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旺苍县黄洋镇中心小学校 王文培
摘要:生命教育的提出是当代教育理念的理性回归。建构和谐而美满的生命家园,给生命以理性的终极关怀,是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资源,小学语文课程是传递生命温暖的平台,每个成长中的生命,都应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都应在这里觅到自己灵魂的声息,都应在这里孕育自己生命的激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命教育 社会学 教学
“生命教育”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一篇文章《让课堂焕发活力》,她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和为了人的生命的实践活动,是最体现人文关怀的事业。”新课改要求教育应以学生为根本,具有人文性,而生命教育就是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需要通过语文这一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来培养其生命意识。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以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本为例,具体分析了小学语文课程里的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反思,针对不足提出建议对策。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生命教育
(一)以课程内容本身为载体的生命教育
课程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语文课程中具体是通过授受“知识”、传达“观点”来实现社会控制,它往往是在师生以知识为中介而进行的交流中产生的,是一种显性方式。具体表现如下:
1.教材选文,突出生命意识
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方面的确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旧教材在选文方面,侧重选取政治色彩浓厚、为社会意识形态服务而缺乏起码艺术色彩的文章。新课改后编者把越来越多的闪耀着人文色彩、彰显着生命意识的美文放入了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生命的内在品质和个人素质。
2.课后习题,突显生命个体意识
以往的教材通常将“思考”和“联系”分为两部分,“思考”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练习”注重学生的活动。旧教材过于强调答案,导致“练习”和“思考”分离,进而容易致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工具性的怪圈。新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整体感悟的同时,还强调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
(二)以教育主体为载体的生命教育
授受活动的全过程是由学生和老师两大主体来展开的,他们都是有思想、有头脑活生生的人,因此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二者各自的思想、意识会有很大的分歧,彼此间的碰撞会产生很多“再生课程”。总之,无论是授受内容,还是授受活动本身,都渗透着某些文化、观念或意识形态,从而对社会控制产生作用。课程授受是一个课程由“法定知识”到学生实际的“文化心理构成”的转化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语文课程中生命教育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
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造成学生面对社会、家庭出现的问题手足无措,甚至用错误、极端的方法去应对,这样就有背于课程的教育目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行使教育大权的阶层没有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详细研究,又或是了解得不够透彻,出现了偏差,也有可能他们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力,为的是实现个人利益,从而控制了整个教育机构。
(二)生命教育内容分布不均
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不均,内容多而杂,不具代表性,主题不鲜明,生命教育内容选材凸显精英取向,课文中大量出现名人励志类篇目,“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坚强乐观”、“勇敢”、“奉献”等内容占了很大的篇幅。而“见义勇为”、“宽容”、“热爱生命”等内容均在课文中只出现一次。选文过多的崇拜和推崇精英,理想主义色彩浓重,而忽视了普通人的生活。
(三)教学主体自身生命意识不足
1.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薄弱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言传身教,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本身生命意识薄弱,他也就不会太注重课文教材中,那些优美的文章,向我们传达出的,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2.学生本人对生命的不重视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与认知还很浅,对待一些事,不能很好地处理。比如小学生因打架斗殴,常因一点小事就发生口角与争执而导致轻生,抗压能力差。这些都表现出小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他们不重视,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小学语文课程中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社会中的生命素材,寻找生命元素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没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事例。语文课程开发者要有一颗善于体会的心,要注意对社会中生命教育素材的挖掘,促进学生思考生命和感悟生命。
(二)生命教育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支持
生命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社会各界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关注生命教育,为生命教育提供环境与条件。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注重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提升其生命价值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重大,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社会、家庭、学校要团结协作,将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水平
语文教师不单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知识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只有具备了厚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精神素养, 教师才能担负起实施新课程的职责,才能将生命意识教育实实在在地物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的提出是当代教育理念的理性回归。建构和谐而美满的生命家园,给生命以理性的终极关怀,是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资源,小学语文课程是传递生命温暖的平台,每个成长中的生命,都应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都应在这里觅到自己灵魂的声息,都应在这里孕育自己生命的激情。
参考文献:
[1]赵丽峰;小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论坛;2011(5)
[2]金红霞;课程的社会学基础研究之反思与改进[D];天津师范大学;2011
论文作者:王文培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生命论文; 意识论文; 学生论文; 在这里论文; 语文课程论文; 社会论文; 教材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