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思路论文_李锦隆1,郭海霞2

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思路论文_李锦隆1,郭海霞2

中铁建工集团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对公共管理的困境与有效路径进行探讨,着力找出新常态下我国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关键词:公共管理;路径选择;困境分析

本文在对新常态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公共管理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找出有效的公共管理新路径。

1.中国社会发展新常态基本内涵

1.1经济发展新常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深入转型的阶段,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着集约型与创新型的经济方向发展,经济增长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已经成长新常态,实现经济与社会环境发展协调,倡导绿色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力协调,要求我国经济增长以供给侧改革调整为主要思路,以往单纯追求GDP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

1.2政治改革新常态

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正在建立法制社会理念主导下快速发展,法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只有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目标,才能推动我国公共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和高质量的发展。当前倡导制度化与规范化已经成为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只有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法规,使政治权力在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下运行,才能全面提高我国的公共管理效力,才能加快实现我国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1.3文化发展新常态

倡导弘扬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形成借鉴包容多种文化的良好文化风貌已经成为新常态。在弘扬社会主要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引下,我国文化发展新常态逐步在向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形成全社会守法的良好风气,构建社会、政府与公众协调的法律文化体系和社会多领域共治的体系已的广泛共识。其次,弘扬法制文化,倡导平等意识,依靠监督权力履行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新风貌。

2.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主要困境

2.1管理目标与能力之间的困境

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突显出管理目标与管理能力之间存在差距的问题,现有从事公共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能力还达不到我国公共管理的实际要求,还需要从公共管理的能力水平上进行提升。首先,我国公共管理的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是具体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短板,不少公共管理机构的手段与社会公共事务发展水平不适应,存在着公共管理能力水平较低问题。其次,我国公共管理的法制化与民主化水平低,现有的公共管理体制机构还不利于公民参与,还没能发挥出社会公共管理的实际价值,还缺少结合社会公众参与的完善的公共管理体系。第三,我国从事公共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加强,现有参与公共管理人员的能力相对薄弱,探索解决公共管理目标与公共管理能力之间的差距,解决公共管理能力水平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矛盾。

2.2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的困境

公共管理技术水平直接反映了公共管理的质量,我国公共管理的技术水平还有待加强,还没能形成完善的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公共管理体系。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公共管理技术手段不足,现有管理技术手段更新速度慢,公共管理技术普及率较低。首先,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技术建设水平相对落后,目前还缺乏智能化的公共管理方式方法,现有公共管理手段已经严重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我国社会公共管理管理者没能充分的认识到推广公共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没能在公共管理技术措施发展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和深入关注,导致当前公共管理工作的效率相对低下,公共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低效的人力管理的阶段。第三,当前公共管理人员对新公共管理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差,国家还没能形成针对公共管理人员的有效的培训机制,导致公共管理技术手段推广不足,严重的制约了整体公共管理水平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公共管理人员素质不足困境

我国社会公共管理人员素质直接体系了我国公共管理的社会形象和执法水平,有些公共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没能在公共管理主体参与过程中展示出良好形象,因此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导致公共管理的社会公信力不足。首先,不少公共管理人员不注重自身的形象建设,没能以自觉的态度来维护公共管理者的形象,因此严重的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效率。其次,还有的公共管理机构没能形成良好的公共管理文化体系,不能对公共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导致公共管理文化建设的缺失,因此在公共管理人员当中产生不良影响,形成了公共管理的恶性循环。

2.4公共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困境

我国公共管理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还没能形成完善的公共管理的管理体制,在现有改革过程中,针对公共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十分完善,还需要围绕着地方政府履行公共管理的实际需求,在政策与法律法规上进行完善和不断细化。首先,我国缺乏指导地方公共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地方公共管理的效果不佳,公众的利益还没能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体现,公共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相对较低。其次,我国公共管理往往是由上到下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公众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活动中当,社会公众个人及民间组织在公共管理体系当中没能扮演重要角色,导致社会公共管理的压力较大,民间力量又没有补充公共管理的不足。只有推动符合国情的公共管理体系的建立,科学的调配公共管理资源,才能满足公共管理的发展需要。

3.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具体策略

3.1提升公共管理主体的能力

新常态下做好公共管理工作,切实走出传统模式下公共管理存在的困境,必须全面提高公共管理主体的履职能力,着力围绕着建设公共管理的主体能力水平,全面进行公共管理主体自身优化。首先,完善公共管理主体的结构,不断优化公共管理的结构形式,着力淘汰不适应现代公共管理需求的部分,在全面节约公共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公共管理能力体系的创新。其次,加强现代公共管理人员的考核与绩效评价体系,着力考核现有公共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把提高制度管理与公共管理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全面强化公共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

3.2全面创新公共管理的技术

为了适应现代化公共管理的实际需求,低成本的解决当前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创新公共管理的技术水平,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注重公共管理技术的全面革新,注重围绕着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发展趋势,解决当前公共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其次,开通公众参与的公共管理平台,创新公共管理的新形式,引导公众通过网络平台互动参与公共管理活动和项目。

3.3推动上层改革深入进行

为了全面推动公共管理改革,必须强化顶层公共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工作,着力改善当前公共管理环境落后,公共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力求通过顶层的制度设计来改变当前公共管理结构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加强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机制的管理,全面约束基层政府的公共管理权力,为基层公共管理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实现地方公共管理的标准化。其次,全面加强公共管理的软硬件保障,为公共管理的深入改革提供必备条件,保证公共管理各项法规的有效执行和顺利实施。

结论: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工作,必须从新常态提出的要求和新常态下发生的变化入手,着力解决当前公共管理体系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问题和现象,创新公共管理方式,丰富公共管理手段,形成良好的共治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再生,吴云青.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12,(5):137-140.

作者简介:

李锦隆陕西榆林人,中铁建工集团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从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郭海霞陕西榆林人,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科研管理。

论文作者:李锦隆1,郭海霞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思路论文_李锦隆1,郭海霞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