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体现的军事文化
——以大同地区为例
刘文霞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4)
摘要: 地名是一个地方代号,体现着该地独有的文化积淀与情感认同。作为历史文化名都的大同,由于其靠近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当地不少地名都体现了军事文化。在前人对地名志编修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文献,总结出与军事相关的地名,通过对大同各区县地名的分析,探讨军事文化对大同地名的影响。
关键词: 军事 大同 地名 影响
一、地名与“大同”
“地名”一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中解释为: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1]“地名”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人们根据当地的典型特点,如地理特征,文化特点等而赋予的这个区域的代名词,经历了从当地人约定俗成地使用到逐渐广为人知再到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标准化、法定化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地名都有其自身的历史,透过对一个地名的分析归纳,可以探究出该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2]
2015年5月,试生产企业获得江苏省淤泥制砖项目认定书,巨量长荡湖淤泥成为制作高档陶砖的材料,变废为宝。淤泥砖具备建筑节能、轻质保温特点,符合国家建筑节能的指标要求,对金坛乃至全省其它烧结墙材生产企业轮窑改造转产具有指导意义,对太湖流域和全国湖泊河道水环境治理都有示范作用。
二、大同的战略地位
大同地处山西省的最北端,地形险要,在历史上一直为各朝代与少数民族交汇的地带。因此在军事上,历代王朝都把这里列为边陲重地,屯重兵,派名将,修关隘,筑城垒,严加防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亦日新月异,大多数疾病都已有了较好的控制方法,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示,患者心理卫生的健康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以患者为中心,实施良好医患沟通[10],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近年来频发的“医暴”折射出现代社会对良好的就医环境的诉求与现实医疗资源缺乏、在职医务工作者数量不足现状的严重不匹配。这都要求医患双方进行反思,我们应团结患者及家属力求构建共同参与型医患沟通模式[11],从医患之间的良好地沟通开始,为社会营造更优质的医疗环境。
大同地区历代所发生的战争,许多与国家的存亡有直接的关系。秦朝大将军蒙恬北击匈奴在这里修建长城;汉高祖刘邦在大同白登山地区被匈奴围了七天七夜才得以脱险;公元398年,鲜卑族自盛乐迁都平城,北魏王朝正式建立,太武帝拓跋焘以此为根据地统一北方;辽、金二代,大同作为陪都,称“西京”陪都;宋朝就因未能收复大同一带,“遂基靖康之衅”。而女真打败辽代,蒙古灭亡金代,都是先占领了大同地区。历代统治者对大同地区都十分重视,先后有18个皇帝来到大同巡视,8个皇帝在此亲征作战。由此而见,大同实为京师之“屏障”,中原之“翼蔽”,“可以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吭也”。[3]
三、军事文化对地名的影响
(1)营、屯。在《辞海》中“营”的第一个解释为“军队驻扎的地方。如安营扎寨”。即古代驻军之地叫“营”或“营盘”。军队驻扎自然离不开粮食问题,营田又叫屯田,“屯”是指屯兵、屯田,早在汉代,大同地区就是屯兵重地,为了解决驻军的军粮问题,历代的统治者都把屯田作为开发边塞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军事组织机构
“大同”最早来源于隋朝,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礼运大同”说,即认为是根据《礼记•礼运》记载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这段儒家学者描述的最高理想社会而来的;一是“以军名为地名”说,即“大同”即意为“大统”,在国家四分五裂的时候,统治者连年征战,力求用武力达到统一。[4]但无论哪种说法,“大同”名称的来历都与他的特殊的军事地位有关,常发生动乱,祈求安定便成为众望所归。
以“镇”字开头的有镇宁、镇口、镇门、镇边、镇川、镇羌、镇虏(鲁)、镇河等。以“堡”为名的有大同县的新添堡,传说明末清初,原堡风化倒塌,居民又在离旧堡二华里处的东北方重建新堡,更名为新添堡;阳高县正宏堡,筑于明万历年间,二十五年丁酉竣工,名为靖虏堡,取平定敌寇、边关安定之意。后明与瓦剌互通贡市,矛盾缓和,为表示对少数民族的真诚和大汉族的气势宏大,将“靖虏”二字改为“镇宏”。此外还有左云县的杨千堡,新荣区的拒墙堡、破虏堡,天镇县的谷前堡、夏小堡、新平堡,等等。
2)皂。皂,通皁,古指差役,是一种属士以下的服劳役身份。历代有“士农工商,皁隶牧圉”之说。由此可皁隶是军队放养马匹的人员。当时有“十里一营,八里以皂”之说。
因此,以“营”“屯”起名是一个常见的起名方式。如大同市郊有元营子、小营、张指挥营、马军营;大同县有落阵营、营房沟;阳高县有顾家营、西柳营、前营、后营等;天镇县有大营盘、隋七营。阳高县的李官屯、北徐屯等;左云县的屯军庄、双官屯、毛官屯、许官屯;新荣区的校尉屯、吴官屯、花园屯等;天镇县的贾家屯、胡家屯、夏家屯等。
(二)军事对象
(1)军事人物。在军事重镇大同这块土地上,连绵战阵不断,造就了一大批军事人物。他们都是开拓疆土,英勇善战的名将,后人为了赞扬他们的功德,多以他们的名字姓氏构成该地的地名。
选一块30 m2样地,单独施药,施药浓度为2000倍稀释液。设置3个重复小区。喷雾后分别于0(2 h)、1、2、5、7、9、16、23、30、37 d随机取点5~10个,采用土钻采集0~15 cm深度土壤1~2 kg,除去土壤中的碎石、杂草和植物根茎等杂物,过40目筛后保存于-20 ℃待测。
1)战马。马在古代战争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运输军需,也是战车的主要动力,还是骑兵威慑力的来源。
大同市灵丘县,汉高祖十二年在此置县,因有赵武灵王墓,故名“灵丘”。虽经千年岁月百朝换代,“灵丘”县名一直沿用至今;大同县的肖家寨,相传宋朝时,北国肖太后来此处扎过寨,故名肖家寨;梓家村相传在元朝,有姓史的进士在此地战死,葬于此地,故名史家村,因大同方言史,死同音,嫌其不祥,改名为紫家小村,后转为梓家村[5];阳高县的刘指挥庄,传说明万历年间,有一位姓刘的指挥,在俺答入侵中,一边指挥将士一边带头冲杀,不幸阵亡。为纪念他,将埋藏他的庄园取名为刘指挥庄。
这已然为事实证明。去年,几段展现“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一轮“塑料紫菜”风波。据了解,造谣者王某在食用某食品公司生产的紫菜后,猜想这些紫菜是塑料做的,便指挥员工拍摄视频并上传到朋友圈。其后,王某联系被害公司索要人民币10万元,威胁如果不解决问题,就把事情闹大。还有多家食品企业称,一些集中爆发的网络谣言很有可能是竞争对手在背后捣的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表示,确实有一些别有用心的竞争对手通过抹黑的方式故意散布谣言,意图牟取不当市场利益。
(2)与“马”有关的地名。
大同市矿区的晾马台,相传为北宋时穆桂英在两狼关与辽军大战后,部队曾在口泉河洗马,后在离河不远的一个台上晾马,因而得名;大同市南郊区的白马城,传说本村在元朝时,蒙古人在此圈墙筑堡,圈马使用。因马色取名为白马城。
(2)镇、堡。镇、堡都是为抵抗敌人进攻而建立的军事防御设施,四周围以墙,内围建官署。如明代时为了防御蒙古进攻,加强对京师的保护,在北部边疆设立九个军事重镇,大同即是其中一个,统领七十二城堡,绵延六百四十七里,保卫京师的安全。
大同县有孟家皂、利仁皂、倍加皂;阳高县有安家皂、马家皂、东李家皂等。安家皂,辽以前叫“永安村”,因汉时此处多战争,取安定之意,刘邦的兄弟和儿子多次巡幸此地。辽代时取名“安家灶”,因村西南西河一带地势低洼,土壤富含盐碱,是当时官府准许煮制盐碱的场地。进入明代,才改为“安家皂”,由一个烧盐制碱之地变为了军马饲牧的场所。安家皂相邻周边的马家皂、袁家皂和安定营、强家营、东一柳营、西一柳营等村都是这样的布局。[5]
(三)少数民族
鲁,原为“虏”字,虎,原为“胡”,古代内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带“虏”“胡”字的地名大多为明朝设立,体现了古代在对外战争中的重要,是防御蒙古骑兵的前沿阵地,担当着守护大同的重要职责。
带“鲁”字地名有破鲁、灭鲁、威鲁、宁鲁、靖鲁等。例如,现在的大同市左云县宁鲁堡村、灭鲁堡、威鲁堡即明朝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宁虏堡、灭虏堡、威鲁堡,是“外五堡”之三,属大同左卫道北西路;带“胡”字地名,有破胡、残胡、杀胡、威胡、败胡、阻胡、灭胡等。
针对场内河道池塘区域,沿塘走向进行分区,每30m为一块。清淤至设计土层后组织各方进行基坑验槽,并绘制出河塘清淤断面图。验槽合格后及时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好的AB料粗粒砂性土进行分层回填。在有PHC管桩和塑料排水板施工的区域,控制回填碎石级配的直径大小,避免为后期施工带来阻碍。
四、结语
由于大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首先,对于中央政权来说,大同处于边陲地带,中原王朝往往将其视为北部屏障,进行重点布防来抵御外敌、巩固边防;其次,对于北方少数民族而言,亦将其视为南下的大门。所以,它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塞外及周边地区进行联系的交通要塞和军事据点,而由此影响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附近村庄的名称。所以,通过对地名的归纳总结,可以从地名中看到历史的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杨光裕.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王东茜.汉语地名的文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大同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大同市军事志[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4]张小泉.“大同”地名考辩综述[N].大同日报,2011-10-28.
[5]阳高县老区建设促进会,马家皂乡党委政府.安家皂村志[M].2013.
中图分类号: K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13-0089-02
作者简介: 刘文霞,山西师范大学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