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与管理策略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与管理策略

王晶晶[1]2007年在《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角度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加工贸易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势必对我国未来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战略。文章首先,引入了加工贸易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及外延进行论述。其次,运用国际分工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以及比较优势动态分析模型阐述加工贸易的产生、发展以及转型。再次,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详细描述,以示调整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然后,比较分析了日本、韩国、新加坡、墨西哥和台湾地区在发展加工贸易上值得借鉴的经验及教训,并认为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国应继续利用在劳动力资源上新的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拓自己的竞争优势,使之成为新环境下的比较优势。最终,从政府、产业和企业叁个层面提出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对策。

陈建新[2]2007年在《中美贸易失衡成因及对策探究》文中认为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中美双边贸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为中美贸易失衡加强,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增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和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日益相对下降以及现实的中美贸易不平衡等问题的加剧,为保护自身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美国出台了许多对华贸易政策与手段,对中美贸易正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影响,需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以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顺利、健康的发展。本文以近30年的中美贸易数据和相关经济数据作为基本分析依据,在国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分析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和双方贸易利益流向。发现美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内贸易等手段,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实现传统产业向中国顺利转移。这种双边贸易既符合国际分工的原则,又符合双方经济利益,是双赢的格局。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美国尽管长期贸易逆差,但同时保持失业率下降,经济增长稳定等诸多有利的经济现象。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我国。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数据来判断双方的利益得失,而应从经济增长、贸易条件、物价水平以及失业率等方面来分析双方的利益流向。中美两国政府应该理性对待中美贸易失衡,双方都有责任维护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在中美贸易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流失严重和外贸依存度偏高等现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处于国际分工的底端状况,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在相关领域进行调整,以便促进中美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金辉[3]2005年在《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研究》文中认为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方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届叁中全会提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本文以此为指导思想,探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水平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实必然性,从多个方面剖析了加工贸易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指出在新形势下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加工贸易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增强竞争优势”的观点。文章以竞争优势理论的“四因素模型”和“价值链”理论为依据,从加工贸易的内在运行机理出发,指出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要从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国内采购、海外销售叁个方面进行,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彭慧婷[4]2012年在《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竞争优势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金融和投资的自由化,跨国公司凭借加工贸易在全球建立生产体系,,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是与改革开放的轨迹相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加工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就已经超过了一般贸易,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在将近叁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加工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加工贸易增强了我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推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但是在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关联程度差、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加工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加剧等。当前我国的加工贸易绝大部分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参与国际分工的,虽然机电、医疗设备等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在发展,但也主要多存在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装配阶段,一些周边国家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对我国目前加工贸易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提高我国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逐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产业链高端拓展。加快提升我国加工贸易竞争新优势,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从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转化,是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应继续深化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做好应对措施,有效化解对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建立有利于改善进口结构、促进技术引进消化与再创新的机制。

苑玉梅[5]2002年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与管理策略》文中认为<WP=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邱志东[6]2013年在《我国加工贸易的公共政策调整》文中认为1978年8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国家颁布政策,广东省签订了第一份毛纺织品来料加工协议,在珠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珠海海鲜宪州毛纺厂,自此加工贸易在我国开始发展。公共政策的调整伴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0多年,现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管理的主要政策依据依然是国务院上个世纪70年代末颁布的《以进养出试行办法》和《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企业补偿贸易办法》以及其后制定的各项配套措施。到2012年的34年间,加工贸易取得了很大发展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种主要方式,它对扩大出口、促进就业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在这新形势,新发展,新环境下,亟需对加工贸易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公共政策调整。加工贸易虽然是国际分工的产物,但是在我国对外贸易构成方式中,却占了超过一半的份额,并且,随着对外开放的越来越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必然更加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不过,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相关的政策还不完善,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鉴于此,在回顾我国对加工贸易的政策调整上存在的不足后,以具体城市为例找到切入口,指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论述了进一步加强加工贸易管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政策修正和监控的建议。本文一共分六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来源和研究意义背景,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第二章阐述了我国加工贸易公共政策的概念,内容体系和制定过程,以及公共政策调整的动因和迫切性。第叁章介绍了宁波市加工贸易发展整体大环境以及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以及改革实践的范例。第四章具体阐述了宁波市加工贸易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从实践上指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法。第五章指出我国公共政策对加工贸易发展策略的调整,从理念,机制和路径叁方面梳理了如何修正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策略,以及我国加工贸易的公共政策调控方法,从公共政策的监控主体,到监督反馈渠道的多元化,直至希望引导的新布局进行阐释。文章的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不足。

周泽红[7]2005年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效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一直是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二战以后,国际直接投资异军突起,开始逐步成为许多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方式,其规模和影响力也开始超过国际贸易,被人们誉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同步发展,共同构成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贸易与投资日益一体化的趋势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二者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明确指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十分重要,抓住这种联系就会产生一种合力,对经济增长与发展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忽略这种联系,贸易和投资各自对发展所作的贡献就会受到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是与外商直接投资活动紧密相连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FDI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联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FDI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规模,也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和优化。在此背景下,研究FDI与中国外贸效益的关系,客观而准确地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效益的影响,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影响不仅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和结构,更关系到与中国外贸发展的效益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正是由于投资与贸易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本文拟从对外贸易的宏观效益和动态效益出发,选取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外贸效益的影响作为切入点,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外贸效益的影响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以期构筑了一个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效益影响的完整评价框架和体系,从而进一步探究投资与贸易之间的深层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发展对外

杜晓英[8]2006年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面对新世纪的发展与竞争,发达国家以全球化战略为基础和出发点,大大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国际转移呈日益深度化和广度化的新趋势。我国加工贸易是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在大规模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78年至今,我国加工贸易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为促进我国外贸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我国加工贸易主体技术和加工制造档次仍处于低端,加工配套能力不强,产业增加值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工贸易发展中的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解决。文章首先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国际产业转移以及跨国公司理论四方面介绍了加工贸易转型的理论基础,进而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际背景;从总量及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进而运用相关理论具体提出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指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当从产业链、产业和产品结构、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区域到加工贸易主体上进行全面升级。考虑到我国是靠劳动力资源优势承接国外以投资的方式转来的产业的,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目前在发展区域、参与主体等多方面不平衡的事实。作者从促进产业关联,消除飞地效应;完善引资政策,吸引“微笑曲线”从左端移入;加快高新技术加工贸易的发展;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结合中西部的地区优势形成东西互补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改变加工贸易传统监管方式,完善加工贸易管理等方面较全面地提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

崔强[9]2010年在《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问题探讨》文中提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Processing Trade Enterprises,以下亦简称加贸企业)是外贸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年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外贸总额45.4%。我国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加工贸易企业首先暴露于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外汇风险之中。2005年到2009年,加工贸易企业的外汇环境和市场环境剧烈变化,极大降低了其抗击外汇风险的能力。这期间,加工贸易企业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经营特点,开始在外汇风险管理(Foreign Exchange Risk Management,以下亦简称FERM)方面进行探索。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加工贸易企业在FERM的过程中出现了策略偏差和能力缺失等问题。目前能结合加贸企业经营模式特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其FERM的的文章还不是很多。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是进料加工贸易企业的角度,以2005年人民币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为背景,探讨了加工贸易企业FERM的新问题、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首先,文章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FERM所用到的基础理论做出简要分析,主要从外汇风险的识别、测量理论方面结合加工贸易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和分析,并详细分析了加工贸易企业叁类外汇风险的管理方法。其次,文章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地位、主要模式和发展阶段;对加工贸易企业的两种主要经营模式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变革下的外汇风险进行了简单分析;文章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后外汇风险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文章认为在该阶段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空前复杂,FERM非常紧迫。再次,文章在以上基础上对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外汇和管理环境新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这些变化下加工贸易企业FERM存在着策略偏差和能力缺失的新问题,并运用理论和数据从业务策略和管理机制方面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再次,文章以典型的加工贸易企业R公司为FERM的案例,从R公司的FERM现状出发,介绍和分析了FERM的策略选择和管理效果。最后,文章结合基础理论为加贸企业提出了增强产品工艺调整和单耗管理能力、提高经济风险管理与战略调整结合度、建设外汇风险识别、评估和反馈系统和多层次、全方位的FERM决策执行和评价体系等应对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部门认识和防范外汇风险提供一些启示。

白斌[10]2004年在《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对加工贸易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意义深远。论文使用大量数据、图表和统计资料,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大量的事实分析,从多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加工贸易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推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导向等若干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 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说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史以及政策变化,并对加工贸易的范围和主要形式作了界定。第二章分析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影响,给予加工贸易以正确评价。第叁章是论文的重点,主要探讨加工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并详细分析加工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论文从国际分工发展所引起的国际生产一体化的角度分析加工贸易发展的必然性;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阐释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可行性;选择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探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问题;论文还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例,佐证加工贸易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上述分析旨在探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第四章对加工贸易现存的问题作分类分析,以便于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探讨加工贸易的发展政策。第五章就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分析。 论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的贸易结构,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角度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D]. 王晶晶.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2]. 中美贸易失衡成因及对策探究[D]. 陈建新. 苏州大学. 2007

[3]. 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研究[D]. 金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

[4].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竞争优势的研究[D]. 彭慧婷.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2

[5].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与管理策略[D]. 苑玉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6]. 我国加工贸易的公共政策调整[D]. 邱志东.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7].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效益[D]. 周泽红.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5

[8].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 杜晓英. 山西财经大学. 2006

[9].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问题探讨[D]. 崔强. 复旦大学. 2010

[10].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D]. 白斌. 武汉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与管理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