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词“黄”的字义演变探析论文_倪淑珺

颜色词“黄”的字义演变探析论文_倪淑珺

倪淑珺 上海师范大学 200234

摘 要:汉语颜色词“黄”的字义在人脑认知机制及社会文化交流的推动下,经历了由封建社会的“至尊之色”急转直下成为“色情、污秽”之代表词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与民族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对当今文字研究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演变 社会文化 认知机制

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的字义除了表示自然界的色彩外,还可扩展为其他诸多义项,这是汉语语义演变的结果。本文选取其中的颜色词“黄”作为研究对象,从起源、字义扩展及认知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一、“黄”之字义起源

“黄”属象形字,其甲骨文如佩环形,上为系,下为垂穗,中间为双璜并联状。郭沫若在《金文丛考》中提到:“黄即佩玉,后假借为黄白字,卒至假借义行而本义废,乃造珩若璜以代之,或更假用衡字。”另《甲骨文字典》记载:“黄,像人佩环之行……古代贵族有佩玉之习。”由此可见,“黄”为“璜”的本字,是种半环状佩玉,合则为璧,分则为璜。如“赐汝朱黄、玄衣”中的“黄”即佩玉之意。而后金文繁化,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黄”。

字形的演变往往伴随字义的演变。“黄”最初的假借之义在《说文·黄部》中做过记载:“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这其中“黄,地之色也”所解为其假借义,表土地之色,也是“黄”作为颜色词的本义。在此基础上,“黄”的字义不断演变,直至今天的“色情”之义。下文将对此演变过程及原因做具体阐述。

二、“黄”之字义衍生

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黄”表示“地之色”开始,“黄”的字义随历史朝代及社会需要的发展而衍生出多种义项。按衍生来源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黄”的传统字义,即多由“地之色”扩展而来;二为英文“yellow”对应的“色情、淫秽、肮脏”之义,最初来自西方社会,后在本国愈演愈烈,以致成为现代社会“黄”字的代表义项。

1.传统字义。“黄”的词性可分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类。最初的形容词义项即许慎所言“地之色”。在这一义项的基础上,“黄”的字义扩展为“泛指一切带黄的颜色”,如“枯黄”——“黄落、黄桑”;而“庄稼丰收之时的金黄景象”又引申出义项“美好”,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黄”作动词时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成熟”,如“黄陇”中的“黄”。这一用法显然由“金黄”这一义项引申而来。二是“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多用于现代口语表达中,即用“树叶、庄稼枯黄的衰败之像”比喻“事件的失败结果”。有时还可作补语,接在动词后表示事件状况的不理想,常常写作“搅黄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黄”作名词的义项较多,常指代黄色的或与黄色相关的事物,如“有骄有皇,有骊有黄”中的“黄”意为“黄色的马”,“佩紫怀黄”中的“黄”意为“金印”,另有“黄流”指“美酒”、“黄口”指“幼儿”等。现在的“黄”还专指“黄河”、“皇帝”和姓氏。

2.从“高贵”到“污秽”之地位转变。黄色是极富东方情调的一种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学中,土居于正中,因此“黄”最初作为中央之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两汉时期,“黄”成为“皇帝”的简称,地位凸显。隋唐初年,“黄色”逐渐成为统治阶层的象征和皇帝的专用色,“黄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到了唐代,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王权,把“黄”据为己有,“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明清时期,“黄色”已被固定为皇权的象征,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均以黄色为主。近代之后,“黄色”又成了中国人民族性的象征,被视作民族“忠义”文化的代表。然而到了现代,当人们提到“黄色”时,最先想到的是“色情、淫秽、低俗”之义,与“高贵威严”完全相反。这主要源于西方社会的“黄色思潮”。“yellow”在英文中本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西方社会的“黄色思潮”在民国初年随中国社会的日渐开放而慢慢流入国内,越来越多地与“色情,低俗”之义相关,成为现代人眼中“黄色”的代表字义。

三、字义转变及扩展的认知机制

“黄”字义的初次转变是因假借之故,“假借”这一造字方式在认知上称为“转喻”,凸显的是两事物间的相关性。之所以选择“黄”而不是选择“黑”“蓝”或“红”,是因为“黄”最初代表的“佩玉”是氏族人所熟悉的事物,其呈现的颜色恰巧与其概念中的“黄色”相一致,遂以颜色转喻整体,被假借成为“黄色”的字形。认知的“隐喻”模式亦体现在“黄”的字义扩展过程。“隐喻”凸显了事物间的相似性,如义项“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由“树叶植物凋零枯黄”这一景象隐喻而来,借助“枯黄”与“衰败、失败”之间的相似性,实现了颜色域与认识域间的映射。

颜色词“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至尊之位,随社会、语言发展的需要被赋予不同的义项,经历了由“崇高”到“污秽”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民族文化的巨大变迁,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与拓展具有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蕾 现代汉语颜色词之认知研究[H].扬州大学学报,2009。

[2]黄兴涛 陈鹏 近代中国“黄色”词义变异考析.历史研究,2010,(6)。

[3]曹鸿娟 英汉颜色词“yellow”和“黄色”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2)。

[4]钟守满 颜色词的语义认知和语义结构[H].外语教学,2001,(7)。

论文作者:倪淑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颜色词“黄”的字义演变探析论文_倪淑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