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身体自我研究_自我概念论文

国外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身体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8

1 身体自我的概念

在心理学上,自我就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1]。对自我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James。James[2]区分出了主体的我"I"和客体的我"me",主体的“我”是一种能动的,工作于个体内部,负担起组织管理责任以获得自身最大成就的功能,而客体的“我”则是自我知识的总和,是产生自我概念的基础。把自我作为知觉对象来研究,自我也称为自我概念(self-concept),它作为一种假设的结构用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被认为是个体通过自身经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自我觉知。James[3]认为自我概念可以区分为四个子自我概念,即身体的、社会的、精神的和纯自我概念;自我具有层次性,身体自我是自我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新统计工具的运用,自我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了相当的进展,在这当中,Shavelson等人[4]提出的多维度自我概念模型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他们认为,自我概念的定义应该包括7个方面的要素:①组织结构性;②多维度性;③多层次性;④最开始的层次上是稳定的,随着层次的加深,更加依赖于特定的环境,从而变得越来越不稳定;⑤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维度会增多;⑥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评价性的;⑦可以与其它结构相区别。在这种理念下,Shavelson等人将一般自我概念分为学业和非学业两种,其中非学业自我概念又分为社会的、情绪的和身体的自我概念三部分,而每一部分还可再分,比如,身体自我概念由身体能力(physical ability)和相貌(physical appearance)组成。由此,在自我概念的最底层是一些特定的、与实际行为相联系的结构。Shavelson等人的这一多维度多层次模型对于后来的自我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另一方面,Cooley之后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更强调自我的社会特性,认为自我仅仅是多个社会角色的综合,是对我们所依据的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的反映。从这一角度也揭示出社会评价对自我研究的影响,尤其是在身体领域,毕竟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他还会通过身体的外表、健康、体能、衣着传递社会信息。

对自我的了解加深了我们对身体自我的认识。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它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身体自我涉及个体对自己的相貌、体格、体能等的看法和评价,同样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并且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同时,身体自我也不是一个自然人的个体对其身体的认识,而是一个社会的个人对其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是受社会文化的支配和重要他人评价影响的。

2 身体自我的模型和结构

在对身体自我的研究中,Sonstroem是最早建立身体自我有关模型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与其同事[5,6]在研究身体健康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时,强调身体能力知觉是联系训练与自我价值感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他们认为,对体育活动的参与会导致身体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在这当中,对身体能力的评估以及活动的兴趣导向会激发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将这一模型命名为“体育活动参与的心理模型”。在随后的研究中,Sonstroem[7]提出了训练与自我价值感模型(见图1),将他们作为一个自我系统,用以解释身体训练如何能够产生总体自我价值感。这一模型假定身体能力知觉与自我接受是建立自我价值感的两个基本要素。自我接受表示了个体对他们自己的关心和喜受,而不论知觉到的能力如何。在这一模型中,自我效能被义义为对身体能力整体水平的自我评估,与身体能力知觉联系更紧。这一模型的一大特点在于不仅仅具有静态的层次结构,还具备时间维度的变化,这意味着此模型还可以代表一种能力发展假设,这种假设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的自我效能感会引起身体能力知觉的增长从而导致整体自我价值感的上升。

在Harter和Shavelson的影响下,Fox等人[8]对此模型做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以多维度的身体自我知觉剖面图发展了训练和自我价值感模型。Fox等人的研究表明,一般意义的身体自我价值感由四个维度组成,分别是运动能力知觉、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力量。Fox认为自我知觉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水平,最高一层是整体自我价值感,它包含不同的领域(比如身体),然后还有低一层的领域(比如体育能力);还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面(比如足球能力)和次级层次(射门能力)以及状态(我能够罚球命中)。

Marsh[9]将多维度自我概念模型应用到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得出身体自我概念的九个成分,分别是力量、胖瘦、活动性、耐力、运动能力、协调性、健康、相貌、柔韧性。总的来说,对身体自我的模型构建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从单一层次到多层次,从而使人们认识到身体自我的内涵的复杂性,但在这些维度和层次中不同个体对其评价的权重显然是不同的,对这个问题有深入和具体探讨的必要。

3 身体自我的测量

历史上大多数对身体自我的测量都集中于身体意向和身体自信方面,在《运动和训练科学中的心理测试录》[10]一书中,列举了作者搜集到的从1965年到1989年间运动和训练领域中的测量工具,在所有的175个测量工具中,并没有专门的身体自我概念量表;有14个是关于个体对他们的相貌、身材和活动态度的评价以及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整体满意感的测量。这些测验大多应用范围有限,只有少部分有测量学指针和结构效度的支持。有19个测验用以评估知觉到的活动自信、身体健康自信心、体育能力知觉、以及与体育成绩和身体能力相关的自我效能。其中的11个有理论基础,12个得到了因素分析的支持。

在身体自我研究中,身体评估任务是一类特殊的测量方法,Cash和Brown[11]在综述身体评估任务时,将身体评估任务分为两类,即身体部件评估和整体评估。前者要求被试用两点间的距离长短来尽可能地估计一个身体特定部件的尺寸;而后者的评估过程则是呈现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例如通过变形的镜子、录像带、身体的投影),被试可以通过对其大小的调节来估计自己身体的形态。因为这类方法具有纸笔测验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测评技术显示了良好的引用前景,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Collins[12]就曾经利用一系列图片施测了159名一、三年级的学生。Collins制作了一组图片,共有7张,分别是一些体态很胖到很瘦的男女儿童和成人。测验还包括5个配套的问题。5个配套问题分别是:

你认为哪张图片最像你?

你希望自己长什么样子?

你认为男孩/女孩最好是什么样子?

你希望自己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

你认为哪一张图片最适合一个成年男人/女人?

Collins还让儿童回答了两个附加的问题。首先是“我认为自己:胖,瘦,不胖不瘦”,紧接着问他们是否想变瘦或是长胖一点或是维持现状。Collins报告说这个测验很难引起一年级和低龄儿童的兴趣,3天的再测信度依题目的不同在0.38到0.71之间变动。考虑到低龄儿童不能严肃地对待测试,信度较低也可以接受。

Shavelson等人[4]和Wylie[13]分别对自我概念的测量做了综述,他们都认为,以往大多数的自我概念量表都是集中于对整体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的研究,尽管其中的一些量表包含了身体技能和相貌等项目,但对于身体自我的探索依然是片面的。

Marsh[14]认为,近来身体自我研究的最重要的进展得益于三个多维度身体自我概念量表的编制,他们就是身体自我知觉剖面图[15]身体自我概念量表[16]和身体自我描述问卷[9]。

3.1 身体自我剖面图

身体自我剖面图(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简称PSPP)[15]是以层次模型为基础,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而得出的。Fox最后编制了5个量表:运动(运动能力,习得运动的能力,运动自信心);状态(精力,健康,维持训练的能力,在训练环境中的自信心);力量(力量知觉,肌肉增长,在需要力量环境中的自信心);整体身体自尊(一般自豪感,满意度,快乐度,身体自信心),共30个题目。在每一个量表中,项目都被设计为可以反映结果(例如擅长运动)、过程(学习运动技能很慢)及信心知觉(对运动充满信心)。为了避免社会赞许效应,将每一个项目都做配对描述,例如“一些人觉得他们面临体育活动时并不十分出色”然而“其它人对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感觉良好”,然后让被试选出其中一个与自己更符合的,并同时从“非常符合我”到“一定程度符合我”作符合度判断。

研究认为量表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80到0.92)重测信度为0.74到0.89。通过偏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对此量表的良好支持。不过,这一量表中采用的非标准回答方法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Marsh[9]也认为,这种回答方法容易引起被试的误解,从而影响结果的解释。

3.2 身体自我概念量表

身体自我概念量表(Physical Self-Concept Scales,简称PSC)是Richards[16]编制的,Richards试图编制一个简易的身体自我量表,可以快捷地施测于尽可能广泛的群体,他最初定义了8个因素,然后在以下几个标准下进行筛选:①内部一致性;②时间维度上的稳定性;③有定义完备的因素结构;④因素和结构具有跨年龄和性别的一致性。共得到7个因素(体格,相貌,健康,身体能力,力量,活动倾向,整体身体满意感)。每个量表由五个项目组成,回答采用8点量表的方式作真假判断,适用于12岁以上的被试。

Richards对800名被试的施测结果表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很高(0.80)重测信度也达显著性水平。另外还报告说项目在每一既定因素上的因子负荷至少为0.60,而在非目标因子上负荷小于0.30。

尽管如此,这一量表的应用极为有限,到目前为止,除Marsh[9-14]以外,还没有研究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3.3 身体自我描述问卷

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hysical self-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简称PSDQ)[9]的前身是著名的SDQ即自我描述问卷[17],这一问卷是Marsh/Shavelson自我概念模型在身体自我研究上的体现。全量表由70个项目组成,分为11个分量表分别测量力量、胖瘦、活动性、耐力、运动能力、协调性、健康、相貌、柔韧性、整体身体、自尊。其中整体身体和自尊各有8题,其余每个分量表6题。回答采用6点量表的方式,适用于12岁以上的被试(特别是大学生和成年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Marsh将PSDQ与PSPP和PSC作了对比研究[9-14]其结果表明,这三个量表都表现了良好的结构效度,因子载荷平均为.80(从0.67到0.90),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PSDQ(0.67到0.90,平均0.83)优于PSC(0.65到0.87,平均0.80)和PSPP(0.67到0.79,平均0.74)。测量错误也少于其它两个量表。

4 小结

西方心理学对于自我研究的重视固然与其个人主义价值观倾向有关,然而自我在整个人格结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才是心理学家们关心的焦点。身体自我作为自我结构的重要基础,是伴随儿童最早发展起来的,贯穿人整个生命全程的观念。人体的物质属性,例如相貌、体整合能、健康状况等都是透过身体自我整合到整体的自我观念中,同时,这种看法还具有评价性,它以社会为参照,对人的自尊、自信、自我效能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从自我研究的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自我的模型已经逐渐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发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递进,对整体自我的讨论逐渐被更为细致的成分自我所代替。同时,已有的静态自我模型还未解决个体究竟是如何将身体自我整合到自我系统中,身体自我在生活历程中是如何变化的,身体自我在行为结果和自尊之间究竟起了什么作用等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将身体自我看成是自我系统中一个变化的机制加以研究。

身体自我还带有很强的社会意义,自我的发展是社会适应的结果。如Cooley所说,一个人必须从他人眼中看自己,即所谓“镜中我”。Mead也认为,自我只能在社会群体中发展“自我在与他人自我的关系中存在”。现在国外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将身体自我界定为一种公众自我(public-self),这种更具文化特色的界定使得我们应该从特定文化背景的角度来加以思考,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身体自我模型。

目前国外对身体自我的研究日益增多,产生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模型和测量工具,然而国内对此的研究还相当缺乏,除个别对身体能力知觉的研究以外[18],仅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整体自我概念中所包含的身体自我成分的探讨[19,20],还没有专门的身体自我量表。

对于身体自我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例如,中国人的身体自我结构及其与自我的其它维度的关系;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社会群体身体自我的特点及其在人生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如何建构有效度和信度的测量工具。这些都是很值得加以研究的问题。

标签:;  ;  ;  ;  

国外身体自我研究_自我概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