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策略研究

曲政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2)

[摘 要] 劳动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我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的教育方针。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并提出一系列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问题,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新形势;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教育对于个体提高素质和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和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纲领,不仅丰富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内涵和明确了任务,而且准确回答了现实问题,比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1],可见,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遵循的教育方针与理念。

(3) 中国男篮整体实力不如世界强队,原因是阵容不整齐、后卫线发展失衡、亮点过于凸现、核心能力欠缺,由此导致比赛中技、战术运用受制,得分困难。

一、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劳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在内在需求,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势。劳动教育既能引导学生热爱和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又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必然选择。

(一)遵循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必然要求

对照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无论人类解放和自身发展,还是获得财富都离不开劳动,幸福也需要通过劳动创造。马克思提出了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思想,并确定为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不同于普通的教育思想,他从唯物主义角度阐述了系统全面的劳动教育思想,把劳动教育提升到普遍规律的高度之上,强调人的解放需要开展劳动教育,从根本上明确教育应当“为人、对人、靠人”,劳动有助于人们获得生产生活经验和增强个人奋斗的主动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首先,劳动与现实存在的个体紧密相连,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通常也整合在一起。其次,劳动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劳动教育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二)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劳动教育则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个重要过程。首先,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工作的内涵,促使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热度,逐步养成热爱劳动、善于劳动以及勤于劳动的素质。其次,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劳动教育也是加强德育的过程,因此,道德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也是德育的一种方法;我国历来注重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将劳动视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德之根在心,人之本在劳”,二者结合就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再次,劳动是个体的基本活动,不仅有助于个人转变消极被动的心态,增强奋斗的信心,而且能够实现身体锻炼和心理成长相结合,促进知行合一,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和谐发展的论述相统一。最后,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质,是改造人心和社会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前进。

受到家庭结构改变和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当代的学生基本不会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砺和锻炼,大部分学生甚至没有接受过富有锻炼性的劳动教育或者经常性体验劳动过程,以至于很多人没有掌握基本的劳动能力,例如,青少年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学生不会洗衣服的新闻一度引发舆论热议。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人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即劳动教育多此一举,因此,家长很少引导学生从事体力劳动,致使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和踏实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从整个社会的风气来看,不劳而获思想不断滋生,急功近利观念逐步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的概念被淡化,很多民众既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轻视劳动和劳动者,也不珍惜劳动成果,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

(三)劳动教育的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开展劳动教育和发扬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教育思想理论,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指引。加强劳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和转换教育观念的突破口,这是一项极为重要且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不仅坚持了社会主义优良办学传统,有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教育,促进各项事业发展,而且有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格和责任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条件,就现行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而言,不仅发展规划和策略不够完善,缺乏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操作细则,而且在人员设置、工作宣传等方面存在缺陷,活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劳动教育内容与学生年龄/性别特点不符、劳动时间与强度不符、缺乏配套的考核和评价标准、综合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的重视氛围不浓厚。

二、我国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虽然劳动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但是家庭、学校、社会出于多方面原因减少了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包括劳动教育意识弱化、分数至上观念盛行、家庭结构改变、生活条件改善、学业负担加重等,以至于很多学生不仅劳动意识弱化、劳动能力下降,而且片面认识甚至轻视劳动,背离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规律,无法更好地贯彻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

(一)劳动教育观念缺失

虽然《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但在实践中人民检察院由于案件多、工作忙,一般难以抽出时间监督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致使社区矫正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一家承揽,缺乏外部监督和管理。

(二)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畸变

作为整个线损管理平台的基础构成,数据库管理模块的应用,主要作用于向其他功能模块传送信息、资料、数据,或是储存、备份、整理、分类由其他功能模块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再者就是将一些技术性数据传送至高级应用软件中。因此,在实际的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时,不仅需要保证其拥有海量的内容空间、共享功能,同时也应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安全性,一般可采用基于NT环境的SQLServer大型数据库。

劳动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贵在实践,因此,劳动教育更多体现在“体力劳动”方面,很多人误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导致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虽然很多政策和文件规定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但是大部分实践内容停留在纸上和课程表,并未真正实施;很多学校也没有把课程内容与形成劳动观念和态度以及培养劳动技能结合起来,可见,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实际需要。另外,社会层面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休闲娱乐活动和技艺学习的层面,把劳动教育当成生活放松的一种方式,仅仅走马观花式参观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甚至把劳动教育变成一种惩罚活动,背离了劳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三)劳动教育保障体系不完整

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劳动实践,而且包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健康的劳动习惯、加深诚挚的劳动感情以及涵养高尚的劳动精神,能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由于劳动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和支持,比如经费、实践场地和各类设备、教育工具与过程管理以及聘请专业人员,因此,劳动教育的边缘化地位与投入不足有关。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钢箱梁长度的增大,截面1、截面2所受的负弯矩均逐渐减小;钢箱梁长度由56 m增加到96 m时,截面1和截面2的弯矩减小幅度逐渐增大,其分别对应减小8.8%、8.6%、9.3%、12.4%和8.1%、7.7%、8.3%、10.6%;钢箱梁长度由96 m继续增加到126 m时,其减小幅度相对减缓;当钢箱梁长度为96 m时对称截面1、截面2所受弯矩基本相等,受力对称。

三、新形势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马克思高度肯定了劳动对于创造人和创造历史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1];这句话既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也蕴含着事物发展规律的光芒。因此,劳动教育是劳动和教育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发挥了劳动的实践效用,通过利用和总结实践经验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人们得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另一方面发挥了教育的效用,增进学生对于劳动生产知识和技术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密切不可分,有助于完善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清晰判断,只有加强劳动教育才能培养一大批勤于劳动和善于劳动的人才,才能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还是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一个重要选择。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观

独立生活能力下降和劳动意识淡化既是劳动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也是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劳动价值观,因此,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则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具有创造人和历史的意义。因此,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既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表现。具体来说,劳动教育不仅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基本要求的途径,而且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优势和传统内容。劳动教育能够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使学生懂得劳动代表的光荣形象和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即凡是辛勤诚实的劳动、哪怕是最普通的体力劳动,只要有益于社会就应当崇尚和尊重,就是勤恳和创造性的劳动。

(二)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体现全方位和综合性,因此,劳动教育应该渗透到各类专业课程中,不仅要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而且要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的规章制度和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具体来说,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需要加大力度构建劳动教育网络体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既要改变劳动观念,也要普及劳动技能,其中,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是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价值所在,为学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家庭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必须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意识,促使他们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和承担自己的责任;除了布置劳动类家庭作业,学校需要大力开发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组织实施与劳动教育实践有关的兴趣活动,比如生活实用型的技术教育和勤工助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和劳动技能。总之,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并不轻松,需要新时代的青少年接续奋斗,从而自觉肩负起应该承担的使命。

(三)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劳动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优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逐渐被教育评价体系排除在外。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教育与劳动精神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助于劳动教育明确时代价值和现实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劳动教育带有小农经济色彩,劳动教育的内涵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为丰富和提升劳动教育的内涵提供了机遇,不仅客观上提高了劳动教育的标准,而且为劳动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劳动教育延续传统的优良地位。在新形势下,各种新变化、新思潮、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随着互联网产业、创意产业、个性化定制生产等新兴事物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要与时俱进、充实完善,另一方面劳动教育需要不断探索新规律和丰富新内涵,注重发掘劳动教育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劳动教育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标志性特征,更是全面贯彻我党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提出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重要创新的论断,以加强劳动教育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重难点,不仅为当前的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典范,而且营造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新生态。

[参 考 文 献]

[1]人民日报社.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3]李斌.总书记同我们共话中国梦——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侧记[N].人民日报,2013-5-1(1).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5823( 2019) 05- 0134- 03

[收稿日期] 2019- 02- 15

[作者简介] 曲政(1995-),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人物、革命文化、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县晓晴]

标签:;  ;  ;  

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