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儿不耐受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5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喂养是否耐受将其分为不耐受组与耐受组。结果:500例早产儿中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人数共144例,发生率为28.80%,不耐受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胎龄明显低于耐受组,且合并并发症的比例高于耐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及有无宫内窘迫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与出生体重、胎龄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应对此类早产儿加以重视,采取正确的预防治疗措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及影响,保证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125-0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主要是由于其肠胃功能发育不成熟造成的,与健康新生儿相比,早产儿的胃排空能力较为延迟,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可能性更大。喂养不耐受会影响婴儿对营养的吸收,使其免疫力降低,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根据相关研究显示[1],胎儿消化系统的发育情况与出生体重及胎龄有明确的关系。为总结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选取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5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5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不耐受组与耐受组。
1.2 诊断标准
①早产儿:胎龄<37周的新生儿;②极低体重:出生后1h内体重<1500g;③喂养不耐受:给与早产儿肠道喂养后3d内,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症状体征至少一项。呕吐次数超过3次/d;胃内剩余量超过喂养量的30%或胃内存在咖啡色样物。
1.3 方法
观察记录所有早产儿的症状体征,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应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2ml/kg,如果可耐受则给予相同配方的早产儿奶15ml/kg,尽快过渡到正常喂养。如无法早产儿无法经口喂养,可采用鼻饲管喂养。对于经胃肠道喂养无法满足生长需求的早产儿可给予静脉营养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通过均数±平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P<0.05说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0例早产儿中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人数共144例,发生率为28.8%,其中单纯腹胀13例(9.02%),单纯呕吐10例(6.94%),单纯胃潴留83例(57.63%),呕吐合并腹胀11例(7.63%),呕吐合并胃潴留15例(10.41%),腹胀合并胃潴留12(8.33%)例。不耐受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胎龄明显低于耐受组,且合并并发症的比例高于耐受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的早产儿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及有无宫内窘迫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临床上常见的症候群,发生率较高,长期会影响婴儿早期对营养的吸收和摄取,不利于生长发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胃潴留以及腹胀。根据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2],喂养不耐受症状的发生主要与胃肠道的发育情况有关。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较正常新生儿的发育迟缓,胃肠道平滑肌发育相对不成熟,无法正常分泌胃肠激素,使得胃排空能力、胃肠动力以及食管吞咽能力较弱,造成消化系统无法正常运作。近些年来,大量研究证实[3],肠道喂养的7d内是新生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高发阶段,新生儿的肠道动力会随着时间增长不断完善,因此,胎龄较小的胎儿,其肠动力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加之分娩应激后容易出现缺氧窒息,机体内脏器血流会重新分布,如果缺氧的情况得不到纠正,胃肠道的黏膜细胞乳酸堆积,会降低能量代谢的能力,损伤细胞膜泵功能,同时造成细胞内酸中毒,影响肠道内的电解质吸收,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细菌大量繁殖,发生胃潴留或腹胀。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不耐受组的早产儿其胎龄及出生体重明显低于耐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大致相同。此外,不耐受组早产儿合并并发症明显高于耐受组,在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研究中,宫内窘迫的发生对于发生喂养不耐受无明确影响,两组早产儿的发生宫内窘迫的概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或发生宫内窘迫后立即进行处理有关。
综上所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与胎儿出生体重、胎龄及合并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明确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症状,总结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为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路军英,刘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3):151-152.
[2]辛玥,郑荣秀,刘丹等.晚期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及生长情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9):2288-2293.
[3]姚丽丽,傅英莉,尹蕾等.思连康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3):142-143.
论文作者:陈静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早产儿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新生儿论文; 体重论文; 宫内论文; 窘迫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