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论文_杜艳萍

杜艳萍

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展开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的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参照组5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方法,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改善情况对比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明显,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优质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临床应用价值理想。

关键词:慢性阻塞肺气肿;综合优质护理;不良心理;护理满意度

前言

慢性阻塞肺气肿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合并呼吸道感染时会出现酸中毒、氧气缺少等,将严重对患者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造成威胁[1]。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关键在于提高患者自身免抵抗能力以及预防呼吸道感染,但相关研究表明有效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的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的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参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4.12±5.84)岁,病程5~15年,平均病程(8.57±1.48)年。参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5.49±5.07)岁,病程5~16年,平均病程(7.67±3.04)年。100例患者经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肺气肿,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小学学历28例,中学学历32例,高中学历20例,专科5例,本科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上不明显,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性较强。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做好相关并发症控制治疗,告知患者根据医嘱服用药物,保持其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方法:(1)基本护理:患者入院后积极为其介绍医院环境以及病室环境,定期对病室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床单被套及时更换,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以及光照充足,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也应做好双手以及器械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每日鼓励其正常排痰,对于排痰困难者可采取拍背、吸痰器进行辅助,同时告知患者正确咳嗽方法,注意保护呼吸道,防止细菌侵蚀;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患者身体体质,鼓励其每日多饮水,有助于痰液稀释,减少痰菌伤害其肺部;为保证患者睡眠质量稳定充足,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将护理措施在白天进行集中进行,在患者入睡前可播放舒缓音乐或饮用适量牛奶,有助于患者良好睡眠,此外护理人员应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查房时应动作轻缓。(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机制缺乏有效了解,致使其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医护配合性,对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发放小册子以及开设讲座方式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相关发病机制、治疗方式等进行宣传普及,有助于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提高治疗效果;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特点以及护理需求,通过正确方法对影响患者治疗积极性的因素进行干预,讲解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治疗信心;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治疗过程漫长,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当患者出现胡闹以及辱骂时,护理人员应不与其产生正面冲突,应站在患者角度待其情绪平复后,再对其进行劝阻,有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情况。(3)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学习正确呼吸方式,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心肺功能,包括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两种,也可通过适量运动增强患者体质以及改善其心肺功能,进而提升治疗效果。(4)出院护理:做好相关注意事项告知,说明戒烟对疾病治疗预后的重要性,雾霾天气出门时可戴上口罩,防止雾霾中的有害颗粒吸入肺部,做好感冒预防,注意气候变化;告知患者在日常应适当进行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树立疾病战胜信心,定时到院进行复诊等。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x±s)表示,使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50例患者护理前二氧化碳分压、护理前氧分压与参照组的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护理后二氧化碳分压、护理后氧分压与参照组的对比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具体情况对比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肺气肿在临床呼吸内科较为常见,是一种因呼吸系统发生病理改而导致的疾病,是指处于呼吸支气管的远端末梢肺组织由于残留气量增加而导致肺泡间隔被破坏,出现肺部气量增大的病理情况,与吸烟、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大气污染等有密切关系,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快速变化,慢性阻塞肺气肿患病人数急剧上升。慢性阻塞肺气肿临床症状明显,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时间长疗效慢,极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导致治疗配合度较低,因此对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1]。优质护理是将患者作为中心对基础护理进行强化,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及康复干预等,对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经综合优质护理后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情况改善良好,与相关研究资料无较大差异。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梅.浅析优质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中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2):218-219.

[2]施之兵.综合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9):9605,9608.

论文作者:杜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论文_杜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