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怀仁县供电公司)
摘要:本文针对配电网线路故障特点,介绍了配电网的故障定位系统,描述了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查找原理和终端设备,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减少故障巡查和故障处理时间,从而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定位
目前,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配电网的故障发生率都很高,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发生故障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绝缘皮损坏导致的,如果想分析出原因,应该采取故障定位措施,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位置。在采用故障定位技术的同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检测方式,其中最实用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故障定位技术是广域故障区段定位法和直接故障测距法,这些故障定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使故障的维修率大大提高。
1故障定位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的很多配电网故障技术都是采用10kV电网,这种电网其实是属于接地的一种装置,而且通过的电流较低,电流低到很容易发生断电的情况。断电的发生会使整个电网出现危险,给电网带来一定的危害。由此可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发现故障时,应该第一时间的检查故障的位置,及时抢修,这样才能够促进电网的安全。本位主要探讨了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技术的现状,而且给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1故障电路在线监测
配电故障定位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原理主要有几个:第一,10kV在连接的一瞬间出现电流则说明电网故障发生了,故障发生时的电流很大,电路在系统监测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异常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就会通过系统反馈出来,然后工作人员就能够根据系统的反馈情况进行定位故障;第二,短路情况的发生,短路发生时可以监测到短路的原因和位置,利于及时解决。
1.2故障电路指示系统
故障定位的指示系统也很重要,而且是根据一定的工作原理工作的,这个工作原理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发生着变化,最基本的变化是在线路导体时发生变化,对磁场也产生着影响,最终影响电路磁场。这些变化最终都会在指示器上显示出来,但是如果显示器的功能强大,立刻发出警报,然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就会做出行动。
1.3网络智能监控系统
网络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包含很多方面,其中主要的内容是计算机的监控,这种监控是配电网连接的直接反应,能够反映出配电网连接的效果,也是能够通过智能系统反映出来的。计算机网络在接收信号时经常需要将信号反馈出去,在监控系统中有所显示,然后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系统排出故障,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然后将分析的结果反馈给系统,最终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在系统中显示出来。相关的工作人员所看到的是故障灯的一些变化,分析故障灯的颜色的变化,检查出电路的故障,发现故障之后,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修理,最终使供电线路正常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构成
2.1系统流程介绍
配电网的故障定位系统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工作时主要是通过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利用先进的技术,收集发生故障的一些数据,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这一整套的故障检测系统能够完成对故障的有效定位,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缺少一个环节都无法完成准确定位。在定位完成之后,将显示的数据传给系统,相关的工作人员发现系统的信号,然后传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看见信号,快速的到达抢修现场,使抢修工作第一时间展开。
配电网在实行故障定位时,能够依据显示器的内容检测远处的数据,最远可检测到20之外的数据,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向转发站传去,转发站应该将信息稍加处理,将这些数据和信息统一的整理和检查,以短信的方式通知出去,前置机还应该简单的处理短信息,使短信息更加真实有效。在检查完短信息之后,还应该确保信息完整,根据一定的指示将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定位,标记出发生故障的位置,为今后的检修做准备。
2.2系统构成与应用
2.2.1监控主站系统
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主要是几个方面组成的,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对整个系统进行分层主要是使系统符合实际应用,满足一定的差异性。此外,对系统分层还能够使数据库的差异性与操作系统的差异性更加符合,使底层的应用较为灵活。中层是为了连接数据库和操作系统而设置的,便于随时发布真实数据。上层主要是基本图形的显示,SCADA、NET通信、电网基础模型等基础应用,顶层则为具体的专业应用。
智能软件主要是针对计算机问题进行设计的,主要是研发计算机线路问题,如果线路发生故障,就会立刻发出警报信号,这种警报信号也能够给抢修人员一个提示,设备维修人员根据故障的地点及时赶到现场,这样有利于快速的解决故障,使线路能够正常的运行。通讯系统只有与终端设备在一起才能够在很正的发挥作用,而且终端系统还能够记录有效的故障信息。智能软件在一般情况下,重点都能够准确的定位故障,有利于数据的分析。
2.2.2不对称电流源
有些故障点都是通过不对称的电流反映出来的,这种系统能够准确的接收到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判断出故障的位置,这种不对称的电流给故障的位置提供了主要的参考和依据。
如果不对称的电流中出现莫名的高电压时,在接触电流的控制器中就会出现一种反应信号,这种反应信号主要是提醒人们,这种反应信号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能够通过检测系统检测出来,受到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使检测率很快的升高。
2.2.3故障指示器
故障指示器在监测线路时能够及时的判断出故障的位置,如果线路发生故障,指示器中会提示一些信息,然后通过信息判断故障出现的位置。
3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展望
在一般的情况下,配电网发生故障主要有几种定位方式,应用最广泛的定位方式就是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的定位技术主要是能够主动地发出信号,然后将信号传入电子系统中,根据故障的位置判断出故障发生的情况。在这个定位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使信号完整,但是实际中,很难保证信号完整。定位的技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过程十分复杂。被动式的故障定位与主动式的故障定位有着很大的区别,被动式的故障定位需要设置一定的参数,比主动式的简单些,而且投入的资金和技术少,能够准确的实现定位,由此看来,被动式的故障定位在我国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一定的角度来分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技术使用中也是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别的,而且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电力系统和互感器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线路不稳定的情况下。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故障定位都会出现偏差的情况,这样会使配电网的故障定位出现严重的不准确情况。
本文详细的分析了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技术,在故障定位技术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故障定位技术未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行波法是主要的发展趋势。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中,行波法能够使系统的误差减少,使电力系统的参数和线路得到修正,对配电网故障重点的分析和解决,然后定位故障。虽然行波法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行波法在获取数据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对行波测距模式的定位不准确,在高阻接地故障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行波法受到多分支线路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电缆混合的情况。由此看来,行波法的故障定位技术需要不断地改进,例如,线路FTU、故障指示灯等,这些技术能够详细的解决配电网的故障问题,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应用,我国也应该多借鉴其它国家的这种方法,给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使用行波法能够提高配电网的故障定位的有效性,提高配电网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卫志农,孙国强,于峰等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0, 24 (1): 71-76.
[2]梁沛然.配电网中故障定位监测终端的硬件设计[J].煤矿机电,2013(2);5-7.
论文作者:安进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故障论文; 配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发生论文; 信号论文; 技术论文; 线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