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大转型中的第三世界--回顾与展望_国家经济论文

全球经济大转型中的第三世界--回顾与展望_国家经济论文

全球经济大转变中的第三世界——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球经济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9550(2000)11—0005—06

世界正在进入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此时,人们看到,在全球范围内,大转变浪潮汹涌澎湃,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从经济上说,新的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经济信息化的世纪、知识经济大发展的世纪。当前,这一大转变浪潮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冲击着全世界,占世界人口4/5的第三世界首当其冲。第三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如今,面临着新的世界形势和新的世界变革,如何加快前进步伐,争取美好的前途,不仅关系到第三世界本身,而且也关系到整个世界。本文将对第三世界的发展历程进行简略的回顾,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半个世纪的曲折路程

半个世纪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条件下谋求发展,走过了艰难而曲折的道路。各国具体情况颇不相同,步调不一,至今经济水平大有差异。大体说来,它们作为一类国家,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二战结束后至70年代初。战后初期,除拉美早已获得独立的国家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始挣脱殖民统治,先后获得独立;50年代和60年代,是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纷纷涌现的高潮时期。这些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巩固独立的同时,着手谋求发展。

这二十多年的国际环境,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由于它们获得了独立解放,不必再向原宗主国缴纳贡赋,手中有了独立自主的发展权,这对它们当然是有利的;二战后,西方国家除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封锁、禁运,甚至发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外,世界保持和平环境,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利的。自50年代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新的科技革命,生产力迅速提高。这些国家为了防止大危机的再度发生,实现充分就业,奉行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获得一定成效,经济不断增长。60年代,年均增长率达5%, 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与此同时,它们的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这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战后不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霸世界而进行冷战对峙,它们都竭力拉拢和争取第三世界,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此,它们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援助,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发展中国家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战略和政策,除了个别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亚的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适时地实行外向战略外,其他多数国家不同程度地实行内向政策,有的甚至是自我封闭。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些新独立的国家有巩固独立的任务,它们对西方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抱有很大的戒心和疑虑,害怕与它们加强联系会吃亏受害;此外,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尚很幼小,需要着意保护,惟恐在对外开放中受到冲击。还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病,又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鼓舞,倾向于实行社会主义,走所谓“非资本主义道路”。但它们仿效的,只是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对内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外实行自我封闭。在这大约20年期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艰难起步,但除了个别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外,其他国家虽有进展,却因没有完全抓住有利时机,因而步子迈得不大。

(二)以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标志,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个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困境,经济增长率下降,一系列产业部门生产过剩,失业大幅度增加,物价急剧上涨。1973年冬发生的石油危机,对此产生了很强的催化作用。

在这之前,盛产石油的海湾地区,石油的开采权和石油价格的决定权,操在西方大垄断集团手中,它们大大压低石油价格,产油国遭受巨大损失。早在1960年,一些产油国就建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斗争,但直到1973年中东战争时,它们才得以采取果断行动,把石油价格决定权夺回到自己手中,大幅度提高油价,给予西方国家以沉重打击。

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斗争,大大鼓舞了第三世界,使它们进一步团结起来,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1974年,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把这一斗争推向高潮。

然而,次年,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召开领导人会议,协调立场,为摆脱滞胀和对付石油危机的冲击,对世界经济联合进行干预。此后,它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形成所谓“七国集团”。而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却未能乘胜前进,陷于僵持状态。到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发生严重债务危机,形势急转直下,这场斗争走向低潮。

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固然可以依靠或发挥自己某种优势,特别是像石油这样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优势,取得一定的胜利,但这只能是局部的、一时的,并不能持久,而如果这些国家不实行内部改革,创造有利发展的内部条件,所获得的胜利也不能充分转化为发展的实绩。且看那些石油输出国,通过石油大幅度提价,外汇收入剧增,然而它们获得的数千亿美元巨资,并未能有效地用于本国发展,而是回流到西方,成为西方大银行的借贷资本,从中大获其利。同样,第三世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本来就是南北双方力量的较量,在第三世界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时,可以造成声势,但发展中国家本身力量薄弱,缺乏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缺乏后劲,也不可能持久。这一时期,只有东亚国家和地区继续进行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终于脱颖而出,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东盟国家的经济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它们的经济和出口商品构成中,制造业产品比重不断增长,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分工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它们的国际经济地位也有所改善。

(三)80年代,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又都是一个新阶段。

西方发达国家在长达10年的滞胀的困扰中,经过痛苦的反思和摸索,对经济指导思想、经济方针和政策进行了调整,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放弃了过去政府干预过多的做法,实行减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管制,实行私有化,刺激私人投资,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倚重货币政策,紧缩货币。自1982年起,这一套做法已见成效,通货膨胀受到抑制,滞胀得以结束。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蓬勃发展,新科技革命进入了又一个高潮。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又是一种新的机遇。

然而,进入8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这是由于70年代国际资本过剩,利率低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向西方商业银行大举借贷,但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高利率,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包括石油在内,价格大跌,在高利率和低价格的双重挤压下,许多发展中国家收入大减。又由于它们所借资金使用不尽适当,效率低下,增加了按期偿债的困难。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按期还债,发生债务危机,接着拉美、非洲和亚洲的不少国家,也不同程度地陷入债务危机。这些国家不仅不能得到更多的援助和新的贷款,而且国内资金大量外逃,财政状况急剧恶化,通货膨胀恶性发展,经济停滞,失业增长。不少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年负增长,人民贫困加深。对它们来说,80年代是“失去的10年”。

但这10年期间,在一些国家停滞和倒退时,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东盟国家和中国却继续快速增长,基本上没有受债务危机的影响,与那些陷入危机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为全世界所称道。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缓解危机,克服困难,在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开始着手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济改革,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行国有企业民营化;鼓励私人资本的发展;发展市场经济;面向世界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与他国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加强南南合作。

80年代,苏联经济从停滞走向危机,国力日衰,社会动荡,到80年代末,先是东欧国家相继易帜,接着苏联解体,苏联在世界各地的势力随即撤出,苏联模式破产,以苏联为榜样的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本来就因此路不通而长期停滞不前,更加贫穷落后,此时便纷纷放弃了这种尝试,改弦易辙,也投入世界性的改革开放的潮流之中。

(四)90年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发生了两方面重大转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生产、科研、信息等各经济领域的迅速扩大和全球化;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兴起。知识经济已不是以物质资料为基础,而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形态。到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已高达50%。

90年代,发达国家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国家的管制,取消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各种规定,同时把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加强科研、教育、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对外经济扩张等方面。但是,9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大有差异,在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上,美国一马当先,把欧、日甩在后面。美国经济的运行出现了新的特点,即增长周期延长,增长率和生产率提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下降,联邦预算赤字消除,股市持续提升,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好势头,美国的经济科技实力大有加强。

90年代,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继续实行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由于它们的债务危机有所缓和,它们在90年代上半期,经济增长较快,超过发达国家近1倍,出口和引进外资额连年增加。但到1995年, 墨西哥突发金融危机,1997年,一向形势大好的东亚又爆发了猛烈的金融危机,经济遭到惨重破坏,并波及俄罗斯、巴西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到1999年,才逐渐复苏。这两次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以深刻教训: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对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风险)有所防范,开放步调要适当,改革开放不等于自由放任,对国内资金流动,必须进行调控、引导,对银行体系要加强监管,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经济安全,特别是对官商勾结、贪污受贿等犯罪现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根除。如此看来,金融危机也给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提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纵观发展中国家近半个世纪发展的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整体的变化和发展, 而世界经济又是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发达国家的多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发达国家坚持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2 )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并不是注定居于被动地位。世界经济的发展往往又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机遇,只要发展中国家采取适当战略和政策,抓住机遇,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就有可能得到发展。(3 )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同、所实行的政策不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对它们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各国、各地区发展的成就也大不一样,经过半个世纪的历程,第三世界内部各国差距扩大。

新的起点

第三世界半个世纪的发展,为它们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

如前所说,新的世纪是高科技大发展和大创新的世纪,是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世纪,是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普及全球的世纪。如今,第三世界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当然,今天的起点,与半个世纪前的起点是大不相同的。因为今天的世界已不同于半个世纪以前的世界,今天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于半个世纪以前的发展中国家。对这个新起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考察和衡量。一是从发展中国家自身角度,以这些国家的现状与它们的过去相比较进行考察;二是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者相互比较来考察。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在衡量第三世界的新起点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差距扩大,以致可以说发生了分化。因此,在说明第三世界的新的起点时,必须看到,今天它们的起点大不一样,高低相差相当悬殊,不能一概而论。二是对新的起点,不可简单化,不能只看到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的经济水平,还必须考虑到其他重要指标,特别是表明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水平的指标。

从发展中国家自身角度来考察,应该肯定,今天站在新世纪门槛的发展中国家,与几十年前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枷锁、获得独立时相比,已大不相同。当时,发展中国家传统社会制度和殖民统治的残余势力还相当浓厚,而今天已大为减弱;那时它们的生产极其落后,多是农业国和矿业国,今天,多数国家的制造业已有了长足发展,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有相当进展;过去,它们的经济水平极其低下,许多国家人均收入不超过100美元,而今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NP在786 美元以上,成为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划分的中等收入国家;过去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地位十分低下,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份额微不足道,现在,这种状况已有相当大的改变,不仅出口额增加,而且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重大变化,制成品已占全部出口的60%以上。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道路上起步时,没有任何经验,只能照别国的路子走,特别是西方大国和前苏联的模式,更是它们模仿的样板,现在它们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从而对今后的前景信心增强。起初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不多,缺乏协调、合作,现在,南南合作大大加强,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遍布南方各大洲。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即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比的角度看,情况就有所不同。

1.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早已是高度发达的、成熟的资本主义。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它们对不适应客观发展要求的方面、环节、领域,一一进行体制改革和调整,使矛盾得到缓解,发展的阻力得以克服,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潜力不断得到发挥。资本主义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发展中国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其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大有增长,前资本主义成分逐渐削弱,但至今这些落后的社会力量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远没有根除,在有些落后国家,甚至仍然占主导地位,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二元性和混杂性的特征仍然存在。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特别是对那些最不发达国家来说,这仍然是影响今后继续前进的巨大消极因素。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都在逐渐提高,但相比之下,后者慢于前者,从而二者的差距在扩大。如从1980年到1997年,发达国家(OECD成员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450美元提高到26380美元,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划分的中低收入国家)从810美元提高到1250 美元,二者差距从12.9∶1扩大到21.1∶1,这个差距的扩大,主要发生在80年代,到90年代,趋于相对稳定,但也没有缩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期间,东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如韩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750美元增长到10550美元,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5.97∶1缩小到2.50∶1。事实上,韩国的经济水平,已赶上甚至超过某些欧洲发达国家,已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另一方面,那些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日益扩大,如最不发达国家最多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在这期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640美元下降到510美元,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16.3∶1扩大到51.7∶1,差距的如此扩大实属惊人。 (注:刘洪主编:《国际经济年鉴》(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第87~90页。)

3.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弱,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的关键指标。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力量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它们目前以占国内生产总值2.5%以上的巨额资金投入科技研究与开发, 而发展中国家的这项开支平均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 如果考虑到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75%,发展中国家只占20%,则它们在科技研究与开发上的开支占二者开支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6%和4%。 这是何等悬殊。当然,在发展中国家中,有的国家科研开支额较大,如韩国已接近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新加坡占1.1%,印度为0.8%,巴西为0.6%等,而有些落后国家,这项开支则是微不足道的。(注:刘洪主编:《国际经济年鉴》(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第536页。 )反映科技力量的另一个指标是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人数,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优秀人才,但大量人才都外流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这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据世界银行统计,1981~1995年,美国每百万人平均有科学家和工程师3732人,德国为3016人,日本为5677人,发展中国家中,韩国较高,已达2636人,而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则很少,多数国家每百万人平均科学家和工程师只有几十人或十几人。(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0年,第262~263页。)

4.目前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发达国家在高科技方面,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更具有绝对优势。 例如, 联合国公布的材料表明:1999年,世界1.3亿因特网用户中,发达国家占92.2%,发展中国家只占7.8%。又一项材料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因特网用户将达3.2亿户, 其中北美1.487亿户,每千人有479户,西欧每千人有217.5户, 亚太地区每千人有16.6户,而中东、非洲地区每千人只有7.2户。 因特网用户数的这一差距,其意义不仅在于因特网普及程度本身,更在于整个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新经济的发展。目前有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奋力前进,决心投入当今世界这一大潮之中。如韩国正在大力发展各种高技术产业,其网络技术与日本并驾齐驱。又如印度正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以此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特别是印度软件业异军突起,1999年产值超过57亿美元,被称为世界“软件王国”。(注:[日]竹泽正英:《信息技术带动印度经济的发展》,载《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5月2日。)与信息技术产业有关的行业和产品,也都在大幅度增长,电子商务掀起高潮。但是,为数众多的落后国家,却仍站在信息化潮流的边缘上,这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除原已存在的不断扩大的趋势之外,又增加了新的不利因素。南非总统姆贝基在2000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发言指出:“因特网带来的信息革命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5.半个世界以来,第三世界的出口有很大增长,但目前仍只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5%,且主要集中在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只占世界出口额的0.5%。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初级产品出口只占其出口总额的40%,60%以上是半成品,但半成品主要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档产品,附加值不高,初级产品的价格20年来一直在低水平上波动,今后,随着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初级产品需求将继续相对下降,这对发展中国家更加不利。90 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1997 年曾高达1380亿美元,约占全球的30%, 但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1998年又大幅度减少。1999年虽然开始增长,但只占全球外国投资总额7800亿美元的17.3%,而且只集中在拉美和亚洲的部分国家,非洲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减少,其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从1994年的2.3%下降到1998年的1.2%。最不发达国家把希望寄托在国际援助上,但是从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第三世界的债务总额在不断增加,从1990年的约2万亿美元, 增加到目前的2.5万亿美元。拉美地区的债务1990年为5000亿美元, 尽管从那时起,还本付息额已达到78001亿美元,目前的债务仍为8000 亿美元。1999年,非洲的外债总额已达3360亿美元,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其中约有20个国家的外债已超过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出口收入的24.6%用于偿还外债。

以上是第三世界在跨入21世纪时的新起点的简况。由此可知,如果说今天第三世界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则这个起点仍然低下,它们的处境仍然十分不利。虽然与半个世纪之前相比,它们已前进了一段路程,有的国家且已走得较远,有了较大发展,但还有为数不少的国家进展十分迟缓,境况恶化。

未来前景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加强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

学者们和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无论是经济全球化或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既是少有的历史的机遇,也是空前严峻的挑战。但是,对此必须加以具体分析,机遇和挑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这又要取决于主观因素。事实上,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差距已相当大,它们的基础和条件大不相同,有些国家完全有可能抓住机遇,加快步伐,在全球经济大变革的潮流中不断前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预期,今后不仅已有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将继续快速发展,而且将会出现一批又一批新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事实上,近十多年来,不仅在东亚,而且在拉美、南亚、中东和非洲地区,都有一些国家,在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经济持续以较高速度增长,成为各地区的“亮点”。其中有的国家经济水平已较高,被列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按世界银行标准,1998年,人均GNP在3030 美元以上者为上中等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如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今后不久就会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但是,对一些落后国家来说情况则不同,它们本身内部条件恶劣,如政局动荡,甚至武力冲突不断,贫困、饥饿现象严重,经济停滞、倒退,科教文化极其落后,文盲遍地,领导能力低,当政者贪污腐败,则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它们来说,只能是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它们难以抓住这一新的机遇,取得新的发展。

人们常认为,第三世界由于落后,反而拥有“后发优势”,即有可能利用发达国家提供的有利条件,如资金、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发展,而不需自己从头做起。这种“后发优势”是存在的,但也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能否利用“后发优势”,还要看其主观条件。有些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有些因不具备这些条件,则难以利用“后发优势”,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期间,都基本上未能表现出有任何“后发优势”。今天,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来临,对它们来说,“后发优势”的利用就更加困难。国外报刊有的评论认为,以因特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还刚刚开始,发展中国家难以利用“后发优势”摆脱落后局面,这场革命将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信息时代,发展中国家有没有可能超越常规发展阶段,即不必走工业化国家的老路,直接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实行经济发展阶段的飞跃,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美国《未来学家》月刊(1998年10月号)载文认为,“如果认为当今新兴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像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那样经历一个大规模工业化阶段,那么这个产生于并适用于过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历史中某个时期的观点已经过时”,按照这一观点,发展中国家是有可能实现经济发展的飞跃的。但是,这也同样是有条件的。要知道,发达国家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凭空的,而是在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在高科技大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因特网大普及的基础上实现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具备一定条件,即工业经济的一定发展,电力、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完善,科技力量的增强,人力资源的开发等等,再加上经济体制的改革,创造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环境,那就有可能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确不必再按部就班地走发达工业国家用一百多年时间走过的工业化的老路,不必先完成工业化,再搞信息化,而是发展工农业和服务业与发展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同时并举。这也是一种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飞跃。当然,这时,它们发展工农业和服务业已经不是再利用传统技术,而是尽可能采用高科技。这样的工农业和服务业,已经是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不再是传统的产业部门了。这一飞跃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很大鼓舞的。然而,实现这一飞跃,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需要加倍的努力。至于那些根本不具备必要的、起码的条件的落后国家,则难以实现这种飞跃。当然,对于任何落后国家来说,即使从今天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也并不晚。但如果把当前的新机遇再次错过,那就只能被世界大变革的潮流所抛弃,更加落后和更加边缘化。

[收稿日期:2000—08—25]

[修回日期:2000—08—31]

标签:;  ;  ;  ;  ;  ;  ;  ;  ;  ;  

全球经济大转型中的第三世界--回顾与展望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