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对策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对策分析

赵豪迈[1]2006年在《电子政务中政府模型与建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建模作为整个电子政务研究的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政府管理和运行方式,从而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和设计依据,并为现行政府向电子政府的顺利转型提供思路。 本文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和政府的基本理论,通过对世界政府变革思想和潮流,以及对中国政府改革过程的回顾和展望,了解政府目前所处的变革中的环境。但这些定性的认识不足以使我们认识政府,我们需要更为详细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我们认识政府。这个工具和方法就是政府模型和建模方法。信息系统建模和企业建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建模方法学和建模工具,以建立适合于电子政务中政府模型的建模方法学,为目前尚不太成熟的政府建模提供帮助和借鉴。 本文提出了政府建模的目的和范围,并对政府建模所涉及的因素和政府模型简况进行了论述。界定了政府模型和电子政务中的政府模型的研究范围。对政府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不同的政府建模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政府再造的集成化政府建模方法学。第一次建立了由政府分析层面的叁个域、模型描述层面的叁个维、基于政府再造的建模框架、仿真分析系统以及以UML为主的随需应变的灵活建模方法。对政府建模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描述了理想政府的功能模型、组织模型、业务流程模型、信息模型和理想政府模型总体概念框架,并参照理想政府模型,与现行政府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现行政府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未来政府变革的目标模型——电子政务中的政府模型提供依据。 本文分析了如何从现行政府模型过渡到电子政务中的政府模型,提出了政府模型的过渡和演变模型以及从现行政府模型向电子政务中的政府模型过渡的必要性、关键因素、实施策略。论述了电子政务总体目标模型和电子政务总体设计和技术实现模型。论述了电子政务对现行政府模型的改善,描述了电子政务中的政府功能模型、组织模型、业务流程模型和信息模型。在业务流程模型中提出了界面事件这一概念,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有特殊意义。 本文对电子政务中政府模型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实施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政府转型提供思路。

李宗富[2]2017年在《信息生态视角下政务微信信息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微信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内越来越多的党团组织和政府部门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积极地利用政务微信发布信息、提供服务、沟通交流、引导舆论等。政务微信已经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网络问政新平台,对政府信息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推动政务改革的重要力量。如何合理地利用政务微信等政务新媒体的优势,打造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公众参与、双向互动为平台,以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改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为途径,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加公正、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是当前各个政府部门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生态学是研究人、信息、技术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可以为信息环境下的组织、信息技术和信息对象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新的解释框架。因此,本文以政务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结合信息生态学理论,深入研究政务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评价问题。在综合评述国内外学者关于政务微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对政务微信信息服务的过程、模式、运行机制和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为提升政务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服务能力和质量提供指导,以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过程中的人、信息、技术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首先,分析了政务微信服务过程中的信息流转情况,研究了政务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的动力和过程。在对政务微信信息服务信息生态系统的四个构成要素政务微信信息人、政务微信信息资源、微信技术和政务微信信息服务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务微信信息服务信息生态系统模型,并分析了它的功能。然后分析了政务微信信息生态链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探究了政务微信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结构和类型。其次,分析了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运行机制。在对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运行机制内涵与概念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政务微信信息服务的动力机制、协同机制、共享机制、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深入地分析了各个运行机制的内涵、内容与特征,并构建了每种机制的模型;最后基于五种机制的内在逻辑构建出了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总体关系图。第叁,政务微信信息服务模式分析。从信息生态要素出发,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要求、信息智能技术发展和政务信息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视角,将政务微信信息服务模式划分为定制式、一站式、智慧型和协同式四种类型,分别介绍了四种模式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各个模式的内容和特征,并构建了每种模式的模型与框架等。分别选取了“广东天气”、“广东发布”、“乐行南昌”、“广州公安”四个政务微信公众号作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对四种信息服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比分析了四种模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四,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服务质量差距理论为基础,从信息生态因子视角构建了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将影响因素分为政务微信信息资源、政务微信信息主体、微信技术和政务微信平台环境四个维度,解释不同因子对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以收集的713份有效调查问卷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数据的信度和效度,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所提出的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大多数假设都得到了数据支持,并对一个不支持的研究假设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五,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方法,选取并确定了7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结合信息生态学理论将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划分为政务微信信息资源、政务微信信息人、信息技术和政务微信平台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以“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对其信息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检验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后,针对当前政务微信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了提升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质量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策略设计思想,分别从政务微信信息资源、政务微信信息主体、微信技术和政务微信服务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质量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提升政务微信信息服务质量和效果提供借鉴与参考。从信息生态视角探讨政务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服务模式并对其信息服务质量进行科学评价研究,拓展了信息生态学在政务新媒体领域的研究应用,丰富了电子政务和信息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为政府部门借助政务微信更好地开展公共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建议。在实践上,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政务微信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都具有较强的现实应用和指导意义。

忻超[3]2003年在《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政府先行。当前,要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以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针对当前形势下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政府信息化发展,本文旨在通过中国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应用研究和对策分析,以探索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建设和新经济时代的政府行政改革和管理创新。本文首先阐明了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实质和对政府职能转变、机制转换、提高效率、科学决策、公共服务和廉政建设、行政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再者,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当前如何推进和实施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设计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建设模式和应用架构。然后,列举和分析了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案例,构架出江苏省“十五”电子政务的应用体系。最后,提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毕建新[4]2016年在《政务云环境下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文件是信息化时代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加强电子文件管理是新时期国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确保国家信息安全、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广泛使用,尤其是政府部门,海量的政务电子文件在政府业务中被使用。但是,我国对电子文件资源的掌控能力严重不足。为此,在一批学者的推动下,国家将电子文件管理列入国家战略。与此同时,云计算的概念被提出,其应用也逐步由商业领域向政务领域拓展。在此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一直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问题—方法—贡献为主线,以政务电子文件管理为研究对象,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与政府管理实践相结合,探讨云计算环境下政务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与服务的模型与实施。本文通过对政务电子文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前端控制思想、全程管理思想、协同理论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经历了从传统文件生命周期模型到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模型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强调了解文件的背景及现状,认为文件的利用才是重点。文件连续体理论还特别强调跨机构的合作。文件连续体理论、前端控制思想和全程管理思想为电子文件管理提供了一体化管理的思想。通过协同理论和政府职能转变理论的指导,电子文件管理各要素、各系统之间能够协同地工作,从而获得电子文件管理的整体放大效应。本文比较了云计算环境与传统网络环境下的政务电子文件管理。从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组织制度等叁个层面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论文研究了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区域性政务云构建问题。分析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互动关系,揭示了区域性政务云构建的六大动因。论文认为政务电子文件具有大数据的特征,政务大数据与云计算之间将长期保持密切关系。通过对私有云、公有云与混合云叁种云计算部署模式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区域性政务云构建模式和体系架构。论文从政府业务流程一体化入手,分析其概念及动因,并运用(ISO/TR26122:2008信息与文献—文件过程分析》为工具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分析和序列分析。论文分析了电子文件管理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面向用户目标和业务流程的政务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与服务模型,并分析了政务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最后,通过对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与模型。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对传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进行修正和扩充,引入协同理论,丰富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前端控制思想和全程管理思想;(2)政务电子文件的一体化管理必须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中动态实施;(3)提出了一种能与政府职能转变动态匹配的政务云构建方法,使得政务电子文件管理所依赖的技术环境能够灵活应对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政府业务流程的变化;(4)构建了面向用户目标和业务流程的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模型,实现了电子文件管理的协同化、集成化、一体化。

马连杰[5]2004年在《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组织决策权配置研究》文中提出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发展迅速,尽管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信息技术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以及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但是对信息技术和组织决策权配置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组织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中,对传统的组织决策理论提出了挑战。因此,研究基于ICT的组织决策权配置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信息技术和组织决策集权和分权的关系,试图全面系统地分析ICT对组织决策权配置的影响。论文以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和公民参与决策的作用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分权化思路。提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决策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传统决策理论中的期望效用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由于学科产生和发展所依托的理论背景、研究和认识方法论的限制,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组织决策权配置问题。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共享问题在决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将ICT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引入传统决策理论分析中,建立了包括经济学、组织理论、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哲学、政治学和信息管理等学科的多学科分析框架。对ICT中的“C”进行了重新解释,指出信息的计算(Computing)、沟通(Communication)和协调 (Coordination)能力,促进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学习、沟通、共享和协调。本研究强调了信息和知识的沟通和共享机制,对组织决策的集权和分权产生的根本性的影响。ICT所引发的管理的变革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变革,而且包括公共管理的创新。虽然存在许多因素影响组织决策的集权和分权,例如人际关系的信任程度、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位置、个人动力、组织中权力的事先分配、政府规制、民族文化、组织的传统以及个人的特性等等,但本文重点分析了叁个重要因素,即决策信息、组织信任和自我激励。根据组织决策信息流程,提出了决策集权和分权的叁阶段模型。研究发现,组织决策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历了独立的分权式决策、集权式决策和互联互通的分权式决策叁个阶段。这一演变过程与信息的沟通成本和知识共享联系紧密。当决策者能够从世界各地任何地方获得远程信息并能实现信息共享时,无论企业组织或者政府组织,分权式的决策模式是一个趋势。<WP=4>在传统的组织理论中,决策权完全集中在组织的高层,由于完全掌握重要的信息和知识,组织的高层决策者拥有最终决策权,基层的决策者要么接受授权;要么按照指令行事,从事重复性的工作。因此在传统的决策理论中,不存在完全的分权,只存在自上而下的授权。组织决策权的合理配置主要的依据是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权衡,是一种静态的配置;而在ICT环境下,决策权配置的核心是知识在组织中的位置。由于信息运算能力、沟通能力和远程协调能力的提高,使基层的知识型员工(专家)成为决策权的拥有者。本文分析了信息时代集权、分权和授权特点,提出了向上授权的概念,指出决策权配置的核心是信息和知识。所以决策的分权化出现了两个方向,向上授权和向下授权的融合,这在一些网络组织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基于ICT的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的新型政府形态,它深刻地影响政府决策权的配置。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决策变革受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经济状况以及经济与政治体制的影响。对于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电子政务将促使组织的分权,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电子政务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对处于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阶段,特别是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的国家,尽管电子政务的发展最终的方向是分权化,但分权化的前提是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组织在信息时代的决策权配置同样受到决策信息、组织信息和自我激励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权配置,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是互联互通的分权,需要向上分权和向下分权的结合。而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府部门和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通过信息公开和共享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实现政府决策的优化。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又面临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挑战,本论文比较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在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上的差异,指出电子政务对中国对改进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权配置、以及促进信息公开和公民参与决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点,从电子政务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决策创新模式,探讨政府信息公开和公民参与决策的路径选择。论文最后以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为例,从经济体制因素、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政策和法律、公民参与程度等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论文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城市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进程,从而优化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组织决策权配置。

刘全[6]2016年在《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子政务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政府资源、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已被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电子政务有助于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改变政府传统服务的弊端,开辟信息化路径;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快捷处理和有效驾驭信息;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民主程度,为民主执政、公平用权打下坚实基础。在信息化总体程度显着提升的大环境下,广泛开展并着力推动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和前沿技术,解决行政审批难题,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打造服务型政府和智慧型政府的必要前提和内在要求。揭示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及因素,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为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设性策略建议,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蓝图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迟,覆盖不够广泛,做法难有创新,成就较为贫乏。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引进了一批技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处于电子政务建设初期,大多数研究和实施还停留在"大而化之"的层面,存在重电子轻服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层次较浅、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亟待通过坚实有力的理论论证和积极主动的实践探索,打破制约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壁垒。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采取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网站调查法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阐释了电子政务相关概念内容,主要包括概念界定、内涵特征、主要内容、业务模式等。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和现状,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叁金工程"阶段、"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全面推进建设电子政务"阶段。列举了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合理规划,信息资源互通阻滞严重;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难供需求;人员素质参差,政府网站建管水平落后;缺乏特色创新,企业和公民参与度较低,等等。对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主要表现在:公民观念亟待深化,传统认识存在误区;各地发展不够均衡,建设水平存在差异;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监管体制;政府主动服务欠缺,载体难以有效利用,等等。主要以伦敦市、首尔市、新加坡市为例,探讨了国外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东营市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对改进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围绕以下方面:改变传统观念,深刻提升思想认识层次;保障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规划标准,推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健全法规监管,优化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培育专业人才,强化技术支持安全保障;创新搭建平台,完善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等等。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特色:广泛全面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研究和现状,深挖电子政务建设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采取理论依据和事实论据相结合的表述方式,结合东营市电子政务这一典型代表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研究。通过对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的研究思考,本文认为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目前已经度过了萌芽期,处在深度发展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存在大量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携手并肩,齐心协力,谋划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真正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研究成果致力于解决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构筑完善服务网络、推动决策民主程度、提高办事业务水平、压缩政务管理成本、强化公众参与意识、全面发展电子民主等方面为政府提供有益启发,以此为抓手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型,达到构建全面、系统、规范、高效的"服务型电子政府"之目的。

雷婧鋆[7]2012年在《基于电子政务下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行政管理体系中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成为各级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是衡量政府治理好坏的重要标尺。地方治理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以及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有利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并不高,极大地阻碍了政府行政活动的有效开展,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地方政府行政效率问题的研究,分析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源,探讨提升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对策,是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国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信息化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的需要,其弊端也日益明显,政府行政效率不尽如人意。电子政务技术的应用,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为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以及政府管理模式的转换提供技术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应把握发展趋势,应用电子政务这一新型的技术手段,对政府进行新的定位,开辟新的思路,从而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本研究分七个章节来展开,第一章主要讲述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等;第二章主要介绍地方政府和行政效率的内涵、行政效率的测评原则、要素和方法,以及行政效率的衡量指标;第叁章电子政务的含义、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第四章是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是寻找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第六章根据原因分析,提出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提升的途径。最后一章,对本研究进行简要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杨威[8]2016年在《电子政务在广州市政府内部管理中的应用与完善对策》文中认为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政府的管理、服务等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政务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电子政务巧妙地通过计算机、电子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对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和工作进行结构重组和流程优化,突破地理位置、工作时间和跨部门的局限,实现政府部门的管理和运作向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方向发展,向社会大众提供优质、高效、透明、高水平的服务。广州市的电子政务在政府内部管理方面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行列,但由于配套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缺乏高效的数据共享平台和机制等实际因素制约了广州市电子政务的发展,正面临着“信息孤岛”“各自为战”等问题,亟需研究其突破之道。本文采用文献法,收集电子政务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其理论和数据,研究电子政务在广州市政府内部管理方面的发展现状和缘由;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采集群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满意度、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再结合作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关于电子政务运用场景的案例,进一步分析市电子政务在广州市政府内部管理方面的发展成果和不足。本文运用公共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理论,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化技术,融合“标准化”的管理理念,从全新的角度对电子政务在广州市政府内部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完善对策展开研究。

尹恒[9]2007年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文中指出电子政务与数字鸿沟,都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研究课题。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在行政领域的应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是这一应用的基本前提。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管理学、信息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采用理论探讨、实证剖析等研究方法,初步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数字鸿沟存在的相关问题: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对电子政务的影响,并借鉴发达国家在数字鸿沟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消弭我国数字鸿沟的对策。

陈建斌[10]2012年在《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为导向的电子政务构建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放眼全球,以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主要推动力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当今政府信息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电子政务不仅成为政府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也当仁不让地成为引领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驱动轮。电子政务的产生绝不是偶然,它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而且有着广泛的实践背景。发展电子政务的动因既来自于经济全球化的强力推动,也来自政府改革和创新现有管理模式的内部需求,同时也来自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推进。在我国,由于各级政府机构曾长期受官僚制体制的束缚,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具体表现为“官僚思想泛滥、官僚作风严重、官僚行为盛行”,使得政府部门的效率低下,活力和战斗力丧失,政府的行为越来越脱离人民大众对政府的期望,以致各种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政府作用的发挥。[1]面对这种不利局面,必须通过创新政府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消除各种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击。从表面上看,电子政务只是政府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履行各种职能的工具和手段。但从深层次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对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持续的、不可逆转的。就官僚制而言,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改变官僚制的组织结构,有效铲除官僚生存的土壤,对抵制官僚主义具有极强的摧毁力。基于电子政务对于政府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本文以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主要运用行政管理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政府创新理论,首先确立了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政府管理必须革新以适应新时代的理念,然后据此深入分析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接着追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走过的风雨历程,并从中找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问题,最后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和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电子政府。

参考文献:

[1]. 电子政务中政府模型与建模方法研究[D]. 赵豪迈. 同济大学. 2006

[2]. 信息生态视角下政务微信信息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李宗富. 吉林大学. 2017

[3]. 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对策分析[D]. 忻超. 河海大学. 2003

[4]. 政务云环境下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模型研究[D]. 毕建新. 南京大学. 2016

[5].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组织决策权配置研究[D]. 马连杰.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6].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全. 山东师范大学. 2016

[7]. 基于电子政务下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实现路径研究[D]. 雷婧鋆. 重庆大学. 2012

[8]. 电子政务在广州市政府内部管理中的应用与完善对策[D]. 杨威. 华南理工大学. 2016

[9].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字鸿沟问题[D]. 尹恒. 苏州大学. 2007

[10]. 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为导向的电子政务构建问题研究[D]. 陈建斌. 广东海洋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