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理论研究综述_政治论文

政治文明理论研究综述_政治论文

政治文明理论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政治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也明确指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可见政治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建设的明确目标。本文就政治文明在学界的研究情况作如下综述。

一、“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具有浓厚政治氛围的国度,早在古代的中国,各个流派的思想家们都论述过治政的文明问题,比如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都就治政文明的基本规则、制度要求、发展变革的与时俱进性以及所需要的社会物质文化基础做过内容广泛的论述(注:于一.中外思想家论政治文明[J].政治学研究.2002(3).),留下了诸如《论语》、《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不朽的名著,只是一直没有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

早在1844年11月,马克思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曾使用“政治文明”的概念。(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42):238.)从全文的内容来分析,马克思一方面把“政治文明”看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问题,另一方面把“政治文明”与“等级制”对立起来,由此可见,马克思所讲的“政治文明”,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在国家权力的执行问题上比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进步性。在今天看来,在马克思那里,“政治文明”的概念是狭义的,是指资本主义政治文明。

据龚育之回忆,在设计党的十二大报告和起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时,许多同志认为把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政治方面的进步归于精神文明是不大合适的。1986年9月8日,《光明日报》以《重视研究社会主义的制度文明》为题发表了刘李胜和王西华的文章,提出了“制度文明”的概念,指出:“所谓制度文明,即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的进步状态及其积极成果。其基本的标志是与生产力的适应程度,人们物质利益的满足程度以及民主、平等的发展程度。”可见作者意识到,只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不能周延社会文明的全部内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先后有论者撰写论文或编撰专著,不仅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而且展开了初步的系统研究论述,其中1986年《学术研究》杂志第4期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考》一文,是国内较早提出“政治文明”概念的文章,1990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冯举等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书,是国内较早比较系统阐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学术专著。

在2001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指出:“法制建设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讲到“政治文明”的概念,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

在2002年5月31日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表明党和国家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付诸实践的意图。党的十六大报告、新党章和新宪法对政治文明的阐述,可以说是对学界关于政治文明研究成果的系统归纳、理论升华以及实践的具体部署,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政治文明”概念的涵义

对于“政治文明”的概念,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论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定义,主要有:

(一)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说。这种观点认为,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便是政治文明,它一般表现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国家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504.)

(二)政治成果总和说。这种观点认为,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和发展程度的标志。在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中,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是其核心部分。(注:李良栋.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与人类的政治文明[J].科学社会主义,2001(1).)

(三)成果一过程说。这种观点认为,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程中取得的全部成果;从动态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步发展的具体过程。(注:虞崇胜.浅议政治文明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2000(1).)

(四)政治进步说。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政治进步的状态和成果就是政治文明,包括政治制度进步、政治活动的进步、政治思想的进步和政治管理技术的进步等。

(注:冯举等主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M].重庆:西南财经学院出版社,1990,10—12.)

(五)制度进步说。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制度的进步即为政治文明,是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注:张永强.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J].青海社会科学,1997(5).)

(六)社会形态说。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依据一定的经济社会形态并为一定的经济社会形态服务所创造的政治社会形态。(注:王中兴.必须实现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7(1).)

(七)狭义广义说。这种观点将政治文明区分为广义的政治文明与狭义的政治文明。认为,狭义的政治文明概念同制度文明概念可以说是重合的;广义的政治文明是包括政治制度文明、政治思想文明和政治活动文明在内的涵义更加广泛的概念。(注:刘李胜.制度文明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38.)

(八)政治行为合理说。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文明是指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社会上多数人对待政治生活的合理性倾向,包括政治权威产生和运行的合理性,政治权威的政治行为的合理性,人们的政治生活存在的合理性,政治权威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合理性,人民的政治权利受保障的程度,人们的政治参与程度,人们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程度,人民思想的自由度等内容。(注: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02—10—14.)

(九)政党权力运作成熟说。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文明是指一个执政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机关在表达国家意志及权力运作过程中的一种成熟的和自觉的状态,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实践程度,具体体现为国家权力主体和执政党在制定法律和政策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民主性、正义性、惠民性和科学性,是与“政治腐败”、“政治黑暗”、“政治独裁”等政治现象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注:刘进才.论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J].中国行政管理,2002“新政策专刊”。)

(十)综合说。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文明作为整个社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改造社会、实现自身完善和提高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所有积极的政治成果和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注:郑慧.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J].政治学研究,2002(3).)

三、政治文明的具体内容结构

论者们普遍认为,政治文明并非单一结构,而是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具有结构性。从纵向来讲,具体表现在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有多种政治文明形态,包括奴隶社会的政治文明、封建社会的政治文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注:浦兴祖.有关“政治文明”若干理论问题[J].浙江学刊,2003(4).)从横向上来讲,各个社会形态政治文明的内在结构也呈现出多元性。有论者指出,横向上的这种多元结构表现为政治意识、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四大要素。(注:熊云.也谈政治文明的要素与结构[N].学习时报,2002—12—2.)

有论者指出: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结构应该包括如下内容:一是价值取向,确立什么样的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二是制度设计,解决人类政治问题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所谓制度安排;三是观念形态,现代政治观念通过其普世化、世俗化的途径广为流传,直接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政治行为;四是治理技术,随着政治文明的推进,人类在解决政治问题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注:桑玉成.现代政治文明的源起及演进[N].文汇报,2003—12—29.)

有论者指出,应该把政治文明的结构划分为政治思想、国家制度、政治行为三个层次。还可以对这三个层次作进一步的分析。政治思想层次的基本内容有:(1)国家根本的政治指导思想和政治理论;(2)社会政治思潮;(3)公民的政治观念等。国家制度层次的基本内容有:(1)国家经济方针政策、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2)国家政治方针政策、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3)国家文化方针政策、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政治行为层次的基本内容包含:(1)公民个人与政治团体的政治心理、情绪;(2)公民个人与政治团体的政治参与活动;(3)社会革命时期公民和政治团体的政治革命活动。政治文明中的政治思想在政治文明结构中居于最高层次,它对国家制度的创设和施行,以及对公民个人的政治行为起着主导作用。国家制度在政治文明结构中居于中间层次,是政治文明的实体部分。由政治上层建筑所制定的一切制度,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方针、政策、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支配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生活。政治行为在政治文明结构中居于基础层次,对政治文明起着认同和支撑的作用。(注:徐耀桐.政治文明的若干基本问题探析[J].红旗文稿,2003(5).)

还有论者指出,横向上的多元结构包括政治主体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并指出了其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准:(1)政治主体的理性化程度如何,以什么样的动机和方法从事政治活动和介入政治过程;国家政权的性质、作用、结构和活动方式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代表了劳动群众的利益;它的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组织是否具有合法性基础,能否得到社会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和拥戴,其活动方式、组织化程度、从事政治活动的能力如何;以群众形式出现的政治主体的权利义务观念、法治、道德观念、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究竟怎样;代表公民从事政治管理、政治统治活动的各种管理者如何产生,其行为、后果是否受到有效的制约;整个社会政治规范是否健全、完善;各种政治主体能否有效地遵守各种政治规范等等,这些便构成了评价政治主体是否文明的标准体系。(2)社会的政治关系是否和谐,各政治主体之间有无根本利害冲突,矛盾与冲突的调解的自觉程度如何;协调各种政治关系的手段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缓解矛盾、化解冲突、消除张力的机制和体制是否健全和完善等等,这些都构成了评价政治关系文明的标准体系。(3)公民的政治心理是否健康;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政治信仰能否反映政治现象的本质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与时俱进,不断地予以丰富和发展;全民族对政治体系有无普遍的认同感,全社会是否具有较为一致的政治信仰、政治理想,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规范体系和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评判标准;公民的政治兴趣和参政议政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准等等,这些都构成了评价政治意识文明的标准体系。(4)政治行为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环境、政治价值和政治行为准则;政治行为是否纳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政治行为的效能如何,与预期的效果、宗旨是否相统一,这些综合性指标便成为政治行为文明的标准体系。(5)政治制度是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是否与其他社会制度体系的功能相适应,可否容纳、代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并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及时有效的变革和调整,这些是衡量政治制度文明的标准。(注:郑慧.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J].政治学研究,2002(3).)

四、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有论者指出,由于政治文化能够通过政治感知所形成的价值评价作用于政治活动,因而它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着政治制度,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在客观上为政治活动的运作设定基本前提、根本目标和具体规则,并通过政治文化自身所特有的信仰、感情、态度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将政治过程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由此可见,政治文化所具有的政治功能和作用,已经使其成为推动现代化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内化的政治力量,因而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注:蒋京议.政治文明研究中的重要课题[N].学习时报,2003—5—5.)

有论者指出,政治文明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规范要求,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现。在这个三维的结构中,每一个部分都有体现着精神实质的内在灵魂。(1)政治意识文明之魂——“有容”。这是因为,有容才有异,有异才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选择,有选择才有进步——这就是人类社会政治进步的奥秘所在。如果不容许差异存在,社会中只有一个人,一个团体,一种行为,一种观点,一个声音,或者说社会的一切存在物都是绝对整齐划一,那么也就没有政治存在的必要。就政治意识来看,大凡称得上文明的政治意识,无论是公平、公正、正义、理性、权利、义务、责任,抑或是自由、自主、平等、博爱、民主、法治等等,都内含了宽容、容纳、容许等基本精神。(2)政治制度文明之魂——“有衡”。对冲突的制衡是人类制定政治制度的目的。政治制度“有衡”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二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制衡不是卡死,均衡不是平均。制衡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均衡是为了防止无谓的利益冲突,一项有生命力的政治制度,往往是内含了权力制衡和利益均衡的精神。“有衡”的精神也有利于制度与时俱进的创新。(3)政治行为文明之魂——“有序”。由于政治本身是“众人之事”,因而,任何形式的政治行为都是一种群体行为或涉及群体的行为,必然就会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的要求。规范和程序的进步形式,具体反映出政治行为文明的程度。即使是最为激烈的政治斗争行为,也有一个战略和策略的问题。当然,有序并非否定竞争,而是竞争与合作的统一;追求有序也不能忽视社会活力,以牺牲社会活力所获得的秩序只能是奴役的秩序而不是自由的秩序。(注: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3).)

五、政治文明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论者们普遍认为,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政治文明决定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政治文明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社会条件。但政治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及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巨大的反作用。符合社会前进要求的政治文明不仅可以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发挥着规范和保证作用,而且会影响以至决定它们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这在政治文明飞跃式发展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政治文明在人类全部社会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注:方立.正确认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N].人民日报,2003—1—21.)有论者指出,不能机械地理解物质文明对政治文明的决定作用,中国现代化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为了中国的富强,它基本上是中国寻求新的文明秩序的一个历史过程。西方公共选择学派指出,当代西方经济的困境与其说是市场经济的破产,不如说是西方政治结构的失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在《自由的限度》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我们时代面临的不是经济方面的挑战,而是制度和政治方面的挑战,良好的政治法律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注:虞崇胜.政治文明在人类社会文明中的地位[J].政治学研究2002(3).)有论者指出,在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不同步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政治变革成为矛盾的焦点,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物质文明建设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这是因为:首先,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物质文明建设需要政治文明为其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再次,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的许多内容是交叉重合的。有论者指出,精神文明建设也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古希腊之所以能够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数学、天文学、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学科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归根到底在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初步发展和城邦民主制的建立。我国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不是我们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而是政治上不够文明的结果。因此,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政治文明为其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基本的政治方向和必要的政治保障,而且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内容本身就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

六、政治文明的中国特色

有论者指出,在政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文明因子的相互渗透、借鉴、融合、交流和影响,构成了政治文明发生、发展的重要景观,表明人类政治文明应该具有共性或曰世界性。但是,任何政治文明又都受到特定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性格等因素的深刻影响,都具有独特性价值,因此,在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文明的民族性不可忽视,在不同的国度,政治文明的发展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注:金太军.政治文明: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J].政治学研究,2002(3).)有论者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注:李慎明.政治文明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N].人民日报,2003—1—21.)有论者指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它同历史上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文明在本质上相区别,具有鲜明的特征和无比的优越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历程中,创造了适合国情的政治文明具体形式,包括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本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风格,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政方式以及在国体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政党制度上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结构形式上实行单一制条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等等,这些政治上的创新历经磨炼而愈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追求,必将推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注:金太军.政治文明: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J].政治学研究,2002(3).)

七、政治文明与政治诸方面的关系

有论者论述了政治文明与行政正义之间的关系,指出:政治文明的提出必然要求行政正义。首先,政治文明要求行政意识的正义;其次,政治文明要求行政制度的合理化;最后,政治文明要求行政行为正义。同时,行政正义对政治文明建设也具有能动作用。首先,行政正义构成政治发展的基础;其次,行政正义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最后,行政正义对政治文明的示范作用。(注:王锋.行政正义与政治文明[N].光明日报,2004—1—6.)

有论者论述了政治文明与党内民主的关系,指出: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与实践看,他们一直把党内民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其次,从国际共运的历史教训看,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政治非文明现象以及老牌执政党垮台的主要根源是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再次,从执政党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相互关系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是发展党内民主;最后,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看,党内民主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切入点。(注:戴海东.党内民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2).)

有论者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政治文明的关系,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当代先进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它孕育并呼唤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及其理论的提出。而这一概念及其理论的诞生,就包含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隐含着的政治文明思想因子的浓缩、提炼和升华。因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的产物。(注:基从亚、孙伟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时代心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3).)还有论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政治文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注:温朝霞.“三个代表”与政治文明[N].南方日报,2002—10—24.)

有论者论述了政治文明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指出:政治文明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政治文明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基础,政治稳定是人的发展的政治前提,人的发展要求社会政治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人的发展要求政治民主化。政治文明对人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民主政治制度赋予人们相应的政治权利,并为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开放、宽容的社会政治意识为人的发展创设宽松、协调的政治文化环境;广泛的政治参与行为促进人的参与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发展;良好的政府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健全的社会机制;个人的政治文明状况是促进个人自身发展的有利资源。人的素质制约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必须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一是要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仰,掌握基本的政治规范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政治心态和政治修养,塑造高尚的政治人格;二是要形成自觉遵循政治规范、程序和制度要求的行为习惯,以维护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转;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民主管理,从基层具体民主做起,锻炼自主、民主、公正、平等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为政治民主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要积极为政治文明建设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传播先进文明的政治思想观念。(注:申群喜.论政治文明与人的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3(6).)

有论者论述了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的关系,指出,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方面,现代政治文明离不开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呼唤法治,因为权力具有双重性,人性有其弱点,中国缺乏民主法治传统,腐败现象严重,因此,新的情势下提出政治文明建设,意味着呼唤新的人权保障、民主形式、制度载体、政党执政和领导方式、权力分工与制约和法制;另一方面,法治对政治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它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又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和显著标志,是政治文明的基石和根本保障。今天,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法治为根本,必须转换党的执政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法治建设、创造理性政治文化。(注:何士青.论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J].政治与法律,2003(3).)

有论者探讨了政治文明在政治发展中的表现,指出,政治文明表现为权威产生和运行的合理性,表现为政治权威的政治行为的合理性,表现为政治权威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合理性,表现为人民的政治权利受保障的程度,表现为人们的政治参与程度,表现为人们政治存在的合理性,表现为人们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自治)的程度,表现为人民思想的自由度。总之,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的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不能仅仅用政治结构等等的硬件来衡量,更重要的还要从其政治文明的状况来衡量。(注: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02—10—14.)

有论者探讨了政治文明与反腐倡廉的关系,指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清晰的理论定位,反腐倡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决定了反腐倡廉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反腐倡廉与民主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把反腐倡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始终,政治文明主要是通过强制性规范化的组织、结构、制度等来保持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制度建设,反腐败必须从制度入手,继续推进制度改革,通过体制、制度创新加大治本力度。狠抓制度落实,探索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注:金银焕.政治文明与反腐倡廉[J].求是,2003(3).)

八、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

有论者指出,世界政治文明是特殊性与普适性的统一。置身于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政治文明普适性与特殊性的互动中发展。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建构,既要借鉴、吸纳和整合全球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又要走自己独特而富有创新的政治文明之路,以便对人类政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注:方世南、曹峰旗.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构的全球视野[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3).)

有论者提出,只有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已有政治文明的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成果,才能真正建立起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论者指出,资本主义主要创造和建立了八个方面的政治文明成果:创造了共和国的国家形式;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制度;建立了以宪法为根本法的现代法制;建立了政党制度,形成了政党政治;建立了权力制衡制度和机制;建立了强有力的权力监督机制;建立了新闻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机制;提出了人权思想,形成了人权保障机制。资本主义创造的这些政治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对其历史进步性和可资借鉴之处也要予以充分肯定。(注:沈宝祥.略谈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N].学习时报,2003—3—17.)

有论者指出,政治是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集中体现,过去我们很重视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方式和科学文化,却不愿意承认资本主义政治中也有优秀的东西。实际上,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通过俄国的苏维埃制度而学习了欧美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我们的“共和国”的国名以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任期制、选举制、公务员制等基本制度也是从资本主义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中吸收而来的。因此,只有大胆地、开放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主要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政治文明中的一切积极成果,同时又立足中国国情和自己的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得到发展。(注:谭君久.论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J].湖北社会科学,2002(11).)

有论者指出,在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问题上,当前急需树立起三个方面的新思维:一是树立起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程度可以相互比较的新思维;二是树立起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可以相互借鉴的新思维;三是树立起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可以共创共享的新思维。(注:韩强.树立政治文明新思维[N].学习时报,2003—1—27.)还有的论者提出,在学习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时,既要划清界限,渐进稳妥,同时又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要以宽广的胸襟全方位对外开放,摆脱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个姓“社”姓“资”的绝对化的思维方法。(注:陈建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批判地吸收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6).)

标签:;  ;  ;  ;  ;  ;  ;  ;  ;  ;  

政治文明理论研究综述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