设计不完整或未交待清楚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房屋建筑砌体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1、抗震概念设计
在房屋的高度和层数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多层砌体承重房屋,墙的厚度应该不小于240 mm。并且由于砌体结构的高度层数与地震灾害中建筑的破坏程度成正比,采用砌体结构的房屋建筑的总层数不应超过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中所要求的条件。在结构体系上,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率先使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同时注重提升墙体中薄弱环节的抗震能力,使墙体均匀受力并避免因一处破坏导致整个墙体乃至整个单元结构的坍塌。在立面布置与平面布置方面,建筑的平面布置和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最好做到规则、对称,平面形状应有良好的整体作用。如无必要情况,在房屋建筑的屋顶不要有大会议室等空旷房间,在房屋建筑的底层不要设计较多的大门洞,即使一定要进行这样的设计,也要有必需的配套方案来加强薄弱环节的设计与建设,以弥补由此造成的不对称等情况,防止房屋建筑抗震性大幅度降低。
2、抗震设计中的抗震措施
在布置与实施具体的抗震措施之前,要注意抗震计算工作。抗震计算是房屋建筑砌体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实施抗震措施提供数据支持,使得抗震措施能够准确有效的解决安全隐患。可以使用拟静力法即底部剪力法进行一般性的计算,但是也要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因具体情况而异的地震效应,灵活的进行计算。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方面,正确使用构造柱能有效提高砌体结构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而且圈梁的设置经事实证明对抵抗地震灾害也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圈梁还有经济方便的优点。但在构造柱的使用中,要注意设置构造柱不能破坏或改变砌体的刚性性质,并且构造柱的截面不能太多,构造柱也不能有太多的配筋。构件间的连接方面,构造柱应与每层的圈梁连接以保障房屋建筑的顶盖的稳定。为达到最佳抗震效果,构造柱与砖墙的连接处最好砌成马牙搓。墙体转角、T字或十字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以保护墙与墙的连接处,加强这一薄弱点的抗震性能。构造柱应从下一层伸到屋顶间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来稳定屋顶间的连接。悬臂构件的连接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女儿墙的稳定措施6度~8度时,240 mm厚无锚固女儿墙高度不宜超过0. 5 m。各处间的连接属于房屋建筑的薄弱部分,尤其应该加以关注,采取加强措施。房屋整体性及刚度方面,要注意提高砌体结构房屋建筑的整体性与刚度,这是由于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和空间的整体刚度能够对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四、结语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一旦发生地震,造成的后果会越来越恶劣。降低地震灾害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增强房屋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因此,现阶段的建筑学一直在探究增强房屋建筑抗震功能的方法。而且,我国在设计房屋建筑时经常会运用到砌体结构,尽早的发现砌体结构中的缺陷并且合理的解决,有利于保证房屋建筑的稳固。同时还需要相关的建筑人员合理的设计抗震的结构,这样不仅会正确地指导人们解决建筑学中的难题,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地震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建林. 砌体结构加固若干设计问题探讨[J]. 山西建筑. 2012(23)
[2] 荆建辉,路文静.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J]. 华章. 2012(14)
[3] 路立娜. 提高砌体结构课堂有效性加强实践教学[J]. 福建质量管理. 2016(03)
[4] 张华. 论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现状及前景[J]. 建材与装饰. 2015(50)
[5] 闫莉. 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向[J]. 中外企业家. 2013(22)
论文作者:谢新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砌体论文; 结构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圈梁论文; 措施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房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