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变化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就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影响就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分析,影响就业结构的主要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背景;我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大因素。
1.21世纪经济社会的特点。21世纪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知识和信息。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竞争主要体现在创新速度的竞争,即知识创新速度及其转化速度的竞争。因此,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资源的行业和企业,将在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知识经济又是年轻人创业的时代。从劳动力市场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大社会、小政府的特征决定了企业和政府机构都要减员增效;从社会需求看,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运作灵活的创新企业不断产生出新的产品;知识经济的资源特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资源优势。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人创业的成功,“是时代造英雄”的体现。因此,不论从民族振兴的要求还是个人的发展来讲,都要求年轻的大学生进行创业,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结构的一大特征。
2.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入世贸组织,必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的需求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也必然要对就业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3.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所谓“发展中国家”,就是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实现工业化的同时要实现信息化,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跨度、产业的技术含量的跨度都是非常之大的,即从农业社会的传统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到最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并存。所谓“人口大国”,不仅是我国有12.5亿人口,而且有8亿在农村,这意味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影响我国就业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就业环境的变化趋势
就业环境也是影响就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当前,就业环境的变化主要出现以下的趋势。
1.就业的选择余地扩大,人才流动进入一个新的更加活跃的时期
(1)一种主要的人才流向是“海外兵团”的回归。前些年出国学习和工作的科技人员,由于他们没有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又了解中国的商业习惯和外国的竞争环境,并具备国内外诸多关系,在入世后的国内市场上将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海外兵团”的归来趋势将越来越强劲。2001年,美国加州大学对2000名硅谷移民调查发现,占硅谷外来技术移民46%的华人中有43%愿意在未来合适时回国工作,77%的硅谷华人说自己有一个以上的朋友或同事已经回国。
(2)港、澳、台地区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不断流向内地发展。深圳市特区报2002年1月5日以《深圳成为境外人士就业热土》为题报道说,据深圳市劳动局的最新统计,自1993年至今,经该局审批在深圳就业的外国人已达到2.49万人次,港、澳、台同胞人数也逐年增多,共计已达4.15万人次。仅2001年全年纳入的境外人员就业管理的人数就达1.01万人次,其中外国人4000人次,台、港、澳同6000多人次,比计划9000人次超出1100人次。入境就业的人员大多是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
2.人才市场化进度加快。我国出现的结构性失业是人才资源配制失衡的主要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源流动的信息和地域限制。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取得新的进展。2000年,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全面铺开,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正在快速发展。
3.职业培训和岗位转换需求大增。推动职业培训和岗位转换工作是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解决结构性失业的主要措施,无论从国家角度还是从劳动者自身都正在对职业培训和岗位转换培训产生巨大需求,这种需求的增加,意味着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
4.复合型人才吃香,薪酬差距进一步拉大。目前,我国收入差距大多取决于各个行业和各个企业的利润不同,今后将在同一行业甚至同一企业中不同岗位的收入将被拉开,差距取决于个人自身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高低。一般地讲,掌握一门外语、懂计算机,同时又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如鱼得水,懂技术、善管理、了解国际市场运作规律的人才最受欢迎,社会发展将愈来愈显示出知识密切相关的职业逐渐体现出自身的真正价值。
5.连续几年的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从1999年至2001年3年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分别以47.3%、38.16%和17.9%的速度连续扩大招生。2002年是高校扩大招生后第一届专科生毕业的一年,大学毕业生总数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45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为63.6万人,专科毕业生为72.7万,比2001年增加39.8%。到2003年,大学毕业生总数将猛增至212万,而到2004年将达到250万人左右。据统计,2000年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93.6%;教育部原54所直属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6.06%;原中央部委直属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69.3%;地方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约为60%。2001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80%,专科生为40%左右。可以肯定,今后几年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6.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应过剩,就业竞争激烈。据估计,我国农村就有2亿剩余劳动力,加入世贸组织后,还将有数百万农民离开土地寻找新的职业,城市尚有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下岗工人也在求职,劳动力过剩,就业岗位不足,这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就业环境。
三、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来讲,是第二次改革开放,即要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是贸易自由化,要求各国(地区)要降低关税,甚至取消关税,而且把服务也纳入贸易范围。它的主要规则是: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按照这些贸易规则,从长远来讲,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有利的,但在短期内,对各个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行业、企业来讲,也是不同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地区、行业则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对竞争不利者,则需要认真做好调整的工作。就我们国家来讲,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入世使具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的行业大量增加就业岗位。加入世贸组织对某些具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劳动密集型的成熟工业。首先是纺织和服装行业。原来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受限制很大,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取消出口配额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无疑将受惠最大,从而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此外,皮革制品、建筑材料、食品加工、文教用品、金属制品、基础设施等也都具有竞争优势,这些部门和行业都有增加就业的机会。有些专家用模拟入世7年内就业岗位可望增长的部门是:纺织业+282.5万人;食品加工+31.6万人;商业+261.5万人;皮革制品+21.9万人;服装业+261万人;文教用品+14.5万人;建筑业+92.8万人;建材业+5.7万人;化工+58.9万人;金属制品+4.9万人,基础设施+41.6万人;服务业+4.9万人。
(2)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出口商品多样化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产品将在100多个成员国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将有利于我国产品参与国际市场公平竞争,有利于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有利于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出口商品的多样化,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因而,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将成为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场所。
(3)外资企业的发展是就业的新增长点。我国已经成为外国投资的热点,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于2002年3月经过调查发现,体现为兼并、收购或开办新企业等形式的外国直接投资2001年在中国达到468亿美元,由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今后几年仍将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例如,1/4的日本跨国公司准备或已经增加了在中国的股本。其中,日本日立电子公司打算在今后五年内在中国投资8亿美元,并将年产值提高40亿美元。又据日本国际合作银行的一项调查,在469家日本公司中,近57%的公司认为,比其东盟10个成员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是更好的制造基地,而美国则排名第二。日本在东盟国家的投资2001年上半年减少了19%,而在中国的投资同期上升了87%。(参考消息2002年3月28日)韩国的企业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市场,两国之间的年贸易额突破300亿美元。2001年10月11日,4大财团的总帅率人相继访华,这是决定企业全面对华加入的转折点(参考消息2002年3月28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也作了这样的分析:“中国吸引了亚洲全部外资直接投资的70%。现在中国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其巨大的潜在市场将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参考消息2002年4月16日)通过不断扩张而成长的跨国公司,都很重视企业及品牌的“本土化”,善于在新市场开拓之初将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融会几乎是每一个国际品牌都具有的“基本功”。所谓“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化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方面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之中的过程。迄今来止,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300家在中国投资设厂或设立办事处,他们在管理与人才资源开发上,都正在实施“管理本土化”与“人才本土化”战略。英国《金融时报》2002年4月19日撰文作了这样评论:“全球制造业迅速转移到中国已经促使评论家预测一个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将会出现”的同时,“外国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中心也在向中国转移。”无疑这两个中心是就业的新增长点。
(4)服务行业是就业的主要领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调节范围的扩大使很多劳动服务型行业从原来的物质生产部门中独立出来并实现了产业化。同时,现代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的需要。又导致了许多新兴服务业的产生。需求结构的变化使直接从事物品生产的劳动比重大幅度下降,而从事服务业的劳动比重大幅度上升。服务业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直接支援生产的专业服务,包括:研发设计、市场推广、会计等;二是,为政府转变职能提供支持的(或称支持行政的)中介服务;三是,为社区居民直接提供的服务。服务行业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于2002年4月初专门召开了发展服务业的工作会议,进行了具体部署。会议强调指出,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要以扩大就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入世贸组织更是给支援生产的专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例如,为进出口商品各个环节提供的服务;为外商投资提供生产、运输、销售、保险、咨询服务;以及利用对外贸易机会,带来劳务、商务、旅游、广告等服务业的发展等等。例如,我国汽车曾尝试走出国门,但由于没有售后服务网络的支撑,不出一个月,趴窝的趴窝,出毛病的出毛病,几乎是出去一批,砸一个品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必将得到迅速发展。就教育领域来讲,政府职能的转变,必然要求加强中介机构,即由中介机构来承担政府原来管的一部分工作,如果中介机构不健全,则政府的职能也就转变不了。例如,2001年3月江苏省曾发出通知,要求各大学可以报名单独进行高考的招生考试录取工作,这本来是政府下放权限,扩大高校自主权,改革高考制度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但由于社会考试中介机构不健全,学校无力承担在全国招生考试的繁重工作量,所以没有一所学校报名。其他如学生就业、政府拨款、对学校进行评估等等的中介机构都十分急需。科技部在“十五”相关计划中,把发展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工作之一,大力推进信息、咨询、评估、培训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在经济活动中,更是需要大量的中介结构。例如,香港就认为国内的会计师服务咨询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纷纷进入内地,提供审计、税务、引资、融资、管理咨询、搜集海外市场信息、介绍合作伙伴、收购兼并、企业架构重组、内部监控制度设计及人员培训。大量咨询中介机构的建立健全,可以大量接受大学生就业,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开辟新的领域。
在当代社会中,很多个人和家庭事务的劳动社会化,形成了社会性产业,实现了劳动的市场化配置。于是,包括家政服务、代理服务在内的社区服务业成为蓬勃发展的行业,其形式多种多样。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2000年大学毕业生6项“去向增多”之一是:到大城市临时打工,包括社区服务。又如北京市2002年失业人员达到27.19万人,比2001年增加57.35%,增幅之大前所未有。解决办法之一是开发面向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的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配送等社区就业服务项目。计划三年开发3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
(5)中小企业是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天堂。加入世贸组织将推动生产过程由在一个企业、一个集团、一个国家内完成,向生产的全球化与国际分工转化。这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它们可以通过分工与协作制造出过去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制造的产品,成为跨国公司必不可少的战略伙伴。利用好本国市场,发挥已有的成本优势,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将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和高新产业的摇篮。比尔·盖茨创办的微软公司的发展便是其中典型代表。正如有人所说,信息产业的特点就是以小博大,重新洗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有一千万家,占全国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40%和60%;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的城乡就业总数的75%。(光明日报2002年4月5日)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偏低,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将不得不在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划下进行运作,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网络水平,必然需要大量相关专门人才。上述国内外大背景,必将促使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的高科技小型企业发展使之成为既是大学生就业也是大学生创业的天堂。
(6)非公有制企业是就业的主战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必将日益发展,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将是今后就业的主要领域,这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根据北京市2002年的统计,2001年北京从业人员628.9万,其中在非公有制经济从业的达到336.7万多人,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员比例的53.5%,这个比例还将保持上升趋势。在2000年90届广交会上参展的民企只有33家,而在2002年的91届上猛增至141家。这显示着,各地方在国有企业就业人员呈下降趋势,而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者呈上升趋势。根据薄熙来省长的报告,辽宁全省2002年国有企业要减员分流54万人,占全省国有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1/3。(《工商时报》2002年3月29日)而市场经济培育较早,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地区,已经开辟了一条立足民营企业,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的新路子。
2.入世使劣势企业调整结构带来大量“转岗”、“下岗”,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开辟重要渠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若干年内,将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就业结构也势必发生相应的调整。
(1)入世后冲击最大的是农业。进口的农产品价格下降,广大群众可以享受到国际分工的好处,但却给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带来巨大的压力,必将进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其一,发展“三高”农业,加大科技含量,扩大加工业;其二,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大部分农民转到非农业就业。这种结构的调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这种调整,使农村本来就很紧缺的人才,变得更加紧缺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随着农村农业改革的深入,农业企业参与市场化的竞争更加激烈,迫切需要从事品种更新、水果种植、水产品养殖、畜牧业、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实用性技术人才。
其二,加入世贸组织,农业要应付其挑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从内向型的生产、研究转化到能与国际接轨的外向型农业生产、研究。因而,广大的农村,迫切需要大量的农业高科技研发人员,懂得国际农业规则法规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懂得运用国际农业规则法规进行宏观调控的农业管理人才,提供农业信息的农业服务人才,以及组织农业产前、产后、出口中介企业人才等等。
其三,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因而要相应地对县、乡(镇)结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改革,要清退县、乡(镇)机关和执法部门、学校基层单位的不合格人员,将高等学校毕业生充实到这些单位工作,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与此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据新华社2002年3月12日发布的统计材料:我国现有乡镇企业2100万家,其中,办在国外的有5600多家,大型企业有6000多家,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3亿,产值占全国GDP34%,出口货值占全国40%,工业增加值占全国40%,农民收入的增加的60%来自乡镇企业。可见其作用的重要。但在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所拥有的中专以上人才仅150万,平均16个企业才拥有一个,极端缺乏专业人才,加入WTO后,竞争日趋激烈,乡镇企业要发展,更需要大量人才。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3月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的乡镇企业去建功立业。
(2)大量中小汽车企业将兼并和关闭。根据我国开放市场所作的承诺,汽车进口关税将在2005年前降至25%,这必将对我国汽车工业及相关行业带来较大冲击,我国目前有汽车整车厂100多家,改装厂500多家,数量居全世界之首,产量却只占2%,效率低下。因此,大量小型汽车企业必将面临兼并和关闭。
(3)规模效益差的电信企业将被淘汰。根据我国的承诺,加入世贸组织后的6年内,我国将取消对传呼机、移动电话进口的限制,并且在四年内允许外资持有股份至49%,因此,我国一些规模效益差电信企业将被淘汰。
(4)科技含量低、管理不善的化工、机械企业将调整关闭。加入世贸组织将对我国一批化工、机械企业带来冲击而被迫进行调整、关闭。同样用模型模拟入世7年内就业岗位将要减少的部门是:汽车工业-49.9万人;仪器仪表-7.8万人;机械工业-29.8万人;冶金工业-4.2万人;粮油加工-13.3万人;石油天然气-3.8万人;电子通信系设备-10.9万人;石油加工-3.1万人;电气机械-9.7万人;煤炭采选业-2.2.万人。
3.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改造和升级创造新的就业领域。人们在讲知识经济时往往加一个定语: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在讲现代科学技术时又往往加一个定语: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学技术。从这些用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界普遍感到面临两种考验:一是网络化考验,“要么触网,要么死亡”;二是电子商务的考验,“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政府系统也在推行“电子政务”。各行各业都在搞“办公自动化”。信息化还正在向家庭生活进军。在全球信息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中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我国尚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在未来相当长时期里,传统产业仍将占主导地位,因此,要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和升级换代,这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就业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项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为思科系统公司(CSCO)进行的研究表明:因互联网科技而新增的就业岗位多数出自使用了新技术的传统型公司,而主要不是网络公司,后者创造的新就业机会不足总数的10%。(科技日报2002年2月27日:《互联网经济将创造就业的岗位》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尚且如此,对于发展中的我国,在这方面更是具有广阔的天地。我国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例如在上海,信息技术制造业的渗透改造就十分成功,2001年,上海通用汽车获得了来自海外市场的5000辆商务订单,一改上海汽车对外出口停滞不前的状态。振华港机由于能在上海通过电脑操纵,越洋帮助海外客户在其港口区域安装大型设备,从而占据了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地位。这些都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成功的典型。科技部认为,当务之急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科技部在“十五”期间将拿出8亿元引导基金。加上地方配套基金和企业自筹基金共计一百多亿,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4.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高科技产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美国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连续10年创造了经济持续增长、通胀率下降、就业率增加的“经济奇迹”?靠的就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走入“低迷”状态,但是,2001年11月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以网络为主要基础的信息与通讯技术仍将是促进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2002年2月27日科技日报:《互联网经济将创造就业岗位》)思科系统公司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互联网在2000年创造的经济收入达到8300亿美元,较1999年增长58%。美国安达信咨询公司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说:“互联网经济将于2002年在美国和欧洲创造1000万个就业机会。”新兴互联网企业具有极大的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在今后的两年内,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以及提供咨询和上网服务的机构将在美国创造580万个直接就业的机会,在6个欧洲国家(法、德、英、爱尔兰、西班牙)创造30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此外,还可以在其他的工业领域创造120万个与因特网有关的就业机会。(同上)安达信咨询公司的领导人史蒂夫·弗里曼认为:美国“新经济孕育着很多目前尚无法得到满足的工作岗位。在这方面,大学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互联网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中,有3/4的就业机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只有1/4的就业机会需要一般素质的劳动力。”(同上)
美国国会预算局预计美国生产力增长率在今后十年将以2.1%的速度持续增长,比1974-1995年间的生产力增长速度高出1.1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做出40%的贡献。(光明日报2002年3月27日《网络给美国带来的预计效益》)。
我国的高科技产业还比较落后。据1999年的统计,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例仅为3%,而发达国家占20%以上。但是这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2001年我国IT产业的生产总值高达1.3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销售额达7500亿,同比增长24%;IT产品的出口额650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在销售额、附加值增长率和出口增长额方面,IT产业在40多个产业中名列第一。手机用户达1.45亿,同比增长70%,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去年一年新的手机用户接近日本的手机用户总数。(参考消息2002年4月10日),今后仍将发展。2000年国家信息化指数(NIQ)为38.64,较之1999年的30.14和1998年的25.89有了较大的提高,平均每年增幅达21.9。其中信息技术应用指标最高,表明其发展很快,正在各个领域广泛渗透。信息产品和服务发展指数为53.78,说明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2000年,上海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1年则以两倍于GDP增幅度的速度继续扩张,并有望在今后3年内保持这一势头。信息产业对上海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贡献极大(文汇报2002年1月6日《信息化:上海经济的引擎》)北京是全国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它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和信息化人力资源都位居全国第一。(光明日报2002年3月20日)。据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介绍,自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创建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到2001年年底,其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高达60%以上,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000亿元,产值10000亿元,财政收入570亿元,出口创汇达210亿美元,已经成为带动全国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科技日报2002年3月26日《高新技术产业十年迅猛发展》)。目前,科技部正大力推动国家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例如,2001年11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共同编制并发布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确定了141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包括信息、生物及医药、新型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先进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航天航空、现代农业、现代交通等十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的第一经济增长点。“九五”以来,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平均以30%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5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8.6%,高新技术出口额达222.94亿美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48%。深圳2002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猛,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001年底的45.9%提高到48%以上(羊城晚报2002年4月10日)山东省提出: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三大亮点”之一,并确定三大发展目标:确保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2001只占14.3%),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的比重达到20%以上,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工业企业上缴利税、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年均分别增长40%以上。(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4月11日)
外国企业也看好中国的信息产业市场。德国《商报》2002年3月13日撰文指出。在大多数国家的个人电脑销售额在下降,而中国市场则增长12%。又说,中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开支在2012年前将每年增长25%,7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为了争夺中国市场,国际商用机器、康柏、宏基、戴尔和三星公司这些信息产业的巨头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竞相投资中国,(参考消息,2002年3月25:《中国高科技市场发展迅速》)
所有种种发展趋势,都将使信息产业等高技术领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热点。我国目前软件对IT人才的需求是每年至少40万,可现在国内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等专业的大学生只有约5万人(人民网2001年2月22日)。全国就业结构的上术述变化势,必然要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因此,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跳出“四大院”(医院、机关大院、院校和科研院所),到非公有制企业、小企业、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寻找广阔的就业天地。
就大学生的就业走向来讲,其主要趋势是:
第三产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到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大幅增多;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天地;西部大开发将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将会增加。
四、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
当前,我国最急需、最紧缺的专门人才,从层次上讲主要是四类:
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科技代表队;高新技术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代表队;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艺人才。
从类型上看,也主要缺四类:
与新技术革命浪潮有关的人才;与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世界竞争的有关人才;与产业调整、发展有关的人才;与现代社会发展有关的人才。
1.最紧缺的四类高层次人才
①学术技术带头人。这是国家科学技术的奥林匹克代表队。早在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同志接见李政道教授时,李教授就提出:“我们的竞争不光是在经济上,也在科技发展上,不仅需要跟别人拉平,而且要领先。要领先就一定要有一支精锐的、有独立创造性的、能够突破的队伍”(闵捷:《李政道:“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共鸣》2002年第1期)。近来,在科技界、教育界有几个热门话题:
新中国成立50年为什么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连续四年空缺?为什么我国原始科学创新成果那么少?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缺少世界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②高新技术复合型的创新人才。这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产业的主力军。考察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新的技术方向的拓展,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创立,都与某一个精英人物的成长有关。“比尔·盖茨现象”说明高新技术不仅创造精英人才,而且精英人才对技术的创新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信息技术和相关的企业还比较落后和缺乏竞争力,关键正在于缺乏高新技术创新人才。
科技部长于2001年12月20日回答记者问题时坦承:我国已经成为IT产业大国,但由于CPU等关键技术为跨国公司所垄断,国内企业不得不面对产品采购成本高而附加值低的局面。北大方正核心技术的创造者王选谈起中关村企业现状时,心情非常沉重地说:“目前中关村的企业,包括北大方正在内,没有多少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多。象目前这种电脑制造业算不上高技术产业,其中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是CPU芯片,我们都做不了。”《日本工业新闻》撰文指出:“虽然中国在市场规模上已经成为IT大国,但在技术水平上还很落后。现在中国在附加值较低的电脑相关产品上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整个电脑制造业还无法与日美欧展开竞争。”中国软件的70%、IC的80%依赖进口。中国还不掌握IT的核心技术,在核心技术依赖外国企业的情况下,中国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就存在很大问题(参考消息2002年4月10日)。又如生命科学。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生命科学将面临高层次人才不足和低层次人才相对过剩的矛盾。为什么呢?全国生物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蕴渝教授作这样的分析:大量的外国生化医药公司将进入中国,这些公司进入中国以后必须“本土化”,需要大量高层次的生化人才,国内许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公司将被淘汰。随着一些“海归派”创立的新公司涌现,一批新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秀生物医药公司,经过市场竞争在国内崛起,需要越来越多的研发、销售人才。(光明日报2002年4月21日)
③高级管理人才。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大大拓宽了管理型劳动的内容和范围,在经济运行和增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特别紧缺。1999年4月14日,朱镕基总理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时特别指出:中国大多数国营企业的第一把手和总会计师都是不合格的。他说,为此,我们正在与美国的有关的会计公司合作,在中国办三所国家级的会计学院,其中一所设在清华大学,已经筹办得差不多了,马上就可以招生了,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当院长,等等。他在给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贺信中又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光明日报1999年5月7日《走向世界管理科学前沿》)。目前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注册会计师(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的执业人员)但目前只有5万名,而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建立国家会计学院就是为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培养30万注册会计师重要指示的举措。
④高级技艺人才。人民日报2001年10月8日以“一汽打造操作大师”为题报道,“一汽”总结多年的经验教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核心人才群体应包括三部分人: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当前特别紧缺的是高技能的操作人才,为此,他们提出了“打造操作大师”的战略规划,并且出台新的职工工资分配制度;一级管理师、一级设计(工艺师与公司总经理同薪;一级操作师、二级管理师、二级设计(工艺)师与高级经理持平;二级操作师、三级管理师、三级设计(工艺)师与二级经理相同。新华社2002年3月15日发出一则电讯,题目是:广州人才市场一怪:招技师比招研究生难。报道说,广州市“十五”规划需要技师十万人,而目前不足8000人,其中,高级技师不足300人。不少企业感慨,招聘一个技师比招聘一个研究生难。广州市出台一项政策,凡经社会化培训考评获取高级技师证书,资助1050元。我国一南一北的情况,是很具有普遍性的。打造操作大师,培养高级技艺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最紧缺的四种类型的人才
①与新技术革命浪潮有关的人才。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和软科学技术的人才。
②与入世有关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人才。主要包括精通外语、学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涉外知识、擅长商务谈判的人才,金融、保险、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律师,注册会计师,国际化的经贸人才等等。
③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相关的人才。主要包括具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产业的人才,以及与产业调整、发展趋势相关的人才等。
④与现代社会发展有关的人才。诸如信息人才、教育工作者、心理医生、家庭健康指导人才、园艺人才、幼儿托管人才、旅游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