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经济新常态下电力的“新常态”进行了阐述,并对发电企业在新常态下如何进行开源、节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发电效益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电企业;新常态;企业运行
引言
发电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发电企业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背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发电企业的更好发展,成为了所有发电企业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1.电力“新常态”概述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结构稳增长的新常态,发电企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电力“新常态”下,发电企业的运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根据我国发布的《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7》中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水电发电量为10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增速较2016年同期降低了3.7个百分点,全国水电设备的平均利用时为3298小时,较2016年同期降低了36小时。同时,我国2017年的水电装机增长速度减慢,全国水电设备的利用率处于下滑态势。在这种形势下发电企业要想应对市场竞争,就必须要通过开源节流,降低发电成本来使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从而在电力“新常态”下能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2.“新常态”下发电企业运行的开源措施
2.1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机组效率
水电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益,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利用最小的耗水量产生更多的电力,即通过优化机组的运行,使其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因此,企业就需要更具市场的需求以及上游的来水情况来对机组的运行效率进行优化和提高。首先,要通过综合分析上游的水文预报资料和调节库容信息以及下泄流量,从而按照日、周、月、年的时间单位对来水量进行预测,根据来水量来确定机组的运行方式。其次,要对电站的有效库容进行合理的利用,提高上游水位,做好丰水期之前的布局,对电厂、电网以及电力调度和水利调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使负荷空间达到最大,最大程度的解决消纳和弃水问题,使水能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外,通过对丰、枯水期以及峰谷电价的政策进行分析,提高早晚高峰的发电量,从而使电价的综合水平得到提高。机组之间要按照高效、低耗的原则进行组合,从而提高发电效益。此外,发电企业还有加强与高效、研究院的合作,研究出更加经济的运行方案来使企业的发电效益得到提高。
2.2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可靠性
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是发电企业正常获得发电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一方面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生产,通过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和监督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对设备的运行进行优化,从而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对发电企业员工的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保证其对于设备能够安全、熟练的进行操作,熟悉操作流程和规则,从而避免因发生安全事故而给发电企业带来的巨大的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快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使其可靠性得到提高。例如,部分水轮发电机组仍使用传统的巴氏合金瓦作为轴瓦,由于这种材料承载能力相对较差,有着较大摩擦系数以及较高的技术要求,还有较大轴瓦间温差、复杂的刮瓦程序,都造成了其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进而严重的影响了机组的稳定、安全运行。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天,为了避免因轴瓦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烧瓦,只能够降低机组出力,极大的浪费了水能资源。如果将巴氏合金瓦改造为弹性金属塑料瓦,则可以将瓦面允许允许温度提高到70℃,上轴承温度降低,减少水能资源的浪费,使机组的发电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3.电力“新常态”下发电企业运行的节流措施
3.1优化水库调度,减少水头损失
优化水库调度,首先要对水电厂所依靠的江河径流量的势能大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调节各机组的运行状况。例如:多数的河流在冬季会出现枯水期,而在夏季则会出现汛期。水电企业应当根据当地水能资源的规律来优化水库调度,在枯水期时,要通过合理调整机组运行台数,制定发电计划,使水库的水位保持在较高水平,尾水位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使机组运行的水头提高,耗水率下降,实现对水能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在汛期时,要在距离厂房较远的位置进行开闸泄水,从而防止因水流下泄而抬高尾水位,维持水头的稳定。此外,还要对水头的损失进行关注,对清理拦污栅的时机进行准确的把握,尽可能的在停机时清理拦污栅,从而使机组的出力得到提高。
3.2严控生产成本,降低厂内用电
控制生产成本,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其中在设备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是最容易减少的。发电企业可以通过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做好故障的监测和预防,进行精益维修,尽可能的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保障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以最小的为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发电效率。减少厂内的用电消耗也是降低发电企业的运行成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发电企业要制定出健全的节能制度措施,使厂内用电率得到降低。主要措施是通过对设备维护工作的加强,预防和处理好漏水、漏油、漏气等现象,尽可能的使水泵、油泵、气泵等辅助电动机的启动次数减少,同时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轮换,并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保证电动机的高效运行。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新型的,效率较高,且型号和容量与实际使用用电情况相匹配的电动机,从而保证厂内用电量能够得到有效降低。此外,在厂内的照明灯具上,要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进行安装,并采用声控、光控等科学控制方法来控制灯具的开关。在白天要尽可能的利用自然光,加强对厂内人员的节电意识教育,做到人走灯灭。对于厂内的空调设备,要根据实际的设备使用要求进行开关、调节。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新常态”的背景下,发电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开源节流,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发电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益,保证企业的正常、稳定运行,从而使发电企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会领, 陈大宇. 发电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7(28):52-53.
[2]闫伟. 浅谈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下发电企业如何应对[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6):265-265.
论文作者:邱吉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企业论文; 常态论文; 机组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论文; 效率论文; 水电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