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效应下的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趋势_台湾经济论文

ECFA效应下的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趋势_台湾经济论文

ECFA效应下的两岸经贸合作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贸合作论文,两岸论文,效应论文,趋势论文,ECF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 127.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917(2012)01-0112-09

2010年6月29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重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两岸进入ECFA时代标志着双方开始迈向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这为两岸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提供了强力支撑,使两岸能够较快地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健全、牢固的经济合作框架,可谓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两岸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在ECFA的早期收获计划里,大陆在货品贸易方面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台湾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产品都将在不超过2年的时间内分三步最终实现零关税。在总降税获益方面,台湾可获得近300多亿元新台币,大陆则获得30多亿元新台币;台湾产值将增加8976亿~9245亿元新台币,成长率在2.75%以上;在就业方面,台湾为此将增加26万余就业人数,成长率在2.5%左右;台湾GDP也将为此增长1.65%~1.72%。另外,ECFA的实施,至少可使岛内相关产业链上的10多万中小企业直接获利,其中以面板、纺织、汽车零组件及农业占大宗。岛内有评估显示,单对台湾“五都”的经济影响,预期可获益厂家有近7500家,产值最少增加千亿元新台币,创造6万余人的就业机会。而在台湾南部地区的8000多家中小企业中,至少有1400多家可先期受惠。大陆在服务贸易方面,对包括金融、医疗服务、会展在内的11个服务行业向台湾扩大开放。

ECFA的出台,看似一项不对称、不平衡的协议,但这是从两岸的客观实际出发所作出的现实安排。它为台湾经济带来多重利好,将有效增加台湾产品对大陆出口以及台商对大陆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两岸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早收清单中所涉及的传统产业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对两岸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有裨益。ECFA的实施,不仅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实现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制度化,而且有助于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全面深入,使台湾能够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内。两岸经济合作并非是一个利益博弈的零和游戏,而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它起码在本质上维护了两岸互利互惠的宗旨。[1]

一、ECFA实施后的两岸经贸合作走向

在以中国大陆为核心的区域经济整合圈中,大陆自然是稳定区域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今后10年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第二个关键时刻,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提出振兴台湾经济的“十年愿景”,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来看,两岸经贸“制度化合作”,起到了推动两岸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双赢作用。

(一)抢搭“十二五”,台商投资布局转向大陆中西部

ECFA的实施之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将实施以多点域开发为特征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引导更多的投资面向中西部地区。这一投资结构性的改革对台商的投资布局产生了关键影响,台商的投资亦将呈现出东、中、西部遍地开花的局面,同时配合所在区域特色经济的开发,将形成众多的特色产业集群地域分布格局。再则,受大陆经济投资环境与外部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未来5年经济成长的引擎将向内地转移,目前台商的西迁潮也从当初的点滴汇聚成如今的大河,这其中又以台湾鸿海集团在大陆的投资企业富士康集团最为代表性。

在中部地区:随着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已有越来越多的台商来这里投资,一些台商则将企业内迁到此。

富士康集团将新的生产基地瞄向了河南,2010年9月分别在郑州科技园和出口加工区落户的2家工厂,2011年4月已开始出口产品。目前除了跟随富士康前来的岛内50多家配套企业已跟进外,超过14万的员工也已入驻厂区。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提出:“五年要在河南创造5000亿元产值”的目标。①台湾服装界龙头企业台南企业,率领岛内35家服装鞋类企业进驻河南服装鞋类加工出口聚集区。台湾永茂集团也于2010年底与河南省签署了总投资达23.5亿元人民币的兴建台湾产业园的项目。已在郑州有投资的台湾统一集团因看中了粮仓河南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准备再投巨资在漯河再建一家综合性企业。

鸿海(富士康科技集团)于2010年12月投巨资在湖南长沙、衡阳兴建从事硬件制造、软件开发、三网融合的研发与生产基地后,岛内及大陆部分上下游的配套台资企业也闻讯跟到湖南。台湾联强国际集团也与湖南省签订了总投资达2.94亿美元的5C营运总部的7个合作项目。

武广高铁的建成,已大大缩短了武汉这个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与珠三角的距离,也促成了许多台资企业转向湖北发展。富士康集团已计划将桌上计算机(PC)的生产线放在武汉高新产业区,预计在3-5年内,PC的产量将达到6000万台,占全球桌上PC年产量的一半。岛内另一家电子龙头企业冠捷集团也将投资大陆的目光瞄准了武汉……岛内业者之所以看中这个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因为它的九省通衢的功能在今后5-10年内,很有可能成为祖国大陆制造与内销的核心基地。

在西部地区:从台资企业转移或投资西部的整体情况来看,除了有传统的制造业和民生产业外,一些台湾高科技产业和IT产业已将川渝两地看作是在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早在2009年10月,台湾鸿海集团投资10亿美元,在成都建成了LED液晶电视、液晶模组、LED背光模组等面板生产线。2010年10月,富士康旗下的鸿富锦精密电子公司在成都首期投资2.99亿美元,生产平板电脑。鸿海集团还与四川长虹合作,在绵阳市建立年产能5000万部手机的生产基地,[2]作为台资资讯业的下游配套,台湾IC设计大厂联发科技将完成5亿元人民币的总投资,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为上游技术配套服务的生产基地。截至2010年底,在四川注册的台资IT企业已超过70家,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通信产品、软件开发和电脑应用服务等。[3]随着富士康成都产业基地、仁宝西部运营总部及制造基地、纬创成都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四川,不仅引领四川电子资讯产业加快发展,而且还带动了该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四川争取到2015年将电子资讯产业发展成继江苏、广东之后,中国大陆第三个产值超过兆元人民币的重要支柱产业。②

在2011年6月24日举行的“台商·电子产业(德阳)投资说明会”上,岛内就有25家企业签约入驻德阳市,投资总额达37.1亿元人民币。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公会也看好台资西进的双赢远景,与资阳市签署了总投资为14.8亿人民币的5个合作项目。③除此之外,岛内知名企业台玻、亚东水泥、统一集团、东元集团、群光集团等都将项目带到四川,投资额都过亿美元,而且又带动了这些项目的上下游关系企业落户四川,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链。

在台资西进大潮中,重庆也同样是站在西部地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风口浪尖上。自2009年以来,鸿海集团、广达集团、英业达集团已分别在重庆投资10亿美元、10亿美元和8亿美元建立了电脑代工生产基地。全球第二大PC生产企业台湾宏碁集团决定将大陆的第二个营运总部放在重庆,并兴建新的PC全球制造中心。与此同时,岛内的配套企业也纷纷跟进重庆,仅英业达带来的零部件厂商就有60多个。随着台湾大批电子资讯业的进驻,2010年重庆已完成了“2(全球两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厂家——宏碁、华硕)+6(台湾六大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广达、英业达、富士康、和硕、纬创、仁宝)+200(岛内200家酝套零组件工厂)”的笔记本电脑产业群布局。按照黄奇帆市长的说法,5年内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将占到全球的1/3,到“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电子资讯产业在重庆GDP中的比重将达30%~40%。[4]为给西部地区的台资电子资讯产业配套,全球最大的电路基板(PCB)企业——台湾华科事业群西部生产基地也于2011年3月投资8亿美元在重庆永川台资产业园落户。

看好台商从大陆沿海往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契机,西安设立了台湾企业聚集区,计划5年内引进台资10亿美元,实现年产值人民币300亿元。与此同时,西安着力打造的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已成为海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也为将来台资企业进一步拓宽大陆中西部市场创造了机会。目前,台湾宏普建设、华信航空、联华气体工业、华立集团等企业高层已纷纷到港务区寻找商机,希望利用这个物流发展平台为企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台湾电机电子公会公布的《2011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十二五”规划逐商机》报告显示,在台商未来将布局的城市中,成都将仅次于上海,位列第二,高居西部地区榜首。而且由成都、重庆和西安构成的“西三角”也将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目标。台湾学者认为,“西三角”将会是大陆对台经济新崛起的焦点。[5]

许多台资企业看到“东盟+1”的效应,为了享受自贸区的相关便利措施与关税优惠,纷纷将广西视为企业梯度转移的选择地,目前在北部湾经济区内已进入了几十家台资企业。富士康集团在南宁科技园和高新园均建有投资项目,前者是以电子书、智慧手机、GPS定位仪、高端路由器、高端交换机网卡等为主的高端电子产品,达产后的年销售收入将逾300亿元人民币。后者已有2条生产线投入生产,预计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人民币以上。台玻在广西北海市投资2亿美元设立了特种玻璃制造厂,设计2条生产线,分别生产太阳能超白玻璃和在线镀膜低辐射(Low-E)玻璃,每日最大产能各为600及1200吨,年产值可达15亿元人民币,每年可望给当地带来1亿元人民币的税收。为给东盟市场提供民生产品,广西在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了6.23平方公里的“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以专门接纳岛内或西移的台资民生产品制造企业。在台湾颇有影响的楠熙鞋业、贯铨鞋业等14家制鞋及配套企业已落户在轻纺产业园,总投资额达15亿元人民币。[6]

台湾中兴大学台商研究中心通过对以鸿海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在大陆众多的投资案例分析认为,目前岛内许多大型台资企业对大陆的投资行为,都是准备在大陆打造5-10年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所致。台湾区电机电子公会2009年度的调查显示,“后危机时代”台商布局大陆的趋势已由过去单纯的代工贸易调整为向内需市场拓展,由单一市场转向区域市场,由贸易市场转向内需市场,由代工生产转向自创品牌。[7]

(二)从台商投资江苏的行为来看,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已从以往以关注外销市场为主,转到注重内外统筹的调整

当ECFA尚在酝酿之时,尤其是看到中国大陆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而表现出的那种镇定气势,使岛内众多业者意识到今后对大陆的投资,须以一种同时兼顾“市场”和“工厂”的理念。“十二五”将扩大内需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就意味着今后大陆消费市场的能量将无法想象。而台商灵活多样的投资经营模式有利于抓住这个面向大陆或两岸市场“内向型”的新一轮经贸合作机遇,这不仅能使两岸经贸合作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局面,更重要的则能让台湾的经济尽快摆脱政治因素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走出区域经济边缘化的困境。在大陆内需市场的强劲挹注下,有众多台资企业云集的长三角地区又迎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一波台商投资热。台湾笔记本电脑(NB)龙头代工企业伟达、仁宝、纬创、华宝等都陆续宣布在长三角地区建立新的生产基地,以满足大陆内需市场的需求;仁宝集团由于看好2013年后NB软硬件配合更加成熟,将导致NB及平板电脑在大陆市场的增长潜力,与全球第三大NB品牌厂联想首度携手,双方出资3亿美元在合肥成立了合资制造企业——联宝公司,在2012年底量产后,先期主要生产NB及平板相关产品。岛内业界人士认为,联想取代宏碁成为仁宝NB代工业务最大的客户,仁宝也将成为联想首要代工客户。这种在大陆长三角地区实现的强强联合,可望会使全球个人计算机产业的版图出现新的局面。[8]台塑再投资1.74亿美元为扩建后的宁波石化区进行配套建设。

以经济发达、开放度高、发展活力强的对台经济大省江苏为例,近年来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有50%以上集中在江苏。截至2010年底,江苏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2万个,台商实际投资额近500亿美元,分别约占大陆台资总量的1/5和1/3。[9]台湾已成为江苏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台湾制造业前100大企业已有62家在江苏投资了340多个项目。在两岸尚在商洽ECFA之时,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方兴未艾。华宝集团在常州建立新的生产基地,除扩大现有产能外,还将其作为进军祖国内陆市场的跳板。台湾绿色能源龙头企业光宝集团动用6亿美元在常州打造华东营运中心,其效应将惠及上下游十几家供应链上的台资企业。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过去台商很少问津的苏北、苏中地区,如今也早已成为台商的投资热土。世界顶级电脑企业台湾纬创集团在泰州投资10亿美元,建设年产3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新型生产基地,企业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亿人民币。台湾富士康集团投资22亿美元,在苏北淮安市建成富士康淮安科技城,至此打造了“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集聚新高地。随着富士康二期工程的上马,台湾明基集团也在淮安投资5亿美元建起达方电子。在今后的10多年内,淮安的电子信息产业将形成巨大的集聚效应,为建立苏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世界生产浮法玻璃10强之一的台玻集团第一期投资6亿美元建设100万吨纯碱项目,不光使当地的传统采砂、采输卤业身价倍增,还带动起潜力巨大的新型建材工业。项目的到来还使岩盐贮量1300亿吨、居世界之首的淮安盐化工新材料产业步入新天地。[10]与此同时,投资5亿美元建设淮安汽车零部件城的台湾敏实集团、岛内最大的家电生产商大同电子、全球最大的家庭制品厂商膳魔师、台湾最大的家具企业华达利,以及国宝空调、宏盛、旺旺、康师傅等300多家台资巨头都来到淮安,使淮安工业经济驶上了一条借助台资“外力”朝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已在江苏的台资企业增资扩股也很明显,2011年以来苏南、苏中地区的许多台资企业纷纷增资,以扩大自己的产能。台玻集团在大陆的第四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于2010年初在地处苏北的东海县建成投产后,为大幅提高产能,又于2011年4月追加了投资1.2亿美元。

从苏台经贸合作的实情来看,两地借助ECFA的效应和契机,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以江苏乃至整个大陆市场来培育台资企业的知名品牌,再利用台湾在世界生产和销售的网络将这些品牌产品推向全球,以逐步摆脱过去那种对代工生产模式的高度依赖,其结果将形成两地制造业合作与分工的新布局,真正实现“两岸联手赚世界的钱”。

(三)两岸减让货物贸易关税有利于扩大双方贸易的规模

大陆是台湾目前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市场,两岸在ECFA调降关税的早期收获清单里共有806项产品,台湾机械产业和化工产业约有50%的产品出口集中于大陆和东盟地区,若能通过ECFA实现出口大陆零关税或低关税(目前台湾石化、机械、汽车及零组件产品对大陆的出口关税约6.5%~14.9%),这既有助于增加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也可以经大陆以较低的关税转出口至东盟各国,这对台湾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都是有益的。台湾工业总会经过测算认为,两岸如果没有签署ECFA,从2010年开始,台湾销往大陆的同类产品将被征收5%~19%的关税,这样台湾产品与东盟零关税的产品相比,就失去了竞争力。从早期收获清单商品目录来看,ECFA实施后的台湾自行车、石化原料、工具机械等产品的竞争力已得到大幅提升,由此可为台湾每年省下近200万美元的关税支出。[11]根据国家商务部的统计,2011年1~9月,两岸贸易总额达到1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5%。其中大陆向台湾出口267.6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自台湾进口941.4亿美元,同比增长9.2%。台湾现在已名列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大陆也是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及第一大出超地区。[12]

根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ECFA实施后的半年里,大陆自台湾进口的早收清单内货品总额约10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获关税优惠5371.3万美元。进口货物主要是有机化工产品,占受惠进口总额的45.3%;此外还有机械产品、塑料制品、冶金产品、矿产品和纺织品。台湾自大陆进口的早收清单内货品总额约25.45亿美元,同比增长44.8%,获关税优惠942.7万美元。

根据台湾农业主管部门的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9月底,18项早收农渔产品外销大陆的出口值为8699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8倍,其中水果更是较2007年大幅飙增了几十倍;水产品增加10多倍。[13]

在服务贸易领域,截至2011年6月底,台湾已有50多家非金融企业和10家金融企业受益于ECFA早期收获优惠措施而进入大陆市场,2部台湾华语片经核准在大陆发行放映;同期,大陆也有10多家企业受益于ECFA进入台湾市场。[14]

根据南京海关的统计,自ECFA实施以来,江苏在ECFA项下货品进出口总值超过了31亿美元,增长6.9%,占同期江苏对台进出口总额的16.9%;其中由台湾进口26亿美元,对台出口5.3亿美元,增长34.5%,高于江苏对台出口增幅11.5个百分点,占同期江苏对台出口总值的12.6%。④ECFA对江苏对台贸易增长的推动是功不可没的,ECFA实施仅半年后,就有1836票的早期收获清单内的货物在江苏口岸进口,受惠货值达3.42亿美元,关税优惠值1687.02万元人民币,约占全国的17.84%,列各关区第二位。在货物种类方面,机械用具及零部件,矿产品的受惠货值位居前列。[15]台湾媒体预测2011年江苏口岸自ECFA项下受惠进口货物的关税优惠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16]

(四)两岸扩大双向投资及完善投资保障制度有利于“陆资入岛”的进程

2009年6月30日,台湾首批开放大陆企业来台投资项数192个,2010年5月20日又开放了银行、证券和期货等12个项目,2011年1月1日、3月2日,配合ECFA服务业早收清单上路,台湾又相继开放了包括面板、半导体等高科技技术在内的43项,累计起来,台湾共开放陆资赴台项目247个。根据台湾投资主管部门的统计,截至2011年5月,共核准陆资赴台投资案147件,核准投资金额1.52亿美元。就投资类别而言,位列投资金额前三名的为计算机、电子产品及光学制造业,占37.07%;其次是信息软件服务业,占25.55%;第三位是批发和零售业,占16.8%。[17]自台湾开放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台股后,截至2011年3月24日大陆共有11家QDII赴台投资,净汇入金额达1.96亿美元。[18]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推出4300多亿元新台币的投资项目,希望借助ECFA的实施,促进包括大陆在内的民间资本投向台湾,以启动出口、投资的双引擎来开启台湾经济的黄金十年。近来岛内许多县(市)长也纷纷来大陆,在向大陆推销当地资源情况外,也担负起为本地开展招商引资的任务。

江苏企业对赴台投资始终存有浓厚的意愿,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目前已有9个赴台投资项目获得国家商务部的批准,投资领域涵盖IT、批发、商务服务和餐饮等行业,协议投资超过0.2亿美元,其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列大陆第二。赴台投资已成为今后10年江苏企业“走出去”的新亮点和新选择。[19]

二、对ECFA实施后创新两岸经贸合作的构想

目前,两岸均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聚焦在新兴产业上,这给两岸的经济合作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在大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和台湾制定的十年愿景中,都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2008年3月,台湾推出六大新兴产业(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这是台湾产业调整和发展的新方向,与正在发展新兴产业的祖国大陆有相同程度的共通性和重叠性,从而就可形成较强的互补性。两岸“经合会”的成立,更使两岸的产业联盟加大了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合作潜能。在ECFA早收清单中,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也给两岸的创新合作增添了新的内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两岸联手做强做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

台湾新兴产业中的生物科技和绿色能源与大陆推出的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同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双方的合作在一定层面上具备了优势互补的基础。新兴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于核心技术的依赖,因此要发展这个产业就得大力推动核心技术的产生,这就需要建立一个非常强大和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而创新体系的建立则需要两岸的共同努力,并以此进行长期的合作,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系统。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从目前全球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至少有30多种生技产品的专利保护权已经到期或即将到期,这就意味着在近10多年内,研制和生产相当数量的生技产品将不受相关专利的制约和限制。[20]而台商对大陆第四波的投资热潮则是以生物医药为主的一批新兴产业,这对加快推进两岸在生技领域内的合作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台湾拥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高水准的医疗服务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生物科技产业起步较早,在其应用、投资机制、投资经验、整合型高级人才、代工生产和国际营销等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且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也强,专利在全球排名第13位。大陆则是全球未来生物科技最大的市场之一,预测最快在今年就可跃升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尽管大陆的生技制药产业已经有着辉煌的业绩,自己也拥有庞大的市场和资源、快速的经济成长和极具优势的制造能量,但整体与台湾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两岸可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和技术,在未来临床和新医药、医疗材料的认证可望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优势叠加、资源共享,在提升两地产业链合作配套的基础上,瞄准全球生物科技的顶端,在新药研发、干细胞、基因检测服务和农业生技等领域进行创新性的合作开发。[21]

新能源产业:目前,两岸新能源产业的平均成本约存在10%~15%的差异,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已公开希望透过两岸新能源产业的合作,来共同降低成本。这对两岸新能源产业在原有合作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合作理念和产业链上的重新分工,力争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两岸的合作产品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包括江苏在内的大陆许多地区,一直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路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台湾在新能源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领先的水平,大陆应不断汲取台湾的先进技术,继续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领域延伸;以自己一般的加工制造向上游的研发、设计、技术专利、融资、投资等方面延伸;以自己的产品向下游的品牌构建、商业模式创新、流通体系、物流、产业链管理等方面延伸。根据目前的现实情况,双方可以在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制造、光伏产品制造等领域优先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合作,从目前产业链上的“优势互补”尽快提升到“协同创新”上,使两岸企业在“完善产业链、调整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基础上,促成两岸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成长。自2010年上半年以来,岛内太阳能产业龙头企业联电集团和茂迪集团就是看中大陆重视发展新能源的产业政策,而相继在山东和江苏等地进行投资的。

(二)两岸应全力打造自己的“产业联盟”

两岸产业合作是ECFA的重要内容,是在ECFA的推动过程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与领域。2011年1月6日两岸成立了“经济合作委员会”并在该会下成立了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争端解决、产业合作、海关合作等6个工作小组。两岸“经合会”的成立构建了两岸经贸领域制度化协商的新平台,启动了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机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明确两岸产业合作布局和重点领域,开展双方重大项目合作”,这对于推动两岸构建产业合作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台湾方面在其“黄金十年”的政策蓝图里,也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两岸在经济发展规划中都把加深彼此间的经济合作列为重要的内容,这是前所未有的。

以2011年3月2日,台湾开放陆资入股岛内面板、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为例,若岛内业者与大陆家电制造商组成更紧密的产业策略联盟,这将有助于台湾相关产业拓展大陆的庞大市场;而对于大陆家电厂商来说,投资台湾的相关产业则是延长了自己零配件的产业链,这有助于旺季时产品的稳定供应,减少了因产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已于2011年6月22日批准台湾企业友达电子持股49%参股昆山龙飞光电8.5代面板登陆案,首开两岸参股面板厂首例,两岸共创“中国造”,宣告两岸面板业联手制裁韩国成形。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好的两岸产业合作开端。两岸工程界在岛内也达成共识:利用各自强项发挥互补功能,及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同抢进全球各地的工程界。因为台湾营造界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设计等方面很强;大陆则在施工、资金、技术上有强项,双方联手就可以打造很多互利发展的机会。为吸引大陆资金,近两年来,台湾工业总会已在大陆多个城市举办了赴台投资相关说明会。2011年10月在大连举办的说明会上,该市的5家企业与台湾工总签订了合作意向。⑤这些两岸产业互利合作的开端实际上给了我们一个成功的启迪,我们应瞄准岛内的相关产业,结合陆资赴台,全力打造一批符合大陆产业发展规划的“两岸产业联盟”。

(三)ECFA的实施为两岸金融业合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010年1月16日,两岸签署了银行、证券及期货、保险业监管合作备忘录(MOU),这实际上是两岸签署ECFA的前奏,标志着两岸金融监管机构将据此建立监管合作机制。台湾金融服务业的登陆,将使两岸经贸合作的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据统计,目前台湾有2家银行与大陆成立了合资银行,6家银行在大陆设立了分行,5家银行在大陆设立了办事处;15家台资证券公司在大陆设立了29个代表处;6家保险公司在大陆设立了公司(1家台湾保险经纪人公司、5家保险合资公司),13家保险公司在大陆设立了16个代表处。在这其中,有2家台湾银行、2家台湾保险公司在江苏设立了分行和代表处,1家台湾银行、1家台湾保险公司在江苏设立了办事处和合资保险公司。

2010年9月以来,中国银监会批准了台湾彰化银行(在昆山)、第一银行(在上海)、土地银行(在上海)、合作金库(在苏州)、国泰世华银行(在上海)、华南商业银行(在深圳)的办事处升格为分行,这些分行若首年盈利就可在大陆经营人民币业务。根据台湾金融监管部门的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台湾向这6家台资大陆分行汇入的营运资金共计达95.68亿元新台币。而这6家台资大陆分行也在同样时间段里,承做的存款、放款和外汇业务分别为16.37亿元新台币、17.55亿元新台币、280亿元新台币。[22]

给予台湾金融业列入ECFA早期收获的待遇,确实优于WTO的规范,大陆给予台资银行的政策,也确实有所突破。因此“早点开业、早点获利”正成为台银的首要之务。以台商雄厚的客源来耕耘台商贸易性的融资及周转金的融资,扩大放款规模,已成为目前台资银行积极筹备进军大陆的目标之一。2011年6月,台湾金融主管部门又通过玉山商业银行在东莞设立分行的申请。这是继兆丰银行、台湾银行后,适用ECFA早期收获优惠申设分行的第三家岛内银行。与此同时,为共同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和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岛内一些银行像台湾第一银行与大陆的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国泰世华银行与大陆的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合作金库与大陆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放银行、交通银行,华南银行与大陆的交通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与大陆的中国银行均签署了业务合作备忘录(MOU)。⑥

从目前大陆金融市场的另一个层面来看,近3万亿元的金融租赁(其业务包括同业拆款、公司债、设备租赁)商机实在诱人,岛内的工业银行、第一金控、永丰银行、中租控股等一些金融大企业就是看好大陆中小台资企业的融资和设备租赁市场,且在做进驻大陆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准备工作。继台湾工业银行后,永丰租赁也已通过岛内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核,开始进行运作。江苏亦是这些台湾金融租赁落户大陆的首选地之一,2011年3月落户苏州工业园区、6月开业的台湾工业银行旗下的苏州台骏国际租赁公司是在ECFA实施后,第一家获准在大陆设立的台资租赁公司。台新金控旗下的台新银行就因看中南京区域经济圈内台资企业的群聚效应,却尚无台资银行的进驻,先行投资2000万美元设立的台新南京融资租赁公司已于近期成立。这是在ECFA实施后台新金控在大陆设立的第一个据点,到2011年底该行还在上海、东莞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可一举成为在大陆设立融资租赁据点最多的台资金融机构。台湾永丰银董事长邱正雄也表示,该行在南京的办事处成立后,亦将同时设立租赁子公司。这些都是自两岸签署了MOU后,岛内首次选定在大陆的二线繁荣城市设点的台资金融机构。⑦

大陆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地瞄准台湾股市和市场,位于江苏的大陆第四大造船企业扬子江船业筹资45.12亿新台币,于2010年9月8日在台湾证交所以存托凭证(TDR)方式发行1.2亿股,每股发行价18.8元新台币。大陆企业赴台上市第一单的诞生,标志着在ECFA签署后,两岸资本市场的合作已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快。继“扬子江船业”后,大陆的“中国泰山”和“沪安电力”也以TDR方式在台湾挂牌上市。与此同时,大陆又有数家“红筹股(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就以TDR方式在台湾发行,已与岛内证交主管部门进行了接洽。自2010年9月以来,台湾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已核准大陆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台设立办事处,这些办事处满一年后,即可申请在台湾设立分行。在这其中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2011年底升格为分行后,其营业目光首先锁定台商客户的企业金融业务。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应对银联卡在岛内服务范围的扩大,并就近与合作机构沟通,提升对持卡人的服务,也向台湾主管部门申请在岛内设立办事处。⑧

两岸经贸合作的硕果现实是两地金融业战略合作的最大优势,也是吸引台湾金融业投资大陆的重要因素。从创新的观点出发,包括江苏在内的经济发达地区可率先与台湾形成金融互补关系:以举办联合项目的方式进行共同投资、通过双方的金融机构来引导对优良项目的投资、以发行金融债券或股票的形式来筹集投资资金等等。从金融发展的态势来看,金融服务外包是最具竞争力、也是最具可能形成集聚优势的产业之一,我们可从这方面来积极打造国家级的金融业务流程委托外包服务(BPO)示范区,以逐步形成台资高、中、低端的BPO金融产业链。⑨

岛内有金融界人士认为,许多外国大银行现在已经“占领”或正在“占领”大陆一线的繁荣城市,由于岛内银行业对大陆开放较晚,导致一些台资银行“挤入”一线城市的商机有限。而大陆许多二三线的繁荣城市恰是适合他们投资发展的最佳地方,这对台湾一些金融机构去大陆选择服务对象确具一定的导向作用。从江苏的实际情况来看,南京可以自己的地域优势来努力打造区域(台资)金融中心,南京周边有8个大城市,3000多万人口,服务半径大。目前,已筹划打造70万平方米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区;苏州则可以自己的开放优势,努力打造功能性(台资)金融中心,重点是吸引境内外(着重瞄准台湾)的金融机构到苏州设立金融总部和地区总部。南京、苏州等地还可凭借自己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准确的产业定位和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理所当然地成为依附大上海金融总部的金融后台服务(客服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灾备中心、信息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最理想的区域。

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7月29日公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中指出,未来3年全国将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陆农村商业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或正在吸引着外(台)资金融业。截至2011年6月底,大陆已组建村镇银行615家,其中有369家设在中西部省份。[23]近4年来,已有4家外资金融机构分别在大陆的12个地区建立了40余家外资村镇银行,其中仅汇丰银行就在大陆开办了17家外资村镇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台资银行是一个启示,开拓大陆农村金融市场已成为岛内一些银行借助大陆求发展的捷径之路。目前,岛内公股银行对参股大陆村镇银行已产生了极大兴趣,包括台银、合作金库在内的台湾金融业的巨头都已将大陆村镇银行列入参股评估的范畴,还派员赴河南等地实地考察准备参股的村镇银行。合作金库将作为发起行,在郑州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进而成为在河南设立台资村镇银行的台湾投资者。台湾环宇财务顾问公司董事长徐立德已与河南省签署了协议,将在2年内在当地成立30家台资村镇银行,预估投入资本规模约20亿元。

目前,岛内银行业对重庆、成都、武汉、西安、大连等地村镇银行的发展和运营情况了解较多。而台湾兆丰金控的高级主管们由于看中多达1800多个营业网点,并可跨区经营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系统,将其列入兆丰金控在ECFA签署之后的参股重要选项。四川省、河南省的主要领导在台湾参访期间都表示了希望在当地建立台资村镇银行的意愿,台湾金融主管部门已决定在现行的两岸金融法令的架构下,有此意向的岛内银行可向台湾金融主管部门提出申请。⑩

注释:

①综合2011年第2期《台企联通讯》、2011年第2期《台商》《人民政协报》2011年6月25日B1版消息。

②综合刘馥瑜:《四川电子资讯产业规模 中西部最大》,台湾《工商时报》2011年1月30日A11版。《四川对台工作》2011年第7期。

③综合林则宏:《黄奇帆:重庆择机投资台湾》,台湾《经济日报》2011年3月5日A9版、《电电公会投资资阳》、《人民政协报》2011年10月22日B2版。

④南京海关网站www.nanjing.customs.gov.cn《数据统计》栏目2011年7月25日。

⑤综合参阅高杨:《高世代液晶面板将迎来“中国时代”》,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6月25日B2版;孙萌萌:《两岸工程各有优势可互补合作》,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7月23日C3版;张四清、贾铁生:《台湾工业总会大连招商》,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10月15日B5版。

⑥高杨:《台湾玉山银行设东莞分行》《台合作金库与大陆交行签MOU》《华银与陆交行签署MOU》,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6月18日C1版、7月23日B4版、7月30日B3版;孙金诚:《中国银行与台两家商业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10月22日B3版。

⑦孙金诚:《台资金融机构期盼取得大陆金融租赁执照》,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7月23日B2版、《非凡城市:苏州“园区经验”在升级》,载《新华日报》2011年7月26日A10版;金河:《台工银苏州租赁公司近期将承做人民币业务》,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7月9日C4版;刘晓:《季建业会见台湾客人》,载《南京日报》2011年7月22日第2版;孙金诚:《永丰银进驻南京将设立租赁子公司》,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8月6日C4版;高杨:《台新南京融资租赁公司开张》,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10月22日B3版。

⑧孙萌萌:《陆银在台业务锁定台商客户》,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10月22日B3版;孙金诚:《中国银联卡拟在台设点》,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6月25日C6版。

⑨桑登平领衔:《两岸金融业合作的现状评估与前景分析》,国家有关部门委托调研课题2009年4月。

⑩转引自台湾《工商时报》2010年6月10日A10版、台湾《中国时报》2011年3月9日A11版;吴瑞达:《河南省长郭庚茂6月访问台将敲定村镇银行合作伙伴》,载台湾《工商时报》2011年5月24日A12版、《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农村市场》,载《南方农村报》2011年9月8日第3版;孙金诚:《大陆开放村镇银行门槛敲定》,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9月10日B3版。

标签:;  ;  ;  ;  ;  ;  ;  

ECFA效应下的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趋势_台湾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