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化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思维方式和现代有相当大的不同,以至于我们现在读古书的时候,根本看不懂古人在说些什么。为了方便后来的人学习和了解古代文化,所以把几十年的心得体会写出来,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对古代的某一点点作点说明,希望对有兴趣的人有一点点帮助。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时间究竟是什么?
表面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很难说清楚的。我认为时间是我们对空间运动的一种感受,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是空间运动的一种属性。我们先来看时间是怎么产生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现象,这样就有了一日的概念。从北极星往下俯视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的,也就是自西向东旋转,所以看到的太阳是东升西落的。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且由于地球自转轴和公转的轨道平面不垂直,就造成地球在公转的轨道不同的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点不同,而且成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年和四季的来源。
如果要知道四季和阴阳五行的变化,就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这就是宫位,这个宫位是以太阳为参照的,与二十八宿没有关系。
地球一边自转一边公转,且公转和自转从北天极往下看,都是逆时针的,很象汽车的轮子,一边旋转一边往前跑,一模一样。
但是天地无言,怎么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到什么季节呢?只有靠天,以天上的星星作为参照?比如很多谚语: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但这毕竟是个大概,我小时候在家务农,知道一句谚语:不插8月1秧。意思是过了8月1日种的稻谷,就没有收成,因此季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需要更详细的知道季节。就要把天球上沿赤道圈划分为十二宫,360°,这样就能准确到一天。
本来四季阴阳五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而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由西向东逆时针转动,但站在地球的角度上看,太阳和天球一方面每天绕地球顺时针一圈,同时,太阳相对于地球运动在天球上一年也画一个圆就是黄道面。由于太阳逆时针运动,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便假设一个星球和太阳的运动一模一样,但方向相反,只要知道这个“假设的星球”运动到什么时候就知道是什么季节了,然后就是要找一个起点就可以了。这个假设的星球就是中国古代《易经》里面所说的“帝”。
比如,假设太阳和帝冬至从黄道某个星宿出发,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经过一年的时间,它们又相会在同一点,这样就可以直接用“帝”的运动表示时间了。当然也可以不从同一点出发,比如假设太阳从冬至点出发而“帝”从春分点出发,同样当太阳经过一年回到冬至点的时候,“帝”也经过一年回到出发点。同样直接可以用“帝”的运动表示时间。
这样,先把黄道十二宫找几个基本点,也就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点,这四个点的含义就不用说明了吧。然后把黄道分成十二个宫,也就是十二个月,再分成二十四等分,也就是二十四气,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就是东南西北四个点。这样二十四气是一个气候与“太阳”位置的综合图。
接下来就是从那点开始呢?这个早在伏羲时代就已经有了,《易》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至役(yi)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兑”,震就是春分,艮是终始之地。毕竟四季与太阳密切相关,那么二十四节气还是要以太阳为准。
气候与位置有关系,但是并不是冬至的时候最冷,夏至的时候最热。也就是季节到冬至的时候,冷已经要开始了,所以有冬至(指季节)进九之说,但太阳运动位置并不是在十二宫正北的地方,同理,季节夏至之后伏天也快开始了,太阳位置也不在夏至点。太阳在秋分点时,季节到立夏了。
立春(季节)←→冬至(太阳位置在子) 春分(季节3月21日)←→立冬(太阳位于亥戌交界)
立夏(季节)←→秋分(太阳位置在酉) 夏至(季节6月22日)←→立秋(太阳位于申未交界)
立秋(季节)←→夏至(太阳位置在午) 秋分(季节9月22日)←→立夏(太阳位于巳辰交界)
立冬(季节)←→春分(太阳位置在卯) 冬至(季节12月22日)←→立春(太阳位于寅丑交界)
这样,只要知道了太阳所在的星度,知道了太阳在二十八宿中运行的规律,看到了二十八宿,就知道到了什么月份了。比如谚语说:只要看到角宿,就知道春天要到来了。
直到1875年,于是有位天文学家提出春分为一年的起点,并且测出当年的春分点,太阳刚好在十二宫亥戌的分界线上。多么的巧合!这句话春分点是应该是春分的节气,而不是太阳到春分点。
以上这些,其实这些都是捏造的,想当然的说法,因为西方并没有24气的概念,前面大概是1013年左右的中西方合并的图就应该是后人捏造的。因为中国的十二宫和国外的十二宫不一样,中国的十二宫是以时间划分的,而国外的十二宫是以黄道为坐标固定不不变的,是以黄极,黄道为标准的坐标系,而中国的十二宫在黄道坐标系中的坐标是不断变换的。当然两种坐标系并不矛盾,可以互相转换。
下图是2016年2月4日立春太阳在女宿8度的十二宫图,这时西方的宝瓶宫还和中国古代的玄枵宫还重合吗,西方的双鱼座还和中国的娵訾还重合吗?从《四库全书》,《崇正辟谬》,《三命通会》等各种书籍中所载的太阳过宫诗决为什么都不相同呢?就是因为中西方结合的产物,把二十八宿所分的宫位当成固定宫位了。
说明:内圈是中国古代太阳运动所到的宫位,也就是十二月,中圈就是东南西北正方位,外圈就是二十四节气。
2016年4月
论文作者:董佑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太阳论文; 季节论文; 冬至论文; 公转论文; 春分论文; 夏至论文; 地球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