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年晓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肿瘤医院 830011)
【摘要】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期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8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以及 QLQ-C30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施以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术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康复期;健康状况;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288-02
前言
当前,对于乳腺癌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作为女性最重要的性器官之一,乳房切除后会严重影响女性的形体美,因此很多患者术后常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些心理反应强烈,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为此,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施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研究即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精神病史、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有合并症的患者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6.58±6.98岁;病理分型:9例单纯癌、25例浸润性导管癌 、6例髓样癌、4例乳头状癌;文化程度:3例小学、7例初中、14例高中或中专、20例大专以上。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8.21±7.08岁;病理分型:10例单纯癌、23例浸润性导管癌 、8例髓样癌、3例乳头状癌;文化程度:2例小学、9例初中、15例高中或中专、18例大专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院内常规护理,如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环境护理、心理安慰等。观察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施以延续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院内心理护理
⑴首先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获得患者的信任,继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才能施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语言温柔,态度真诚,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从而打开心扉。⑵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后,先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心理护理干预计划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疾病观,积极配合治疗。⑶为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状态,还应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如告知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理解、关怀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多陪伴患者等,使其提高治疗的信心和面对现实的勇气。⑷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即进行“角色换位”,做到感同身受。以让患者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同时,给予患者鼓励,使其能够佩戴义乳或接受乳房再造术,克服心理障碍,重塑生活的信心。
1.2.2院外心理护理
建立心理护理延续护理小组,在患者出院后按照制定的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住院后第1、3、6、12个月。随访内容以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为主,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同时,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邀请患者加入Q群进行交流。并安排值班护士在特定时间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也可邀请患者定期到院内参加病友交流会或听讲座,以此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感受分别进行SAS评分和SDS评分。其中,根据SAS评量表标准[1],分数达到50分以上为存在焦虑症状,其中,轻度为50~59分、中度为60~69分、重度为70分及以上。根据SDS评量表标准[2],分数超过53分为存在抑郁状况,其中,轻度为53~62分、中度为63~72分、重度为73分及以上。同时,对患者一年内的生活质量进行QLQ-C30评分[3],总分为40~126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所以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8.0软件,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用x2检验计量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AS、SDS评分以及 QLQ-C30评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评分以及评分(x-±s,分)
3.讨论
研究表明,乳腺癌已成为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患乳腺癌的患者数量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有大约130万女性患上乳腺癌,并有约50万的患者死于该疾病,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类
型[4]。目前,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患者普遍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失望等。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和身体康复。一般认为,乳腺器手术后1年内是患者心理、生理适应的分界点,帮助患者在这一年内进行身心调整,是提高康复期效果的关键[5]。
基于此,本研究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延续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院内和院外心理护理,患者焦虑、抑郁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由此可见,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降低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艳君,刘奕婷.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6C):2216-2218.
[2]曾成姚.乳腺癌术后康复期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4,11(06):157-158.
[3]孙家清.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期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A):188-189.
[4]李静芝,张丽娟,由天辉.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9):3059-3061.
[5]朱慧华.纽曼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27(12):105-107.
论文作者:田甜 年晓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患者论文; 乳腺癌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