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示威

湘阴县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600

【摘 要】目的:对阑尾炎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200例,按照患者个人意愿+治疗时间,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00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而且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阑尾炎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之间,且创面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不易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阑尾切除术;阑尾炎;临床治疗;效果

阑尾炎属于临床常见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有阑尾管阻塞、细菌感染以及胃肠道疾病。阑尾炎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呕吐、发热以及剧烈腹痛等,如果没有对患者给予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阑尾穿孔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1]。现阶段,阑尾炎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传统切除术,该术式手术创口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易诱发术后并发症。本院为了提高阑尾炎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实验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200例,按照患者个人意愿+治疗时间,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参照组有36例为女性患者,64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16岁-51岁之间,平均为(32.4±2.5)岁;病程为6h-25h,平均为(12.8±2.0)h;9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2例为坏疽性阑尾炎,31例为慢性阑尾炎,48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治疗组有39例为女性患者,61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18岁-59岁之间,平均为(33.2±2.7)岁;病程为7h-24h,平均为(12.5±2.4)h;11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例为坏疽性阑尾炎,29例为慢性阑尾炎,47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组间无明显差异,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切口长度控制在5cm-8cm之间,手术切口缝合线为4号丝线。

对治疗组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对其行硬膜外麻醉。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对患者行右下腹经腹直肌,或是麦氏切口,长度控制在2cm-4cm之间。遵循皮肤-腹外斜肌腱膜顺序进行切割,然后对肌层进行有效分离,直至暴露腹膜[2]。切开并外翻患者腹膜,以铺巾进行固定处理。通过甲状腺拉钩牵开患者腹膜,以垂直视角对患者的小肠、大网膜进行推开处理,通过组织钳提起患者的盲肠。顺沿患者结肠寻找阑尾。阑尾暴露后,便可以对其进行切除。切除过程中,医生要确保阑尾暴露于切口之外[3]。切除后,通过三棒法处理阑尾残端,以荷包缝合式对患者腹腔切口进行关闭处理,然后依次对切口进行缝合,皮内缝合采取1号丝线。缝合7d后,将缝合线抽出。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阑尾炎患者治疗中所涉及数据进行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数据的组间对比用χ2进行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数据的组间对比以t进行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即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与郭银海[4]的研究结论相似,通过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可以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切口相对较小,长度约为2cm-4cm,不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腹壁神经血管,且瘢痕较小,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以及审美要求;该术式应用过程中,患者不会产生强烈疼痛感,且患者术后易于恢复,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治疗成本;该术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腹腔于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面积,不会严重干预患者腹腔;除此之外,接受该术式治疗,患者无需进行特殊检查,治疗便捷性较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阑尾炎患者均可以接收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如果患者,或是医生因其所具备的优点,而盲足扩大其应用方位,将会大幅度提升手术治疗风险,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甚至诱发医疗事故。因此,在阑尾炎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对患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明确其是否符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标准。例如,患者体型过于肥胖,具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则不应择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属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或是慢性阑尾炎,可以择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但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切口扩大情况;患者血象较低且发病时间短,应首选小切口阑尾切除术[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阑尾炎临床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不仅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治疗成本,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杨素将.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1(03):488-489.

[2]李国新.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1(30):196-196.

[3]赵攀登,师文超,尹吉庆等.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3(10):251-252.

[4]郭银海.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02(24):266-267.

[5]戴立.103例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04(11):173-174.

论文作者:王示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示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