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策略初探论文_瞿敏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策略初探论文_瞿敏

瞿敏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442000

【内容摘要】笔者采用教学案例、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进行一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形式。2、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明确的自学任务或自主的任务缺乏挑战性。3、忽略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4、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现在有些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新型师生关系;调查;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011-02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自主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创设情境。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化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为了引出0.1米---0.10米—0.100米,我创设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吃甘蔗的故事,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觉学习不是负担,很乐意积极的去投入,学习的热情很高。

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比如有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开放实践情境等,而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二、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案例一:《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的教学

学具: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每个人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起来。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

生:我们将圆锥里的水倒入圆柱中,得到三次正好倒满的结论。

生:我们组把圆柱中的水倒入圆锥中,正好倒了三次,得到了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的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生:我们用沙子做的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生:我知道,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

学生充满了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中。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持之以恒,学生必然会获得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学习能力。这就是有效的参与、主动的参与。

三、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1、提供操作的机会。数学是和现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有效。

案例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的特征。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长方体上、前、左的面积怎样求。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表面积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2、创设交流探讨机会。《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

案例三:《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我出示以下内容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1)观察0.1=0.10=0.100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反着观察,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

(3)是不是任何一个这样的小数都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些例子来验证。

(4)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这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这样的设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3、自主选择学习空间。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案例四:《三角形面积计算》

教学时,我安排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当他们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部分间的关系,试着自己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第二层次:进一步提出用一个三角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设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讨论,于是,有的通过折纸,有的通过割补,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

上述实践与思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论文作者:瞿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策略初探论文_瞿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